【作家掠影】李正品:郑州文坛的“钉子”作家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李正品
郑州文坛的“钉子”作

苏小蒙

李正品,河南省巩义市人,1982年开封师范中文系大学毕业。1975年在《河南日报》发表散文《回乡第一夜》,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诗歌》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歌曲作品。有诗集《伊洛河》《伊洛河的浪花》《无花果》《走出情海》《穿越情海》《梦断情海》《拥抱情海》和散文集《西望情海》《山那边的情海》;长篇小说《倒塌的情海》;论文集《燃烧的情海》;歌曲集《走向情海》公开出版发行。70多首诗歌谱曲后在国家省市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出,《思恋黄河》《小村醉了》《黄河啊,我日夜把你思念》《嵩山情歌》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演出,《思恋黄河》被23家出版社选用出版发行,并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等17所音乐学院的教材使用。1986年参加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创建并任副秘书长职务,同时参与创办《大河诗刊》。曾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第一、二、三届主席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 学会、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

李正品创作歌曲《水流啊水流》

李正品近照

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时,我们一家三口蜗居在建设路一套24平方米的房子里。因为我买的书太多,连下脚的地方也没有,无可奈何,只好把已经看过或着用不着的书清理出来,整整塞满了一大三轮车。谁知拉到废品公司一卖,竟只值20块钱。这些书都是我平时省吃俭用买下来的,咋想咋不划算,于是便听从朋友的建议,利用下班时间在马路边摆了一个地摊,不管厚薄,一块钱一本,生意倒挺红火。

一天晚上,我正在摆摊,突然来了三四个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对于摆摊他们倒没说什么,只是对我卖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十日谈》《洛丽塔》《儿子与情人》几本书提出异议,认为这是“黄书”,非要没收不可。

“什么黄书?这是世界名著!”,我不服气,据理力争,推来搡去,我动了我当工人的耿直脾气,袖子一挽,准备大动干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其中一位个子不高,戴着幅深度近视镜,显得年少老成的年轻人接过书看了看,说:“这确实是世界名著,不过一一”他犹豫了一下,把书递给我:“这些书这么便宜地卖出去,你不觉得可惜吗?别卖了吧。我建议你还是保存起来,说不定啥时候还会升值呢……”

短短几句话,说得我心里立马热呼呼的,顿时化干戈为玉帛。看来,这个人对文学绝对是个“内行”,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才知道,他一一就是颇具社会知名度的作家李正品,当时在郑州市文化局负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真可谓“梁山聚义一一不打不成交”。

真正与李正品认识,是1985年“十年文革”拨乱反正后郑州市召开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会议。那时,我和他不仅都荣幸地应邀参加,而且会议期间分配在同一客房。共同的爱好,一见如故,我们谈文学、谈理想、谈创作,也谈各自的经历。我这才知道,李正品1958年出生于我们河南巩县(现为巩义市)一个颇有文化传统底蕴“耕读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农民家庭。1978年,他作为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师范中文系大专班,即如今的河南大学中文系深造,毕业后分配到开封地区文化局(文联)。1983年我省行政区调整时,调入郑州市文化局从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李正品出版的部分作品集

李正品告诉我,他的故乡在伊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处。西南而来的伊洛河,向北劈开那高高的邙山岭与奔腾壮阔的黄河形成巨大的旋涡,然后一路向东,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著名之地“洛纳”的沧西滩。它不仅是出河图洛书一一这一中华文明源头的地方,同时亦是诞生诗圣杜甫的风水宝地……

人都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许沧西这块土地的人文地理给他了丰富的艺术滋养,李正品在上学时,就深深地挚爱着文学。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他都是文学社团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并开始在报刋上发表作品。他写的散文,写的诗,写的小说,都被评论界认为“带有豫西这片文化沃土特有的韵味,带有豫西这片沃土上人民淳朴的生活风情……尽显一幅幅历史的风俗画卷”。

从此,我与李正品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被誉为我国文学黄金时代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和李正品不仅一起参与创建了由市总工会发起的“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他当选主席,我当选秘书长;还一起参与了由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今河南省作家协会)发起的“河南青年诗歌学会”,他担任了副秘书长,我担任了常务理事;我们俩还同时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他的会员证号是0610,我的会员证号是0611,两个紧密相连着的数字。

如果说这也是缘分的话,“缘分”对于我俩来说,倒是恰如其分的。

不过, 我们认识以后,除了文学界开会,或者几位文友偶尔小聚,平时很难凑到一起。好几次我打电话想去找他,想和他聊聊闲天,结果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单位同事告诉我他下去检查工作了……后来我到《郑州工人报》当了记者,有一次去外边采访回来,恰好路过市文化局。我想给他个出其不意的惊喜,就沒打电话顺路拐了进去。谁知他在办公室正伏案疾书,赶写一份领导急要的文字材料……虽然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又是倒茶,又是搬椅子,但我看他那心急火燎的样子,也不好意思打扰,寒喧了几句,就赶紧告辞。

我发现,他的工作可真忙啊!

 李正品在在德国考察时留影

李正品在文化局从事的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后出任郑州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我市最大的图书批发零售市场一一郑州图书城管理处主任,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处处长。后来郑州市新闻出版局单列组建,后又成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他先后担任了发行处处长、政策法规处处长、副局长。他不仅执笔起草了《郑州市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郑州市扫黄打非举报奖励制度》《郑州市扫黄打非大案要案办理程序的规定》和《郑州市扫黄打非工作考评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我市扫黄打非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由他执笔的《郑州市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参与撰写的《河南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文件,得到了省市人代会的充分肯定,为省市文化市场管理法规的设立,为依法管理省市文化市场奠定了基础。

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在与李正品的长期交往中,我知道他对文学抱有一种诚挚的情怀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一直为他整天忙于本职工作而担心,担心他还有空闲时间写作吗?要知道,作为一个作家,是要靠作品立身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召开理事会,邀请时任省文联主席、老作家南丁先生列席指导。在接他的车上,忘了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话题。南丁先生也说:“正品呀,要不你干脆调到我们作协来吧。看你整天忙得不亦乐呼,可真影响你搞创作呀。还是来这里,可以集中精力写出点儿东西……”

李正品创作歌曲《小村已醉了》

能得到南丁先生的赏识,对于我省那些有志于文学创作的文友们来说是巴不得事。谁知李正品听后只是笑了笑,说:“謝谢老前辈的信任!我觉得我干得这份工作挺好的。忙是忙一点儿,但有生活啊。别的不说,光扫黄打非这一块,我要写,光素材就足够写几部长篇小说……这是当专业作家很难体验到的!”

李正品说得不是沒有道理。

据我所知,李正品要想进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他完全是有条件、有机会的。在沒来郑州之前,他就在开封地区文化局,那是一个单位挂两个牌子,他就在文联工作。那时,包括他在开封师范大专班中文系上大学期间,就在报刋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散文和诗,曾是颇有影响的“校园诗人”、“青年作家”。调来郑州时,组织人事部门曾征求他的意向,用他的话说,他要想从事专业创作,完全可以选择文联、作协,但他二话沒说,就直接去了文化局。他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今后文化行业是大有作为的!

时间久了,我发现我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

这几十年来,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李正品不仅在《河南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刋》《中国诗歌》《北京文学》《散文》《莽原》《花地》等全国20多家报刋上发表了小说、诗歌、散文等400多篇作品,还出版了《伊洛河》《伊洛河的浪花》《无花果》《走出情海》《走向情海》《梦断情海》《穿越情海》《燃烧的情海》《倒塌的情海》《西望情海》《拥抱情海》《山那边情海》和《洛汭仓西》等13部诗集、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总计达四五百万字。不少作品并在省市以上评比中获奖。

李正品创作歌曲《黄河伴我行》

尤其令我钦佩的是,他还写了不少歌词,如《思恋黄河》《我爱故乡的黄河》《小村醉了》《嵩山情歌》《水悠悠情悠悠》《08奥运》等竟多达70多首,经作曲家谱曲、歌唱家演唱,曾在中央电视台经典栏目《同一首歌》和河南电视台多次播放,成为保留节目;其中还入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教材,多次在全国和一些省市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出……如今,李正品不仅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被选入由市委宣传部主编、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郑州的记忆:郑州文化名人》大型画册。

这显赫的创作成绩,且不说我,我想,即使从事专业或职业创作的文友也不能不叹为观之,望尘莫及!

有次,我陪李正品到郑州大学参加那里学生的文学社团活动,李正品谈起他的创作经验,说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在对待时间的问题上,关键要具有一种钉子“挤”的精神,写作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我想,李正品从事创作几十年来,在处理写作与本职工作两者关系上,一定是坚持这样做的!

      作为一名普通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大多人有过出书的经历。或免费或自费;或欢喜或悲伤;或如愿或失望……那么,就请您把出书的酸辣苦甜的故事讲述给我们,让我们再告诉大家……

        文字要求:3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字样。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稿件一旦采用,将在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媒分期刊登,最后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知道您《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

《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

————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人。1964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作品,有诗集《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红色记忆》、散文随笔集《走在文坛的边缘》和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问世。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职工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现已退休。兼任河南省阅读学会经典推广中心主任。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   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