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精准备考原创押题卷(二)语文试题

2021年高考精准备考原创押题卷(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健康伦理学就是关于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它旨在研究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所有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应奉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公共健康干预以集体利益或人口作为目标,引起了关注个人自由的生命伦理学的不满和挑战。这通常被描述为“善与权利”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可以协调吗?

公共健康伦理学是生命医学或更为一般地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生命伦理学有一个典型特征,即关注病人个人健康权利和自主性。但是,公共健康关心整个人口的健康,以集体而非以个人健康为目标。这与生命伦理学尊重个人自主的原则不同。对于流行病等公共健康问题,生命伦理学并无兴趣,只是后来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隐私保护等问题,才使生命伦理学开始思考公共健康主题。

但是,生命伦理学关注公共健康,明显是一种错位。因为双方的追求目标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英国学者奥尼尔解释说:“在我看来,当代生命伦理对公共健康知之甚少的基本原因是,它对个人自主性的关注表明,所有为了健康的强制都是错误的。然而,许多公共卫生措施如果要有效,就必须是强制性的。”这段话表明,生命伦理学坚持个人自主原则,无法接受公共健康干预的强制性,认为它是对个人权利的伤害。但是,如果公共健康措施没有强制性,显然又无法保证自身的有效性。这样看来,两者似乎没有办法调和。

公共健康伦理虽然从生命伦理中脱胎而来,但它的发展可以视为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极端发展的一种反叛和纠偏。生命伦理过多地关注个人或医患关系,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并没有从群体角度看待社会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捍卫、保护社会与群体的健康及安全。因此,尽管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它已经形成了新的样式,而非以生命伦理为模板。但是,以集体利益为目标,必然意味着伤害个人利益吗?

那也未必,实际上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的冲突是可以协调的。

首先,双方可以实现互惠。美国豪斯汀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就表示,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提供伦理概念并澄清伦理问题。在此方面,生命伦理中的一些原则如正义原则、不伤害原则等,在公共健康中仍然起作用。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例如,从个人自主性和临床关爱趋向关心人口健康,就是一个扩展视域的过程。

其次,公共健康虽然以全体人口健康为目标,但这里的“人口”概念当然是由个人组成,因而不能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说公共健康不考虑个人利益,肯定是错误的。“没有任何理由,将公共健康伦理学发展成一个孤立的话语,以区别于医学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从总体上看,我们有好的理由保持或追求理论的统一性。”道森的这段话旨在批判以奥尼尔为代表的冲突论,他认为可以将生命伦理和公共健康伦理协调起来。一方面,如果生命伦理学的“非干涉的自由”是一种优先原则,则肯定无法真正接受其他价值。

所以,只有打破这种优先性原则,才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公共健康伦理建立在对集体利益追求的基础上,但是它并非必然要求排斥个人利益。公共健康伦理学关联着社会如何引导个人追求共同的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公共健康伦理学,反过来又是一种生命伦理学。它们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现实保持敏感。因此,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在追求目标上是可以趋同的,只要双方保持对社会关系现实的敏感。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以共同的善为引导的正义社会,而不是抱持“非干涉的自由”的幻觉,无视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有责任实施公共健康干预来保护民众健康。公共健康伦理学需要开放的视域,需要向权利话语开放;公共健康不仅需要国家权力,而且需要个人的参与。这也是人类获得健康和安宁的条件。

(摘编自朱彦明《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共健康伦理学从一般意义上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B. 全体人口健康中的“人口”概念是由个人组成的,这为追求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基础。

C. 生命伦理学以“非干涉的自由”为优先原则,只要打破这种原则,就能解决与公共健康伦理之间的冲突问题。

D. 公共健康不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但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实施强制干预措施时无须考虑个人利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针对人们对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 一些片面认识,辩证地提出了观点。

B. 文章整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证的,思路清晰。

C. 文章引用英国学者奥尼尔的解释,意在否认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无法调和的观点。

D. 文章从互惠性和理论的统一性两个角度,论证了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是可以协调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典型特征分别是强制干预和个人自主,但两者并非不可协调。

B. 生命伦理学并不关心公共健康问题,出现所谓的隐私保护问题后才开始以公共健康为主题。

C. 虽然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是它并非以生命伦理为模版,而是一种新的样式。

D. 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澄清伦理问题,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

【答案】1. B    2. C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下游企业机器开起来,却无米下锅,而国内没有可替代的自主产品,这说明我国在滚塑产业链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聚烯烃研究室刘川川6月上旬走访调研滚塑市场后感叹,市场的需求超出了预期,但滚塑的产业基础薄弱,要抓住这波机遇,就要快速响应。

这是一次“化危为机”的挑战。滚塑,是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方法。船艇、水箱等户外滚塑产品由于长期处于湿热、曝晒、冲击等复杂环境中,对材料性能具有特殊要求,国内制造企业原料长期依赖进口,没有产业基础。当前,受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制造大型滚塑产品的企业面临国外供应链断货的局面。

针对新产品特性,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一个月内完成了产品的配方、命名、申码、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日前,首批400吨新产品已被下游制造企业抢订一空,构成了滚塑方面完整的产业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摘编自张翼《“双循环”新格局中寻新机》,《光明日报》)

材料二: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清晰判断,释放出重要的信号。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修炼内功,形成产业链的闭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适应全球市场需求,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劲和发展空间。

就国际大循环而言,主要还是加大对外开放,改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建设完整的内需体制、发挥内需潜能、健全国内市场的努力,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又一新机遇。在外贸出口领域,中国内需体制的健全会带来一系列正面效应,不仅是一个更开放、更有购买力的中国市场,还有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制造”升级。拥有更佳品质、更多科技含量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无疑是对全球贸易水平的有效提升。

(摘编自张翼《谋划新发展格局如何“内外兼修”》,《光明日报》)

材料三: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从市场消费潜力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市场。将如此巨大的市场撬动起来,中国可以应对任何外部冲击。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随着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将攀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大循环。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内需也将持续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摘编自乔瑞庆《内需助力“双循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经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制造大型滚塑产品 企业面临国外供应链断货的处境,中石化生产的新产品完成了中国滚塑产业的国内大循环。

B. 面对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应倒逼自己尽全力将产业链中的重要部分的零部件环节实现本土化,运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和工业突破。

C. 在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不断提升自身控制力,通过增强国内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D. 国内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不断提升的现实,既证明了我国国内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也决定了中国的内需巨大的潜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发现问题、抓住机遇、快速响应的过程就是我国目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最需要的一种态度。

B. 作为企业家,在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时,要关注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对外开放的现实中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C. 我国要构建成国内市场引导国际市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深化改革,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D. 内需是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最坚实的基础,不仅在目前稳定经济中发挥其支撑作用,而且在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中也会发挥出关键作用。

6. 目前,我国构成“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注重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注重我国产业再造和产业升级,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形成产业链的闭环态势。建设完整的内需体制,发挥内需潜能。注重国内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  梅

川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一边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她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呐。”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

“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你妈记着点,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父母争论的过程中,穿插对女儿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舒缓争论的紧张气氛,使文章的情节冲突趋于平淡。

B. 小说先写母亲错漏的记忆,再想起事实,记忆却再次扭曲。这种写法增加了故事的不确定感,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本文语言质朴,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主要以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用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

D. 女儿知道内情,最后也没有告诉母亲,在悬而不决的故事中,读者感受到了一家人浓浓的深情。

8. 文中“红梅”先后两次出现,有哪些作用?

9. 曹禺说:“日人小说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几篇中,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小说的语言风格,请选取其中两点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第一次,父亲将人生与以红梅为代表的长久的自然进行对比,引发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第二次,引发女。儿对物是人非的伤感。结构上首尾呼应,将红梅的美丽同哀伤的情感相互融合;美好艳丽的红梅又与家庭中的美好生活回忆相互映衬,虽然岁月已逝,但家庭的温暖记忆长存。

9. 语言细腻,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巧用细节描写。如“女儿忐忑不安”“女儿欲言又止”,巧妙地展示了女儿的心理状态。语言简洁明了,用词准确。如“瞧你”“对嘛!”,精准地传达了人物的情绪。语言优美,用词文雅。如“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画面具有古诗般的意境美,具有明显、浓郁的抒情性。语言鲜活,生动形象。如父亲认为母亲常忘事后提醒女儿“好了,平时帮你妈记着点,好吗?”,把父亲对母亲的关爱之情写得鲜活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合达,名瞻,字景山。少长兵间,习弓马,能得人死力。贞祐三年六月,北兵大将以州人黄裳入城招降,父老不从,合达引兵逆战,知事势不敌,以本军降于阵。四年十一月,合达率所部及州民并海西南归国。兴定三年四月,夏人犯通秦寨,合达出兵安塞堡,抵隆州,夏人自城中出步骑二千逆战,进兵击之,斩首数十级,俘十人,遂攻隆州,陷其西南隅,会日暮乃还。十一月,夏人攻安塞堡,其军先至,合达与征行元帅纳合买住御之。潜军裹粮倍道兼进,夜袭其营,夏人果大溃,追杀四十里,坠崖谷死者不可胜计。上闻之,诏谕曰:“经画如此,彼当知畏,期之数年,卿等可以休息矣。”正大二年七月,陕西旱甚,合达斋戒请雨,雨澍,是岁大稔,民立石颂德。延安既残毁,合达令于西路买牛付主者,招集散亡,助其耕垦,自是延安之民稍复耕稼之利。八月,巩州田瑞反,合达讨之,诸军进攻,民赖以宁。十月已未朔,诏合达及枢密副使蒲阿救卫州。初,朝廷以恒山公仙屯卫州,公府节制不一,欲合而一之。至是,河朔诸军围卫,内外不通已连月,但见塔上时举火而已。合达等既至,先以亲卫兵三千尝之,北兵小退,翼日围解。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至是,自陕以西亦不守矣。八年十一月,邓州报,北兵道饶峰关,由金州而东。九年正月丁酉,两省军溃于阳翟之三峰山。合达知大事已去,以数百骑走钧州,北兵堑其城外攻之,走门不得出,匿窟室中,城破,北兵发而杀之。合达熟知敌情,习于行阵,且重义轻财,与下同甘苦,有俘获即分给,遇敌则身先之而不避,众亦乐为之用,其为人亦可知矣。左丞张行信尝荐之曰:“完颜合达,今之良将也。”

(节选自《金史·完颜合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B. 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C. 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D. 未几/以蒲阿权参和政事/同合达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先是/陕省言备御策/谓可助陕西军以决/一战使陕西不守河南亦不可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老,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B. 夏,西夏,宋代兴起于今内蒙古一部分及甘肃西北部的国家,后为蒙古所灭。

C. 己未,干支纪日法,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与干支纪年法的干支顺序不同。

D. 左丞,秦置尚书丞,汉沿置,至东汉时,分置左右丞,主持尚书台,监察百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完颜合达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贞祐三年,面对敌人的招降,合达率军迎敌,但看到两军不是势均力敌,就向对方投降以保存实力,没过多久率领本部兵马和州民回国。

B. 完颜合达敢于拼杀,大败敌人。兴定三年四月,合达在隆州与敌人 两千多骑兵作战,攻陷了隆州城的西南角,十一月时又乘势追击,率领军队突袭敌营,大败敌军。

C. 完颜合达关心民生,百姓安乐。延安因为战乱残破毁坏,合达派人买牛,召集逃亡的人并帮助他们耕种,民众稍微恢复了耕作,后又平定叛乱,当地民众才赖以安宁。

D. 完颜合达关爱属下,士卒拥戴。合达熟知敌情,懂得行军布阵之法,能和部下同甘共苦,有缴获的东西便立即分给别人,遇见敌人便身先士卒,大家也乐意为他所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经画如此,彼当知畏,期之数年,卿等可以休息矣。

(2)合达等既至,先以亲卫兵三千尝之,北兵小退,翼日围解。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经营筹划像这样,敌人应当知道畏惧,希望几年以后,你们都可以休息了。

(2)合达等人到达后,先用亲卫兵三千人试战,北军略微后退,到了第二天便解围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李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注】三尺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一丸泥,《汉书》:“隗嚣将王元曰:请以一丸泥, 大王东封函谷关。”春灰,古时酒中加石灰水,以利澄清,称灰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的二哥在被罢去职务后,回到延州,写诗表达悲凄的心境,作者也因此写诗回应兄长。

B. 诗歌开篇两句破题,“三尺剑”“一丸泥”表现兄长的才能气魄,展现其报国的志向情怀。

C. 作者用对比表达丰富情感,如“去”与“来”、“笛愁”与“酒喜”、“锦带”与“罗衣”。

D. 全诗紧扣“归”字而写,交待了归的过程、心境和归来后的生活,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15.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为兄长罢使而难过,也为他怀才不遇而愤愤不平,“空留”“不用”等词语的使用传达了对朝廷不懂识才,兄长不被重用的愤恨。对兄长的宽慰,诗人既肯定兄长的才干气魄,又将归家重逢的喜悦与思及边关的愁绪进行对比,传达出对兄长颓唐失意的宽解之意。对兄长的鼓励和祝福,尾联引用典故,认为兄长身负才干,不需因暂时的不受赏识而灰心丧气,将来自有一番成就以鼓励他。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范词写“__________________”,以声色点染戍边战士“不寐”之愁。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而韩愈所定义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虽遭到贬逐、污以罪名,但他仍坚定地坚持真理,追求美好品德,且为之蹈死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长烟落日孤城闭    (2). 羌管悠悠霜满地    (3).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 亦余心之所善兮    (6).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绣大约形成于明代《李朝实录》对努尔哈赤的衣着有这样的记载:“身穿五彩龙文天盖,上长至膝,下长至足,背裁剪貂皮,以为缘。”这“五彩龙文”即为衣服上的刺绣。随着清帝国的建立,满绣走进紫禁城,________,成为宫绣,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

满族刺绣分为宫廷刺绣和民间刺绣,宫廷刺绣用于绣制帝王龙锦、皇后凤袍和宫廷文武官袍,象征着皇权与地位、身份和等级。满绣绣风刚柔相济,粗中有细,用气势恢宏的龙纹图案装饰龙袍,足以彰显皇家荣耀腾达、________的气派。

流传于民间的满族刺绣,虽不像宫廷刺绣那般华丽显贵,却也风格独特、耐人寻味。以家织布为底衬,以象征八旗的红、黄、蓝、白各色丝线,经过图案设计、选择材料与工具、花样上布、绣布上绷、绣花、整理和装裱六个步骤,才能完成一件质量上乘的绣品。

满族民间刺绣记录了满族人民从渔猎游牧生活步入农耕定居生活,保持了满族先祖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方式,造型质朴、粗犷,体现了本民族的原始思维意识、________的审美特征和古朴厚重的民俗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满绣绣品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皆可入画,有时也以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为素材,让人看了感觉到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摇身一变    雍容华贵    别出机杼    美不胜收

B. 变化多端    雍容华贵    别具一格    美不胜收

C. 摇身一变    富丽堂皇    别出机杼    引人入胜

D. 变化多端    富丽堂皇    别具一格    引人入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满族民间刺绣保持了满族先祖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方式,记录了满族人民从渔猎游牧生活步入农耕定居生活。

B. 满族民间刺绣记录了满族人民从渔猎游牧生活步入农耕定居生活,保留了满族先祖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方式。

C. 满族民间刺绣保持了满族先祖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方式,记载了满族人民从渔猎游牧生活步入农耕定居生活的历史。

D. 满族民间刺绣记录了满族人民从渔猎游牧生活步入农耕定居生活的历史,保留了满族先祖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方式。

19. 下列对文中第三段内容的压缩,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流传于民间的满族刺绣没有宫廷刺绣的华丽显贵。

B. 流传于民间的满族刺绣丝线颜色有红、黄、蓝、白四种。

C. 流传于民间的满族刺绣经六个步骤才能最后完成。

D. 流传于民间的满族刺绣制作工艺复杂,风格独特。

【答案】17. B    18. D    19.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幽默性戏剧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然而,我们现在所有“小品”的概念却与它最初的含义有极大的差别。__________,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是相对于大部佛经的“大”而言的,这是最早出现的“小品”一词。__________:在明朝后期,“小品”是区别于以往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特指抒发真情的游记、随笔、传记、序跋等新体散文。近年来,“小品”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小品”一词似乎成了幽默性戏剧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指。

【答案】    (1). “小品”一词最早见于佛教用语    (2). 从明朝后期开始用来指新体散文    (3). 由于幽默性戏剧小品的流行

21. 下面是某同学写给学长的—封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学长:

寄呈的大作收悉,读了一下,收获良多。你的诗作语言隽永,意境优美,令我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韵律欠佳,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还请笑纳。夏天来了,请学长保重贵体。

顺祝夏安!

XXX

2020年XX月XX日

【答案】(1)“寄呈”不得体,敬辞,改为“寄来”;(2)“读了一下”改成“拜读之后”;(3)“雅正”不得体,改为“修改”;(4)“笑纳”敬辞,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改为“包涵”;(5)“夏天来了”语体不当,改为“夏天来临”“盛夏将至”等。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子产治理郑国,严密的法律和监督机制使人不能作恶,达到了为政“不能欺”的境界;战国时西门豹治理邺县,通过设置严厉的法律制度,使人不敢作恶,达到了为政“不敢欺”的境界;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宓子贱治理单父,将孔子所倡导的仁义忠恕与治理之道相结合,使人不忍心违法乱纪,达到了为政“不忍欺”的境界。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