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的那些事儿

​    有效提问的那些事儿

1⃣

💓训练提问的能力,成为提问专家💓

提问,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经常忽略的沟通技巧。

比如,在商业谈判中,该如何向谈判对手提问?该什么时候提问呢?不同种类的问题,应该用哪种方式提出来最合适?

我们想要解答以上问题,学会提问,首先就得训练自己的提问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自己是提问能力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第一种,三色笔记法。

假设我们明天就要去进行一场谈判,那么,我们一般应该怎么提前做准备呢?

我们可以准备一支三色圆珠笔。由于在谈判中,我们可能会不止一个问题,但我们的提问机会可能会比较有限,这就需要做出取舍。

我们可以用绿色写下所有的问题,然后用画圈圈的方式进行分类:三个圈圈表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最想提的问题;不太重要的可以用两个圈圈或者一个圈圈标注。

最后,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有疑问或者补充,那就用红色的笔在旁边做出批注,如果有不那么重要的疑问或者补充,但又必须得提的问题,我们就用蓝色或者绿色的笔在旁边记下来。

第二种,在提问游戏中训练提问能力。

我们要学会用提问游戏跟自己互动,这种游戏可以自己设计。

比如,一个人上台去演讲,台下的每个人有一次提问机会,这样一共循环几次。把这些问题记录在黑板上,由演讲者挑选一个问题回答,然后再换下一个人上台,重复同样的玩法。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主题会引伸出许多的问题,这也训练了提问的快速反应能力。如果反应慢了,就失去了提问的机会。

而演讲者选择回答的问题,或许是他最擅长的方面,或许是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希望了解的方面。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优质的问题,并总结出一套优质提问的标准。

第三种,在日常会话中训练提问的能力。

前两种方法都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固然重要,但把这种练习带进日常才最为关键。

比如,对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可以像孩子一样保持着好奇,多问一问为什么。

比如,市中心一百多米高的大楼,刮台风的时候会不会摇晃?我们是如何保持它的稳定性呢?你看,这样提问,我们就有了大量的问题素材。

如果搞不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可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询问别人获得解答。

当然,最好的成长方式是与最优秀的人经常交谈。我们都知道差异可以制造出新的信息,与优秀的人的差距创造了我们的提问空间。我们想要的知识,想要获得的信息都是通过提问获得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回答总结自己的提问。

什么样的提问,让我们获得了真正想要的信息;什么样的提问,会阻碍我们的对话难以深入,甚至让对话无法进行下去。

2⃣

💓用坐标轴法梳理问题,提炼“好问题”💓

上面我们说了我们该怎么练习提问的能力,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算好问题呢?优质的问题有什么标准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坐标轴思考法。

坐标轴思考法,又称为四象限法。通过这种方法整理问题,优质的问题一目了然。

1.具体且本质的问题

首先,在纸上画一个坐标轴,横轴是本质与非本质,纵轴为具体与抽象。我们的问题会落在四个象限里。

对于具体非本质的问题,一般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很难引发对方谈话的欲望或者获得你真正想要的信息。比如,为什么今天早上这么热?这个问题就很具体,但是跟工作毫不相干。

而抽象非本质的问题,一般是一些哲学类型的问题,其实是跟谈话双方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比如,人为什么要活着?这种问题就是抽象非本质的问题。

那么,对于抽象而本质的问题,一般是有关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方面的问题,抽象提问,只能获得抽象地回答,其实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对于具体而本质的问题,我们可以聚焦在当下,从对方的话题中引出问题。

2.我愿意提、你愿意答的问题

再在纸上画一个坐标轴,还是用坐标轴来整理思绪,但这次横轴表示对方想答和不想答;纵轴是自己想问与不想问的。于是,通过这个坐标轴就又出现了四类问题:

对于自己想问对方不想回答的问题,你很想了解,但不符合情境,对方会觉得被侵犯,很可能会拒绝回答。对于自己不想问对方不想答的问题,那就根本没有问的价值。

对于自己不想问对方想答的问题,一般是为了迎合对方的喜好,激发他想表达的意愿。对于自己想问而对方又想回答的问题,那将是一场妙趣横生的对话。你的提问激发了对方的表达欲,对方的回答让你带着好奇想将对话继续深入下去。

3.提问双方有交集的问题

在谈判的过程中,如何提问最有效呢?

在《学会有效提问》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提问时,我们需要提出符合当前谈话氛围,同时也贴合对方生活经历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找到谈话的交集,寻找过去经历中的重合点:比如,兴趣、老乡、校友、专业、旅行目的地、共同的朋友等等。

只要是人都有共通的东西,我们总能找到相似的或有交集的地方,然后以此来激发深入地沟通。

3⃣

💓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提高沟通水平💓

在我们知道如何练习提问和什么是好问题后,我们来看一下进行有效提问时,都有哪些技巧呢?在《学会有效提问》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三种技巧:

第一种技巧是附和。

与人谈话,我们首先要建立关系,附和可以让我们很容易接近对方,对方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认同,并且有了继续说下去的动力。

我们可以点头,附和他,同时回答“嗯”、“对”、“是的”;也可以重复他说的话;还可以使用引用或者转述的方式来回应对方。

第二种技巧是转移话题。

一场令人精神愉悦的对话,在于共鸣的基础上思想上的碰撞,也就是在确认对方真正想法的基础之上转移话题,从而引发更多的信息与思考。

比如,当谈到双方的合作时,可以问一问对方对各自公司的前景怎么看。你看,这种简单的话题转移,却能够将聊天更深入地进行下去。

通过这个提问,你既可以知道对方是如何评价自己公司的,也弄清楚对方是如何评价你们公司的,这样你就可以判断出你们合作的前景了。

第三种方法是创造性提问。

创造性的提问会激发对方的灵感,让人觉得是一个好问题,很值得回答。比如,在谈判时,也许你可以创造性地问一问对方的兴趣爱好,这虽然与工作无关,与这份合同无关,但是,没准能让你找到一个突破口,或者找共同的关注点。

创造性提问的基础在平等的态度,以及沟通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当我们向对方提问时,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让我们来进行一下总结。

一、训练自己的提问能力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三色笔记法、二是在提问游戏中训练提问能力,三是在日常会话中加强训练。

二、用坐标轴法梳理问题,有三种方法,一是在坐标轴中寻找具体且本质的问题,二是在坐标轴中寻找我愿意提、你愿意答的问题,三是寻找双方有交集的问题。

三、有效的提问技巧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附和、转移话题和创造性提问。

(0)

相关推荐

  • ​期末测评那些事儿

    期末测评那些事儿 李晨阳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本周,我们迎来了这学期的期末测评.因为上学期疫情的原因,这是我们这一学年来久违的一次期末测评.也许是太久没有测评,忘了之前测评所经历的事情和感受,总而言 ...

  • 其实就这两件事儿 | 昨晚的500条提问复盘

     前 言   昨天在线回了6小时+ 的留言,大概500条问题吧.回家陆陆续续回到半夜,今天上午继续又回了一些.   晚上6点之后办公室就没空调了,热得我一头汗.坐久了又腰疼,干脆站着打字.   因为信 ...

  •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或许每天能赚10万、...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或许每天能赚10万.100万,1000万. 我是商人. 商人证明自己成功的方式太简单了. 多赚钱,多喝酒,多抽烟,多打P就行了. 自从我放弃了喝酒,抽烟,打P,很多朋友就消失了. ...

  • 一个提问难倒3000名校长,郑强教授:你们只记得富豪明星

    浙江大学原校长郑强教授发飙了! 他在参加衡水中学活动时,面对3000多位中国名校校长,问了一个问题:中国唯一一个获得国家六项最高奖的人是谁?全场竟无一人能答出来. 郑强教授生气地说:"这就是 ...

  • 机关干部穿衣那些事儿:史上最全的机关干部着装法则

    职场着装的本质不但代表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是他应付各种大场面的心理准备程度,着装越正式,就代表他已经准备好出现在大场面了,所以,你该怎么做呢? 公务员因其职业特点,决定了在工作场合衣着的严谨性上,比其 ...

  • 为什么别人不把你当一回事儿,句句戳心!

    为什么别人不把你当一回事儿, 因为你太好说话了. 什么事情,一找你就应: 什么东西,一要你就给: 什么错误,你都会原谅: 什么伤害,你都能接受! 要知道,有的人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习惯了你的 ...

  • 这8个故事,才是玄奘取经路上的真事儿!

    2016-09-04 小朋友们,你知道吗?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在历史上真有其人的哟!他生活在距今约1400多年前的唐代,笃信佛教,是一名伟大的僧人,他的法号叫玄奘. 他在27岁的时候,做了一件非常勇敢的 ...

  • 大师谈 || 国医大师王琦:减肥这事儿,用中医说起来也简单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四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虽然市面上广泛以瘦为美,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适当的胖也不一定是坏事.胖人在生活质量.疾病耐 ...

  • 你们要的《大语文那些事儿》来啦~(全套6册赠赵旭老师12节音频课)

    <大语文那些事儿> ▼ 知名语文老师.文化基因唤醒人赵旭 紧跟教育改革方向编写 涉及部编版教材中100+篇目 "点线面"教学法.文史哲三维一体 培养孩子语文思维和综合素 ...

  • 突然想起母亲的一个事儿,到现在还觉得好笑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1 作者:芳菲华年 这个标题会让人误解我是标题党,可我要辩解,真不是,只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拟标题了,就这么原生态的陈述出来了. 至少是七八年前了,我忘了具体的时间了,那是母亲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