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临床】口臭中医治疗 单兆伟、吴文尧治疗口臭的经验

吴文尧教授治疗口臭经验

贵阳中医学院  李龙英等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的臭气。西医认为口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口腔内厌氧菌生长,从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而引起的。根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口秽”“浊气”等范畴。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人患有口臭,患病率14%~83%。口臭患者在焦虑、抑郁、社交回避和苦恼方面的心理状况明显较非口臭人群差,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洁舌、洁牙等物理治疗,虽然短期内可改善口臭状况,但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化学抗菌剂使用过度则抑制某些菌群的生长,造成另一些菌群过度繁殖,导致人类患病,如有些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黑毛舌。

吴老在临床诊疗中注重因地、因人制宜,发现贵州人喜食辛辣,加之其地气候潮湿,故体质多偏湿热型。认为口臭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脾胃湿热,积热熏蒸,浊气上泛所致。常以芳香化浊、清热除湿治之,收效显著。特摘案例2则,与同道分享,介绍如下。

病例一

赵某,女,45岁。2018年4月19日初诊。

自诉近1年来,反复出现口臭,无明显口干,时有口苦,心烦易怒,无反酸烧心,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纳可眠差,二便尚调,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为口秽,辨证为脾胃湿热,治以芳香化浊、清热除湿。处方:

佩兰20g,藿香15g,黄连6g,蒲公英12g,龙胆草12g,栀子12g,柴胡15g,合欢皮10g,淡竹叶15g,百合10g,麦冬10g,夜交藤12g。

5剂,日1剂,早晚温服,嘱以绿茶水漱口。

服药5付后复诊,诸症皆减。予原方稍作调整,继服10剂而愈。

按:吴老治疗口臭,首先排除口鼻疾病及HP感染,若非上述病症,则辨证施治。吴老认为口臭病位虽在口腔,但与脾胃、心密切相关,病机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脾胃湿热,运化失常,积热熏蒸,故口臭不爽。《医学入门》载:“口臭者,胃热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王冰注:“有者泻之,无者补之,虚者补之,盛者泻之。适其中外,疏其拥塞,令上下无碍,气血通调,则寒热自和,阴阳调达矣”。吴老深得其髓,治疗口臭常以芳香化浊、清热除湿治之。口臭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舌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吴老治疗口臭,亦注重舌苔变化,清胃火同时常兼顾去心火,因心开窍于舌,心火盛衰常影响舌苔异常,苔垢秽浊上泛则口臭。吴老喜重用佩兰、藿香,取“兰草汤”之意;《素问●奇病论》曰“兰,除陈气也”,兰,即佩兰。佩兰富含清芬之气,辛可散滞,香能解秽,专入脾胃二经,凡胃中陈腐之物,皆能荡涤散之;藿香为清和芳香之品,清和便能化浊,芳香则可除秽,二药合用则化湿辟秽之力卓著;该患者自诉时有口苦,心烦易怒,实为肝郁不得升发,气机失常,影响胃之和降,气滞中焦,久而化热,积热熏蒸而见口臭。治疗以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龙胆草、栀子清热泻肝;黄连、蒲公英清热泻火,二者皆苦寒,苦能燥湿而去垢,寒能胜热而不滞;患者夜眠差,以百合、夜交藤清热安神;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麦冬养阴清心。方虽寻常,往往以平淡致胜。

病例二

唐某,女,26岁,2017年5月11日初诊。

诉口臭1周,易发口腔溃疡,长期自服清热解毒中成药,疗效不显,晨起时口中有痰,口干,纳眠可,大便2~3日一行,质干。舌胖,边红,苔白厚腻,脉沉细。诊断为口秽,辨证为脾胃虚弱,湿热内生,治以芳香化浊、清热泻火兼健脾。处方:

佩兰20g,藿香15g,石菖蒲12g,黄连3g,蒲公英6g,菊花5g,金银花15g,太子参15g,茯苓12g,白术10g,砂仁9g,薏苡仁15g,山药15g,鸡内金10g,甘草6g。

5剂,日1剂,早晚温服,嘱患者清淡营养饮食,以绿茶水漱口。

患者服5剂复诊,口臭明显减轻,口腔溃疡减少,守方继服7付,诸症皆失,1年未见复作。

按:患者自诉长期口服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之品多属苦寒,久服则易损脾阳,脾失运化,水谷停滞胃府得不到好的消磨,精微不能转化,聚湿为痰,久而化热,但其根本为脾胃阳虚,治疗应酌情加健脾胃之品。处方仍用佩兰、藿香芳香化浊,患者诉晨起口中有痰,加石菖蒲以祛痰浊;清热药如黄连、蒲公英用量宜少避免脾阳更损,以清润之品菊花代之。芬芳药往往辛燥,使脾胃阳虚更甚,然菊花绝无燥烈之弊,古人说菊能“壮水制火,扶金抑木”。菊花、金银花清热解毒以疗口角生疮;加鸡内金既健脾运化,又为治口疮之良药;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益胃。该病例可谓虚实相兼,临床治疗应随证加减。另,吴老常嘱口臭患者以绿茶水漱口,因其甘而清香,芳香化浊。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对食源性致病菌,口腔病原菌,农作物致病菌及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吴老治疗口臭,重视调护,标本兼顾,而收显效。

资料来源:李龙英等,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

单兆伟治疗口臭经验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时乐等

现整理单兆伟教授从脾胃虚弱论治口臭验案1则,以飨同道。

患者,男,42岁,2004年6月19日初诊。

主诉:

口臭5年余。患者5年前与朋友吃火锅后腹泻1周,经治疗后腹泻已止,然出现口中异味,认为伤食,即予吗叮啉、四磨汤等助消化药物治疗,证未减,渐成口中臭秽,与人交谈时常以手捂住口鼻,甚是苦恼。曾经多方医家诊治,多以脾胃积热、食滞不运等论治,取效甚微。

刻下症:口中臭秽,无热腥味,无口干,时嗳气,腹部痞满,纳谷欠馨,面黄乏华,大便溏薄,形体瘦削,夜寐不实,查血常规、血生化等无异常,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舌苔薄白微腻,舌质淡红,脉细弱。

单兆伟教授辨证为脾胃虚弱、运化腐熟不能,治拟健脾益气、化滞和胃,方用异功散加味。处方:

太子参10g,麸炒白术10g,仙鹤草15g,炒薏苡仁15g,炒扁豆10g,炒枳壳10g,首乌藤15g,茯苓12g,茯神12g,陈皮5g,法半夏6g,炒防风5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炙鸡内金6g,生甘草5g,7剂。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并以佩兰叶、丁香少许泡水频频含漱。

二诊:口臭减轻不明显,然夜寐好转,纳谷稍增。

处方:原方加煨葛根10g,荷叶10g,再配7剂,仍以佩兰叶泡茶频频漱之。

三诊:告之病证霍然。后用参苓白术散调治月余。

按语:口臭一证,世医多认为脾胃积热所致,正如《医学入门》所言:“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然单兆伟教授诊断本案口臭非热所致,系由思虑过度,中阳不振,升清不得,浊气不降,化而为腐臭,正如《景岳全书●口舌》谓:“口臭虽由胃火,而亦有非火之异……若无火脉,火证,而臭如馊腐,或如酸蚌,及胃口吞酸、饮食嗳滞等证,亦犹阴湿留垢之臭,自与热臭者不同,是必思虑不遂及脾弱不能化食者多有之。”此案恙延5年,尽投泻脾清胃、化滞消食等法,病证不减,乃未得肯綮也,单兆伟教授认为此证乃中焦阳虚所致,阳气不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故,标为口臭,本为脾虚,故标本兼顾,乃制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化滞和胃之法。脾气健、清阳升则浊气自降,口臭自除矣。方用异功散加味,药虽平和,但平中见奇,尽显孟河医派之精髓。太子参、茯苓、白术、薏苡仁、扁豆、仙鹤草、甘草健脾;陈皮、枳壳和中理气;谷芽、麦芽、鸡内金化滞;茯神、首乌藤养心安神;炒防风、煨葛根、荷叶升清,清气升则浊气自降;少用法半夏以降浊。全方合用,治本为主。复取少许佩兰叶、丁香泡茶,口中含漱以辟秽,佩兰芳香化浊,治口中甜腻、口臭,丁香治口气,能走窍除秽浊,用二药芳香化浊之性除口中臭秽。诸药合用,故而药后患者病证霍然而解。

资料来源:时乐等,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