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再读《背影》
静下来的感觉真的很不错,整整用了三节课时间和学生共读《背影》,这一篇感染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美文。
记得去年学《台阶》的一个拓展阅读,想来真让我很受伤!精心挑选的两篇美文学生却读不懂动人之处。对于朱自清的《背影》,父亲“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的不放心,肥胖的、蹒跚而行的背影,为了给“我”买几个橘子攀爬月台的艰辛……这些让作者泪目的场景并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学生读不懂《背影》,待我解说了《背影》背后的故事,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如果课堂的频率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共振,那么,我们所有的分析对学生而言,便都是在讲与自己无关别人的故事。
时隔半年,我们再次走近《背影》,细品细读,真的可以与作者有更深的共鸣。参考名家的资料,最初的阅读触动说起,整体感知来梳理行文思路,然后浸润在文字的空间,慢慢的品味文中渗透父子情深。读深沉的父爱,读思念又愧疚的儿子情,读这对父子间背后隐藏的故事,体会那份隐隐的痛。同时,有效的借助作业本中背景知识,破解文字背后的密码。
我想,这篇文章应该适合时间的沉淀者,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不是适合所有的人去读,只有真正经历过一些或多或少的人和事,亲历了或浓或淡的情,才会深刻体会到作者的真正的情感,才会被深深的感动。
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已家长写来的《背影》读后感,学生分享自已写的《读后感》,课文到课外,教室到家庭,两代人共同品读这篇经典美文,然后在课堂上隔空传递这份亲情。最初的我读不懂,自以为作者过于矫情,有点小夸张。现在的我懂了点,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文中父亲的艰难和辛酸,悟出文中儿子的思念和愧疚,明白自己该如何珍惜身边人。连徒弟小余老师也说自已如今再读《背影》,明白了一点过去不明白的事儿。一课一得,我想这就够了!
昨天听了刘特的讲座《生活,让作文丰盈起来》,课文是最好的范例,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篇《背影》可以作为写作的最好拓展,教给学生一招一式。
睡眼朦胧中,敲下这点文字,权当作一点教学碎言。由于忙的有点没道理,没能好好的细备,原来该有的一段精彩的关于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视频也被我略过。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