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治疗如何用药?急性期止痛,间歇期降尿酸,其它疾病兼顾用药

毫无疑问,痛风的治疗中,降尿酸治疗是关键;在降尿酸治疗中,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则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此外还包括采用针刀镜清除关节沉积的尿酸盐结晶、采用经筋刀清除滑膜、筋脉的炎性物质、采用免疫吸附清除血液中的尿酸盐晶体等。

血尿酸水平下降,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痛风发作的频率也会随之降低。血尿酸水平如果长期控制在至少低于360μmol/L以下的达标水平,不仅可以让尿酸盐结晶溶解、晶体数量减少,同时也能避免新的结晶形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的形成以及尿酸性肾病的出现。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治疗指征及达标治疗标准

对于痛风的降尿酸治疗,很少有人会去质疑。但还是有不少人会出现误区,比如说有些痛风患者还是抱着传统观念,认为秋水仙碱长期使用能治疗痛风;有些人认为痛风的治疗在于调理肝肾,而不是降低血尿酸水平;有些人却认为只有降尿酸药物才能治痛风,所以急性期也不采取措施等。

其实这些对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误区,还是基于对痛风治疗药物的认识不足导致的。今天,刘医生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痛风间歇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痛风性肾病期的不同用药。

痛风临床用药分类

三种药物在痛风急性期以消炎镇痛为主

首先要告诉诸位痛风患者的是,现代医学仍然不能实现痛风的根治,但是可以尽量帮助患者减少或避免痛风发作。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就是要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开始。

我们都知道,痛风急性期的典型症状就是在下肢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脚的大拇趾)出现红、肿、热、痛的情况,这种炎症一般要持续7~14天左右,即使不用药治疗,也可以逐步恢复正常。

痛风急性发作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下尿酸盐结晶沉积

但是,临床医生还是强调要用药消炎镇痛,而且要求:一旦痛风急性发作,应该先进行止痛,再考虑进行降尿酸治疗,并且努力减少复发的次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避免炎症没有及时被终止,导致痛风发作造成关节损害和关节功能正常。

为了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减轻发病症状和痛风患者的痛苦,一般在痛风急性期采用三种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包括:

  • 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期的一线用药,也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首选药物。痛风急性发作48小时内小剂量用药,可以在6~12小时内让症状减轻,约90%的患者24~48小时内症状缓解;一般如果有发作预感比如出现痒、刺痛感时,可以提前服用秋水仙碱;如果超过70岁的患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要注意秋水仙碱的毒性。

秋水仙碱止痛注意事项

  • 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也可以用于预防痛风急性发作。一般痛风发作72小时内尽可能服用最大常用剂量;建议采用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小的选择性COX-2抑制药,主要包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如果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选择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选择性COX-2抑制药,但不包括阿司匹林在内。

痛风急性发作常用非甾体抗炎药

  • 糖皮质激素: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二线用药,一般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不耐受或者无效时才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有强大的镇痛效果,但停药后容易反弹,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临床上痛风治疗鼓励应用中长效糖皮质激素,不建议选择短效糖皮质激素;也可以采用扶他林等外用激素药物,但使用时请遵医嘱。

常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分类

除此之外,痛风急性期的药物还包括白介素-1拮抗药,这种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IL-1β信号通路,抑制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募集,发挥镇痛作用。可考虑用于疼痛反复发作、常规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痛风者,但一般情况下并不使用。

痛风急性期消炎镇痛药物

三种药物在痛风间歇期以降尿酸为主

通常而言,如果是初次急性痛风发作,建议应在消炎镇痛治疗后,炎症消除了才采用降尿酸治疗;而如果是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出现急性痛风发作,那么不需要改变降尿酸用药的剂量。

痛风的间歇期是降尿酸的好时机。在痛风间歇期,痛风虽然没有发作,但是血尿酸水平如果一直居高不下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再次侵扰关节,而且也会增加尿酸性肾结石、肾功能障碍、尿酸性肾病等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风险。

所以“痛定思痛”,在急性期过后,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主要还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让血尿酸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关节和器官损害,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大降尿酸药物要用对

降尿酸治疗的药物根据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不同,分为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和碱化尿液药物,其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要区别用药:

  •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通过抑制嘌呤分解代谢途径上的关键酶抑制尿酸的合成,主要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别嘌醇经过肝脏代谢,对肾脏负担小,一般对症服用药物1~2天后,患者血尿酸浓度就会开始下降,7~14天达到高峰,但要注意别嘌醇的皮疹反应;非布司他一般推荐在别嘌醇不耐受或疗效不佳时使用,服药初期可能引起痛风发作,服药过程中需要每隔1个月左右监测肝肾功能。

非布司他和别嘌醇比较

  •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通过抑制肾近端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肾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水平,主要包括苯溴马隆。苯溴马隆的降尿酸机制并不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但是要注意使用后肾小管的尿酸浓度将增加60%以上,因此中度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有肾结石高危风险者及尿酸合成增多型患者不建议使用;使用苯溴马隆期间要注意其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尤其注意避免与降糖药、别嘌醇、抗甲亢药物合用。

苯溴马隆使用

  • 碱化尿液的药物:通过提高尿pH值而帮助尿酸溶解及从尿液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损害,主要包括碳酸氢钠和枸橼酸钾钠,常与苯溴马隆一同使用。碱化尿液应适度,一般让尿pH维持在6.2~6.9之间,且每日尿量≥2000ml即可;碱化尿液期间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电解质紊乱、心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出现。

常见碱化尿液的药物

除此之外,还有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等分解尿酸的尿酸氧化酶药物,这类药物作用强,可以把尿酸分解为分子量更小的尿囊素排出体外,主要用于难治性痛风的治疗。但是这类药物应用后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而且失效率也较高,不建议轻易使用。

痛风缓解期降尿酸药物

三种药物兼治痛风合并其它代谢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常常会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如果出现这些伴发疾病,那么在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同时,就要兼顾这些合并的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临床研究发现,有些降压、调脂、降糖药物兼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所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在选择降压、调脂、降糖药物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用具有“一箭双雕”效果的药物。

有些药物能降尿酸,有些药物能升尿酸,请遵医嘱使用

  • 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不但可以降压、防治心肌肥厚和改善心衰,还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和促进尿酸排泄,常用的药物是氯沙坦;钙离子拮抗药中的氨氯地平、西尼地平对血尿酸的降低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要根据降压强度来区别对待。
  • 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糖药物:双胍类降糖药物具有降体重、降尿酸以及降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是二甲双胍,其降低血尿酸的机制是抑制游离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胰岛素增敏药如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有降尿酸和保护肾的作用。
  • 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脂药物:非诺贝特和阿托伐他汀都有降脂和降尿酸的作用,一般来说非诺贝特可以直接作用于肾近端小管,抑制尿酸的重吸收和促进肾尿酸排泄。

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压、降糖和调脂药物

总而言之,对于痛风的治疗而言,不在一时,而在长远。痛风本身的治疗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痛风合并其它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合理用药。刘医生的告诫是,自行用药有风险,请遵医嘱用药;药物治疗的同时,请注意饮食调理、有氧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降尿酸是长期过程,尿酸长期达标后用药可逐步减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