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乌桥岛 | “历史一步一步走,乌桥岛不复往日繁华”

“历史一步一步走,

乌桥岛不复往日繁华”

口述人:奶奶、爸爸

记录人:杨仪(林百欣中学七年级)

口述时间:2021年1月21日

口述地点:家中

乌桥岛,是时光的痕迹,岁月的印记,是几代人的回忆。那曾经的繁华已成为虚无,在寂静的夜里,伴着月光,倾听那昔日的乌桥往事。

奶奶:我工作的工厂在石篱尾,是国营厂,三班制。那时候一个普通家庭里的人大多都要出去工作才能维持生计,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甚至不足。因此有不少国营厂里面会有托儿所,专门帮助没有时间的员工照顾孩子,有些大企业的工厂里还有幼儿园。我每天去上班,就把最小的孩子带去托儿所,交一块钱的托管费,有的时候轮到我夜班,还得背着两个孩子一起去。我原来在纺织五厂做工人,后来五厂和木雕厂合并了,多建了一个车间。又过了一段时间,木雕厂要把车间拆掉,纺织五厂也被木雕厂一并收购了,我便去了纺织七厂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纺织厂不再被需要,为了顺应发展,纺织七厂改成了塑料七厂,纺织厂也就这样消失了。

爸爸:那时候汕头的轻工业,如纺织业、塑料业等等都是市区比较主要的工业,是汕头的工业基础,这些都有它的背景,所以当时才会有那么多人在纺织厂当工人。

奶奶:也是因为这样,那时候的人们才都有一份工作。

爸爸:大家都要工作,家里的孩子就没人照顾了,大家的条件都不是很好,生活都很困苦,请保姆来照顾自己的孩子是异想天开,因此,国营企业就给员工创造了一些福利,员工们去工作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工厂里的托儿所,让里面的老师照顾。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国营企业经营情况良好的时候,后来单位衰落了,托儿所也关闭了。

奶奶:以前的乌桥也是一片热闹繁华,一间二三十平方的屋子就得住下一大家子人,那时候大家都是这样的环境,厝边头尾都经常帮这个帮那个,邻里关系都很好。

爸爸:因为大家的条件都不好,大家都贫苦,而且房子都紧挨在一起,几乎没有缝隙,所以经常互相接济,互相帮助,这样大家的生活也过得很开心。以前的路边店铺不多,大都是住的屋子,后来政府允许在路边开店铺,才渐渐多起来,有卖日用品的、卖零食的、批发衣服的、修单车的,看起来也就热闹了许多。

奶奶:那时候还有个罐头厂,名气不小,记得是做水果罐头的,每次装货,门前都排着几列大货车,大多都销往海外,听说生意做得很大。后来我记得在九几年的时候,罐头厂那块地变成了海霸王,被改建成了海霸王的生产工厂。

爸爸:现在的乌桥岛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从原来的热闹喧嚣,变成了现在的冷漠孤寂,甚至成了棚户区,不久就要被改建了。乌桥岛的历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

老一辈人对乌桥岛的感情,或许无法用语言描述,但那份眷恋与怀念,却是永远藏于心间的。乌桥的往日,我们只能从点滴中拼凑。随着时光的流逝,乌桥也许会被淹没在时间长流之中。我们不会知道乌桥的历史会在什么时候被彻底蒙上尘埃,趁现在还有时间,我将以我的微薄之力,努力追寻乌桥的往日,守护一代人的记忆。

点评:

本文中记录者能较有针对性地把奶奶年轻时在乌桥的生活、工作概况还原,读起来有时代气息。从奶奶的口述中,又一次可以窥见当年乌桥工厂林立的盛况。如果能把奶奶在纺织厂工作的趣事、工作形态以及整个厂的概况进行记录,文章内容则会更加充实。

(周晓云)

寻乌桥人讲乌桥故事

如果你是乌桥岛上的原住民,如果你是乌桥岛上曾经的手工艺人、工业领域从业者或曾在乌桥岛上的工厂上班;又或者您有以上相关线索,有乌桥故事可以分享,都诚邀你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将你的姓名与联系电话发送至本微信公众号即可,发送时请备注“乌桥”字样。

亲爱的读者,

在新的公众号消息排序规则下,如果你希望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请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并尽量与我们互动:点击在看,转发和留言。算法时代,我们更需要您!感谢!

⭐️  如何星标我们? ⭐️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