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徐骏:如何成为一名,国内顶级内容创作者
《如何成为国内顶级内容创作者》
文 | 程驿
到底什么文章是好的文章?
什么书是好书?
什么内容是好的内容?
成为职业作者3年后,我也是昨天早上才思考清楚。
昨天(2021/4/10)开始,我参加马徐骏老师的第00期「CCOC首席内容官」训练营。
马徐骏老师是「得到」长专栏《世界名刊速读》、《新知报告》的专栏作者,也曾是得到大学的首席打磨教练。
「得到」当然是目前,国内品质最好的内容平台,主要有双保险:
1、头部作者
邀请的各专栏作者原本就是各领域头部老师,行业洞见无人能及。
2、玩命打磨
比如刘润老师自爆,自己认为很好的文章,也会被「得到」内容编辑蹂躏几遍,
大纲、句子、音频...样样磨到精致。
而马徐骏老师,作为为数不多的双重身份——既是专栏作者,又是首席打磨教练。自然对「内容制作」,有国内最顶级话语权。
如今他全职开办《CCOC首席内容官训练营》,只邀请了全国24位想做好内容的伙伴,为期两个月。
我有幸成为他第一批学员,自然全力以赴。
01
昨天第一次上课。
一开始嘛,项目负责人(马徐骏老师)往往会把项目规划展示出来。
一天的内容很多,用「起点-路径-目标」就很好理解。
1、目标
让我们这24个人,能打磨出好内容。
2、起点
起点决定方向。
「得到」走的是专家化路线;我们则走模式化路线。
要达到后者,则需要每个人具备「好内容产出+好的打磨能力」两种能力。
而且24个人,还有带来更多人的能力。
3、路径
如何把24个人,训练出来。
使用PBL(项目导向制)制——每个人提出自己项目,然后马老师逐一反馈,不断解决。
比如我的项目就是,打磨出和印象笔记官方合作的,《如何打造个人知识体系》的16节视频课程。
用个类比就是:
唐三藏从印度归来,修行极高。
然后把佛学发扬光大,所以传授一帮弟子。
但佛学之精要,不能用统一教材。而只能每一个弟子亲传。
亲传的过程,只能自己不断做感兴趣的项目,然后给予反馈。
所以,整个项目还是非常明确:
好内容→需要好的内容开发者→需要师徒制培训
师徒制就会让我有大量机会,让马老师一对一反馈。
下午课程结束,我们就单聊了很多深度问题。
而作为分析师,我帮很多企业,都做过战略分析和项目分析。
所以我不仅从学员角度,也可以从观察者视角,评估和反馈整个模式。
我们就围绕「起点-路径-目标」来做核心思路。
再加上开发者和学员的不同角度,按六个模块来反复思考,就会非常清晰。
今天主要讲P1模块,核心词关于「定义」,什么是好的内容?
02
如何思考「什么是好内容」这个问题
什么是好的内容?
当马老师在台上反复提到「内容」一词时,我反复在思考。
公众号10W+就是好内容吗?
为什么「得到」的就是好内容?
内容很深度但是流量不高的内容,是不是好内容?
同样毒舌,李敖的内容?和蔡康永的内容相比,哪个更好?
要想把「好内容」三个字定义清楚,当然是个复杂问题。
而解决复杂问题,一定就要从第一性原理来思考。
也就是思考,受众为什么需要内容?
画在纸上,其实是这样:
一个人,每天在办公室或在学校忙碌,基本处于封闭、高压、或乏味的环境。
这会让自我很压抑,所以总想走出去看看。
但封闭的精神世界需要一个缺口。
所以,需要「有趣」的内容。
什么叫「有趣」?
有趣的核心就是「打破常规」。
· 比如印度当地很多生活方式,你会觉得有趣,因为这些内容是打破了我们的「生活常规」。
· 相声很有趣,是因为抖包袱打破了「语言的表达常规」。
打开缺口,一个人就会走出去。
但在外部世界茫然无措的,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有品」的内容。
什么是「有品」?
不仅指有品位。
「有品」的核心是建立「精神目标」。
· 比如李子柒视频,帮很多人建立起田园生活的目标。
· 一个靠每天读100页书,重复10年,最终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也是树立「精神目标」。
而当「目标」有了,就需要知道如何走过去,这就是需要「有用」的内容。
什么是「有用」?
有用的核心是「构建路径」。
· 比如如何修建一座院子?
· 如何学会阅读能力?
看到动图,是不是一下很清楚了。
当然更多人只是为了打破缺口,读读有趣的内容。
一些人会去寻找精神目标。
更少人真正去行动(中国14亿人,得到用户不过千万)
所以,三个部分,抽象成x轴,就是这样。
03
内容的不同影响程度
任何一篇文章、课程、书籍、广告文案、电影...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一个人。
同样也有三个阶段。
1、感知
包括对情绪、感知、心理、自我方面的影响
2、认知
包括对认知、思考、逻辑方面影响
3、行为
对行动、行为、甚至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们通常只能看到和统计的行为,所以这更像是冰山。
当然我们也可以抽象成y轴。
你想想一篇经典广告,是不是就是这样:
感知:被“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的唱腔,反复洗脑
认知:脑白金是礼品,而非保健品
行为:收礼的人收白金不掉份,所以可以买。
那么,x轴+y轴,就能形成了一个3X3矩阵。
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来临。
什么是好内容?就发生在矩阵中的九宫格中。
我们分别来看。
04
如何把内容做得更有趣?
知乎上有个经典问题,如何成为有趣的人?
如何让自己变得「有趣」?
要模仿脱口秀、奇葩说,才叫有趣吗?
不完全。
记住,「有趣」的核心是「打破常规」。
如何打破?三个方面:
1、「行为秩序」的打破
各类荒诞、离奇的故事、展示别具一格的生活...
比如一个人每天朝九晚五,两点一线。前途渺茫。
但突然一天,被一群黑衣人强制带上面包车,然后去了一间没有开窗的别墅。
昏暗的沙发上,背对着一个人。然后告诉你,
“其实,你有一个身家五百亿的姥爷,现在要把遗产给你。但是有个条件,需要你在一个月内花光十亿。”
这就是电影《西虹市首富》的故事,打破「生活秩序」。
2、「认知秩序」的打破
各类颠覆性观点、幽默、脱口秀...
比如从小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哈佛大学研究者在1975年到2003年研究表示,越成功的人才会越成功。
颠覆性的观点,就是打破认知。
再比如各种段子:
· 我这样的人做医生是在浪费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
· 我们要保护好小动物,因为他们都很好吃
· 感觉自己是个废物,朋友说做人要自信一点,把“感觉”去掉。
幽默的本质,也是打破认知常规。
3、「心理秩序」的打破
《三傻大脑宝莱坞》这部电影,你肯定觉得很有趣。
就是因为男主兰彻,非常善于打破别人内心秩序。
比如他在和女主皮娅第一次对话,就让后者一下沦陷。男主人公:你这块表是你妈妈留下的吧?
Pia(非常吃惊和激动):你怎么知道的?
男主人公:在你姐姐的婚礼上,你打扮得光鲜亮丽,但唯独戴着这样一块表。现在你们家里最高兴的日子,而唯独妈妈不在。所以你戴的这块表会是谁的呢?一听这个回答,女主一下子就招架不住了。
心理秩序是个非常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以后专门写文章探讨。
特别注意:
有趣不仅是「脱口秀」、「相声」单一门类。
而是,任何一篇文章或视频都需要「有趣」,特别是文章开头部分,因为每篇内容都需要别人打开大门。
05
如何成为别人的精神目标
有品的内容,是能「帮别人树立精神目标」。
毕竟很多人人生都没有目标,所以需要参考别人的。
但你想想,一个人到底需要什么精神目标?
分别从「行为-认知-情绪」来看。
1、开挂人生
几乎所有武侠小说,很多电影、电视剧,都会给主角赋予开挂能力。
为什么2014年时,几乎所有女生都会看《来自星星的你》。
因为都教授是外星人设定,超级有钱、有超能力关键是,无论女主角怎么折腾,他都会无条件去爱对方。
2、建立意义
很多人其实不怕做事,只是纠结**“到底要不要去做”,因为缺乏意义感。**
比如80岁的王德顺老爷子没有在养老院逗鸟,没有给子女填负担。而是健身,去过自己精彩人生。
练成一身腱子肉,在T台上,浑身是年轻。
给到的意义就是:只要自律、去做热爱的事,无论什么年龄,都会你人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