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建设的需求问题
按照《机场规划与管理》,总体规划的编制可分为需求分析、选址、规划以及财务分析四个内容。需求分析包括现有设施调研、未来的业务量预测、现有设施的容量和未来的需求对比,从而得出需要扩建或改造的设施。
一、现状调研
机场用户由旅客、航空公司及机场当局等构成,旅客希望换乘便捷、享受人性化服务;航空公司希望优质的组织航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机场希望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提供更好的商业和旅客服务。需求调研主要是围绕设施、运行两个角度,通过收集原有图纸和原始资料、制订调研提纲和排摸方案、运行部门的现场交流、现场排摸范围、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等手段。
1.业务需求分析
随着机场吞吐量日益增大,飞行区及航站楼相关设备设施,如跑道、滑行道、站坪、行李系统、值机柜台数量、联检区域、边检柜台数量、安检通道等的处理能力要满足需求,同时长廊的机位数量、候机区设置等也应能满足需求。枢纽运作要求中转区域设有足够联检通道和设施,所有中转模式需满足完备、便捷原则,满足高峰小时中转旅客的容量,实现I-I,I-D、D-I、D-D旅客的自助中转,实现最短转机时间(MCT)。旅客从飞机下来总要换乘交通工具,随着机场的发展,需要整合陆侧交通资源满足旅客的换乘要求。
2.品质提升及四型机场建设需求
旅客服务要求、新的航空服务设施设备都在不断变化更新,各机场越来越重视旅客的人性化需求,尽可能提升航站楼的人性化服务水平,以提高机场的知名度和世界排名。贵宾服务规模化既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完备的服务,又可节约大量运营人力和成本。商业收入已日益成为机场盈利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大量的旅客形成庞大的消费群体,为航站楼提供了可靠的购买力保证,同时商业发展又吸引了更多旅客中转,促进了机场枢纽化的形成和完善。随着航空业务的发展,机场周边地区的航空配套产业日益勃发出新的生机,各种临空产业的发展带来周边土地价值的提高,机场的建设已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和价值提升的主要引擎。
机场建设和运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特别航站楼启动运营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机电设备产品与系统的更新换代、消防与节能等规范更新带来对设计需求的增加……“航站楼建成之日,便是航站楼改造之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延长设施使用寿命,是机场改扩建的趋势。需要不影响或尽可能少的影响机场运行的前提下,通过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多重保障、做好备份等手段来实现改扩建。
二、预测
机场总体规划的基础是预测,各个设施的容量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依据预测,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为改建项目拟定时间表。机场规划必须分析社会、环境、经济和技术的因素,预测工作量取决于机场服务区域的规模以及数据的真实性。
1.预测方法
回归分析、时序分析或者趋势分析以及定性预测是三种基本方法。回归分析是利用历史数据建立并检验,是建立在由预测多个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式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间不需要因果关系,仅有统计相关性就可成为预测的基础。最常用的自变量包括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
时序分析或者趋势分析是预测航空运输需求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当时间和数据都有限时用得非常多。主要应用于人口增长导致的市场成长趋势、商业周期引起的周期变化、天气或假日季节现象、疫情等特别现象。
定性预测是基于直觉和主观判断的一种经验猜测,需要综合范围广泛的信息量用到预测中来,如国家发展趋势、航空旅行的增长情况、政治形势等。这种方法应用于混合使用时序分析或因果模型、大量的变量但数据相对有限、模糊或难以琢磨的因素起重要作用时适用。但可靠性不足,而且不同人差别很大。德尔菲方法是较好的定性分析方法.
2.预测指标
(1)登机旅客,分为始发旅客、经停旅客和中转旅客,影响因素包括服务城市或者区域市场占全国增长率的百分比的历史趋势、人口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交通量中商务构成比例。
(2)出发货邮,分为始发货邮、经停货邮和中转货邮,若可能国际货邮和国内货邮要分别计算。航空货邮行业依赖于人口的增长、GDP的持续增长以及自由贸易区带动的进出口增长。
(3)起降架次,机场着陆和起飞的飞机架次总数,国际往返和国内往返要单独计算。机场起降架次的预测方法的前提是:登机旅客数量和货邮数量与服务水平相关、过境旅客和登机旅客的飞机座位数和每种机型的航班数是交通需求和交通特性以及某个航空公司的航路结构、运行政策和运行惯例的函数;这些因素决定飞机起降架次水平。
(4)繁忙小时起降架次是把典型的高起降架次日相邻两个最繁忙小时的均值、典型日起降架次的是年起降架次最繁忙月的日均值;如有可能的话,繁忙小时起降架次应照机场主要机型分类。
(5)机型组合,确保机场能提供足够的飞行场地和航站楼。
三、需求/容量分析
需求/容量分析包含飞机起降架次与飞行区、登机旅客与航站楼、货邮吞吐量与货邮设施、陆侧业务量与陆侧交通等其他改建项目的必要性评估及成本评估与分析,得出关于跑道条数和跑道构型、机坪面积、停车场数量以及陆侧设施容量及经济可行性的初步估计值,为改建项目的可行性方面提供基础。需求/容量分析需要详细的预测数据,机场规模不仅取决于未来旅客吞吐量和飞机数量,也取决航空业务量种类,如由中转要求同始发终到的业务量不同、机场设施规模还受航班分布及起降的飞机的规模、运行特性影响。
1.飞机运行要求
航空预测起降类型、频率、客座率/载运率,确定运行区域的实际尺寸。容量分析确定跑道/滑行道条数等,飞机运行要求的分析能确定跑道/滑行道/机坪的尺寸、强度以及各个机场区域之间的侧向裕度(间隔),这两种分析是相互关联、同时完成的。
2.容量分析
机场是一个高度耦合的复杂系统,需要陆侧交通集疏运系统、停车库、车道边、值机柜台、通道、候机面积、机坪数、滑行道、跑道、航路、空域等的能力大小和匹配关系的整体协调。容量分析可分为飞行区容量、航站区容量、空域容量和陆侧容量等。飞行场地容量是飞机在产生给定延误水平的跑道/滑行道系统上起降的数量。航站区容量是航站区接纳由飞行场地产生的旅客、货邮和飞机的能力,须评估登机口、站坪、货机坪、航站楼、货运楼、停车场及飞机围护设施等每个因素对整体容量的影响。空域容量受机场之间的密集程度、跑道起降方向以及IFR或VFR运行特点等因素影响,如大型机场或者次级机场之间共用空域时仪表飞行规则容量可能会降低,必须按照恰当的间隔标准对飞机进行排序。陆侧容量是由人和进场车辆体现的,需要初步评估分析现有的和规划的道路和轨道交通,需要建立旅客、访客和机场员工之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在不同城市和地区都不相同。
四、需求管理
建设运行一体化不单是规划建设要为运行服务,如提高靠桥率可以通过航站楼建设、也可通过增加飞机顶推等手段实现。需求管理指借助行政或经济手段和规则限制进入繁忙机场的需求或暂时地改变需求的特点。机场容量的增长往往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最佳地需求管理很重要。现有的需求管理方式可以分为单纯的行政手段、单纯的经济手段、混合型方式(即前两者的综合) 三类,后两者目的各方充分考虑进入成本,包括由于自身的延误而给其他的使用者所造成的成本。
分配机场起降时段等行政手段在一些中度拥挤的机场是行之有效的,但对需求远超供给的机场则会造成严重的市场扭曲,并对市场的竞争造成负面影响,如厦门机场的30分钟值机截止时间可有效减少航站楼的容量需求。单纯经济手段涉及不同形式考虑拥堵成本的定价方式,依据是繁忙设施的使用成本应该充分地考虑外部成本,考虑拥堵的定价方式从经济角度来说是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技术和政治原因往往难以实现。混合型需求管理综合了行政和经济手段,是借助拥堵成本定价、起降时段分配拍卖等经济手段来分配使用时段,未来混合型需求管理方式可能出现迅速增长。
五、结语
1.重新审慎分析需求,需求是机场建设的起点和归宿,需要正视新冠疫情国际航空资源的影响,不宜大规模建设国际资源,而是要认真合理有效利用闲置的国际资源、控制F类滑行道等的规模。达到设计的吞吐量不是扩建的充分条件,而且达到设计吞吐量是机场开始盈利的起点。
2.计算需求往往不同于实际需求,机场应该认真分析超过容量的运行问题发生的频次和原因,找到航站楼和飞行区设施的短板,对症下药。
3.重视大型设施建设的门槛研究,如中转率若低于5%不建行李自动分拣系统,捷运系统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服务效率和建设及运行成本,要从轨道交通和机场两个角度分析轨道交通或高铁进入机场的必要性、可行性、肯定不是数量越多越好,特别是大型机场一定要考虑可实施性!
4.需求增长是连续的曲线、而设施建设是直线式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连续的、而建设是阶段性。超大规模建设一定带来设施的闲置,而且对预测的质量要求很高,从技术经济性和建设程序等角度做好分期建设方案是比较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