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生命在于柔弱,生活也要柔弱。柔弱,不是弱,而是韧,韧比刚还要强。柔弱的要点在于灵活,不僵死,不硬化。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最柔软,从婴儿到成人再到老耄,就是不断僵硬的过程。越僵硬,则生命力越不旺盛。所以老子特别重视柔弱。养生有术之人,至老而无老态,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其肢体的柔软超乎常人。

明太祖注:柔弱、坚强、柔脆、枯槁,设喻也,所谓言生死者以其修救是也。能知柔弱柔脆而皆生,坚强枯槁而皆死,其知修救乎?若知修救,则柔弱柔脆之源何?此天地大道之气,万物无不禀受之,在乎养与不养,行与不行耳。若君及臣庶,君用此道天下治,臣用此道忠孝两全,匡君不怠,庶人用此,家兴焉。反此道者,岂不坚强枯槁?

阴阳二气,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无不承认,而冲气则只有道家思想家才谈论的。用阴阳二气已可说明万物的运动变化,为什么还要多讲一个冲气?冲气是不是与阴阳二气并列的第三种气?研究老子的思想,对此必须弄明白。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可由万物负之抱之,而冲气则不行。实际上,冲气只是指阴阳二气的调和和谐状态,所以冲气又称和气。阴阳摩荡,相辅相成,这就是所谓的冲。在其和谐状态,呈现协调与调和,所以称之为和。明太祖说天地大道之气,即阴阳二气。人能养气,才能行气。养气行气,是保养生命的关键。中国的气功,就由此而产生。气顺畅,则体柔软。体柔软,则生命力旺盛。不能治气,则不能养生。气由天地阴阳所赋,所谓养气行气,就是使阴阳二气在人体内协调和谐。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兵强则不胜,不胜在于恃强,不在于兵强。恃强则骄,骄则轻敌,所以不胜。若能强而不骄,则必胜无疑。兵势若弱,则以哀兵姿态应战,亦可取胜。

明太祖注:然人欲久调气血以生之,木若久迎春和而植,以水灌之,此人木久矣。又云治家者以道律身,以礼役奴仆,则奴仆驱劳而治家者安。木枯根而深固,枝叶荣矣,则干全而永年。岂不知诸事先理道而后成?故奴仆驱而主逸,枝叶繁而干盛,皆抚绥乘气之至也。故奴仆营而资给于家,枝叶繁而招雨露于干,其理势之必然道哉!坚强下而柔弱上是也。

治国治家同是一理。治家之人以道自律,而以礼役奴仆。治国之人亦然。这表明道只是统治者的专利,而礼才是被统治者所应遵循的律条。老子之道的性质,由此可见。奴仆驱劳而主逸,这是老子无为之治的最好说明。主子无为,所以安逸。奴仆有为,所以驱劳。事情由奴仆去做,主子坐享其成,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由奴仆的有为驱劳,而使主子的家与国枝叶繁而干盛,这就是统治者的理势之必然。

(0)

相关推荐

  • 德经之五、道生万物、负阴抱阳

    帛书校订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 冲动时的举动,人们称之为勇敢.这种勇敢举动的结果,是勇敢者身死命丧.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冲动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贸然行动,这是勇于不敢.古人常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纵放情欲,为什么会动之死地?当然是因为危害了别人的利益,而受到惩罚.由谁按照什么规则来惩罚之?当然是国家机器中的镇压工具按照国家的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身是人的身,欲也是人的欲,二者为何非要如此对立不可呢?仔细分析起来,问题的关键是一个限度的问题,而不是二者必选其一的问题.人生不能无欲,但不能过分纵欲.适当的欲望是人生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 明太祖注:治国务欲民实,无得重敛而厚科,若重敛而厚科,则民乏用矣.民既乏用,则盗贼之心萌.盗贼之心既萌,将必持戈矛而互相斫,是谓难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明太祖注:谓王臣及士庶修身谨行,止务大道焉.经云民不畏威,大威至矣.言君天下者,以暴加于天下,初则民若畏,既久不畏,既不畏方生,则国之大祸至矣,莫可释.在士庶平日不可恣意慢法,眇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知是对道的知,道不可道,所以不言.这里并非什么忘言,而是不可言.由此也可知,言者必非道,所以说言者不知.玄同,是把人与道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下有道无道,完全寄托于帝王一个身上,这是中国封建制度所决定的.而帝王是否有道,又靠什么来制约呢?仅靠他个人的思想修养?还是靠一套比较客观的制度?这是研究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王弼注:强兵以暴于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今译:强大的武力是以暴力的毁伤作用于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弱的水能攻破坚石,是有一定条件的,并非绝对如此.如果水量太少,不能持之以恒地冲击,则不能攻坚强之物.所以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啬,也是无为之治或闷闷之政的最好说明.治人,不就是统治天下吗?事天,也是统治天下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为天子者,是天命所在,是按天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