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没有过好这一生,为什么

人最大的痛苦是肉体的痛苦,并且是当前的肉体痛苦,这痛苦来自于两方面,一为病痛,一为饥渴。面对于此,有三种态度,一满足,一逃避,一忍受。

其次是精神的痛苦,这痛苦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认知不足,一为欲望。面对于此,也是三种态度,一满足,一逃避,一忍受。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看起来,满足是少数,不满足还是多数。这种不满足源于资源的匮乏和需求的增加,这里的资源指的是外部资源和自身能力,而这种状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此消彼长,延绵不断。

不管贫富贵贱,处于哪个阶层,多数人都难以逃脱这三种人生态度,很难说谁高谁下,人生际遇不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不要轻易评判一个人,只要没有危害到他人和社会,都有选择的自由。

人生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而为什么,我们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没有过好这一生。

如果用肉体代表行为和感受,用灵魂代表认知和理想,产生痛苦无外乎两种情况,肉体走得太快,灵魂落在后面,或者灵魂飘得很远,肉体赶不上步伐。一句话,肉体和灵魂不同步,也就是行为和认知不同步。

有人年轻时挥霍青春,不管是为了享乐,还是为了理想,年轻时用命换钱,到老了用钱换命。如果年轻时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就会分配好力度,学会养生,不忘初心。而有些人年轻时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却在中年后感慨没有把握住机会,也许这就是行为赶不上理想,成为另一种悲哀。就像人们常说的,痛苦的原因就是想得太多,读书太少,也就是目标太宏伟,而能力不足。

再比如,所有人都说孩子无忧无虑,那是用成年人的认知去揣摩孩子的感受,孩子当时的认知赶不上身体的变化,痛苦就产生了。

产生了痛苦,而解除不了痛苦,就产生不满,对自己不满就成为内耗,对外界不满就成为对立。这不满有多大,阻力就有多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总结出很多道理,而这些道理解决不了痛苦,只有对人事物逐步深刻的认知才能解决痛苦。这就是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解决痛苦,无非两个途径,一满足需求,一降低需求,而认知是解决痛苦的一把钥匙,无论是追求满足需求,还是追求降低需求,都需要提高认知。

提高认知无非也有两个渠道,一实践,一读书,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领悟。认知的层次有了解、熟悉、精通、创新,不同层次的认知对应着不同层次的能力,多读书开阔眼界,而多实践才能增强能力。

当我们在明知外部资源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认知,降低需求,才能达到平衡。这种情况就是常说的“放下”。

而放下也有两个层次,一个如“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刻提醒自己要放下;另一个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时对立崩塌了,对内对外彻底和解。这种认知的提高,除了身体的病痛,其他问题似乎都可以解决。

解决终极问题,还是需要靠认知的最高层次——智慧。不论知识还是智慧,显现出作用才有价值。智慧是通向和解的路。

曾经流传的一句据说是杨绛的一段话,也许是对人生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认知: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知识是为了生存准备,而智慧是为了生活准备,那些领悟过的知识才能成为智慧,博闻强记,可能还是别人的知识,也就谈不上智慧了。

认知需要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实践后的思考。如果没有方法,那些听过的道理就是鸡汤,喝过就忘了,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吸收养料,变成自己的。

为什么我们看待以前的自己,觉得万事清晰,而在当时却异常迷惑呢。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时的场景包围着自己,在旁人或者自己回忆时已经忽略的弱刺激,在当时可能就是强烈的,所以容易迷失。

所以一定要重视方法,通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在沉淀为本能。永远不要小看一个小习惯的养成,也许这正是通向智慧的实践。

比如有人用快走的方式进行锻炼,这种看似简单的锻炼方式,实践起来却不容易,除了正确的姿势、频率、行程,还需要坚持的毅力,这一切都源于足够的认知,通过阅读资料、自己思考,认识到快走这种锻炼身体的方式适合自己,然后才决定去实践,又通过实践认识到锻炼效果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显现,这样才能激发出强大的毅力。

再比如,一些中年人喜欢看养生节目,一看到某个偏方,对照自己的感觉,马上就拿来试,并且长期坚持,如果这个偏方恰好不适合自己,就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也是典型的认知不到位带来的反面效果。

还有在路上开车,有人别了你,当时的你血往上涌,非要回击一下才能出了这口气,而事后反思,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在以后的行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就会提醒自己,做到尽量忍让,多次以后,就形成了习惯,不开生气车,这也是得益于认知提升的收益。

人生就是要通过一点点地提高认知,不停地提高能力,以满足需求,同时,通过提高认知,看清真相,以降低需求。当这两种努力在人生的某个时段汇合了,就达到了第一次平衡,此时你是愉悦的,当第二次认知提升到领悟的层次,产生智慧,就可以彻底和解,消除对立,达到第二次平衡,此时你就是安心的。

(0)

相关推荐

  • 哲学概述:肉体精神快乐与痛苦

    我们这一生,多数人都追求肉体的快乐与精神的快乐,我们会厌恶逃避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痛苦,正如弗洛伊德说,人的求生本能起到的作用,因为痛苦是不舒服的,而快乐是舒服的,正所谓喜新厌旧,趋利避害,这都是人类生 ...

  • 只因我没给小叔买房,婆婆把我新买的书柜砸得稀烂,真的愚蠢至极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有位朋友说:"只因我没给小叔买房,婆婆把我新买的书柜砸得稀烂,真的愚蠢至极,她也不知道想想,拿我撒气对她有什么好处?我拒绝她的无理要求是应该的,她不反思自 ...

  • 历史是由幸存者讲述的,请争取笑到最后!

    我小时候都读过许多故事,而今多半已忘却,但直到多年以后,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青年在远行之前,去拜望本地的一位颇有威望的老者,希望得到他的指点,当时老者正在临池,遂挥毫写了一幅 ...

  • 认知被打稀碎后,和钱有啥关系?

    多学一样本事,少说一句求人话 重要的是:想清楚你想挣什么钱 教育成本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种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各种认知被打的稀碎(比如,不是多个朋友多条路,而是朋友越多越费钱,想着能有用却 ...

  • 人生的痛苦,大多源于内心的不坚定

    人生无论走到哪个阶段,已经做出选择,说明自己当下的认知思维就是如此,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既然选择了,说明和自己的当下相应,适合自己当下的需要,这个选择就是对的,毋庸置疑,错有错着,坚定的往前走就是 ...

  • 有一种主动权全在你手中

     编辑 / 陈明 或问,人生为什么迷惑而痛苦?行者试图释惑:1.要的心茂盛,给的心荒芜:2.爱他人少一些,爱自己多一些.再问:生命的原点在哪里?试解:内心里那个令你最欣悦最痛处的点就是.三问:如何超越 ...

  • “人过40,想有财运”需懂得这3个道理,福运将会在来的路上

    许多人出生在普通人家,往往过了40岁还对人生非常的迷茫,自己也没有多少积蓄,于是非常的失落,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一事无成,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还是有改变的机会的. 鬼谷子作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 ...

  • 冯唐《致女儿书》女孩们想过的好,得懂得这四个道理

    ​01. 著名作家冯唐老师曾写过一首<致女儿书>: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如若我有女儿,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教导我的女儿 ...

  • 人越是成熟,就越懂得这三点道理,未来注定不同凡响!

    世间真若岁月静好,安之若素,自然没有那么多俗尘杂念,生活也可云淡风轻,无需在意成长的烦恼.但是,时间永远不会为你停止,所以成长就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成长如果仅是年轮的改变,而个人层次却没有相应的提 ...

  • 真正长久的婚姻,夫妻需要懂得这四个道理!

    情叔导语: 年轻的夫妻可能觉得生活压力没那么大,特别是在没有生孩子的时候,很多夫妻可能只想着吃喝玩乐.但是夫妻之间一旦有了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生活并不是一直充满善意的,3 ...

  • 曾国藩:人的层次越高,越能懂得这4个道理

    文 | 婉君 曾国藩是谁? 这个已故148年的人,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位偶像".即便放在今日,也仍是成功学的顶级IP. 马云曾说:"读懂了曾国藩,何愁不成功?&q ...

  • 人到中年,不管有钱没钱,都要懂得这三个道理!

    情叔导语: 年轻时的我们总是无忧无虑,做起事情来的时候不会有多余的想法,没有后顾之忧,但是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逐渐年长的时候,家庭.事业.孩子都会成为做事情之前要考虑的事情,人总是越活越沉重的,活 ...

  • 李白一首诗道尽世态炎凉,只可惜懂得再多做人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李白有<行路难>三首,其三如下: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 ...

  • 懂得再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都不知道成功公式是什么

    如果你公司年入3000万,净利润500万,你会开心吗? 你会开心,一个正常人第一反应都会开心. 那再加一个条件:你白手起家,已经有快5年了,依然突破不了500万净利润的瓶颈,你还会开心吗? 你如果依然 ...

  • 《人生感悟荟萃:懂得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会幸福平安越来越富有》

    每个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的人和事完全不同,这才导致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差距越来越大,层次划分越来越明显.优秀者并非天生优秀,失败者亦并非注定失败,一个人所展现出的品质是否 ...

  • 易经:懂得这3个道理的人,最好运!不信试试看……

    不尽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天命是计划,人是执行.没有执行,计划也等于空.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0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