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动自行车的奇葩标准,为什么很少有人吐槽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深受用户青睐,因为有电力加持,比自行车省劲,同时还保留了自行车的灵活便捷,并且不用驾照,对于3~5公里的行程,使用起来非常合适。

对于电动自行车,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标准。欧盟《电动辅助自行车规范EPAC/EN15194》规定最高持续输出功率250W,行驶时速达25公里须自动断电,其使用电力系统为48VDC电池或装置230V输入功力的充电器;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规定商业用途制造的低速电动自行车或三轮车,必须装配可踩踏的踏板,电动马达的输出功率不超过750W,速度最高每小时20英里(32公里),且整车重量不超过50kg;在日本,只允许“智慧型电动辅助自行车”上路并作出严格限定,在任何路况情况下,时速<15公里,人力:电动≥1,即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大于15km/h时,速度每增加1km/h时,电力下降1/9,速度超过24km/h时,整车电动系统关闭;在印度,所有电动车辆都必须通过ARAI的认证,要求输出功率低于250W且时速低于25公里。

在中国,新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大速度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前后轮中心距不得超过1.25米,车身宽度不得超过0.45米,整车(包括电池)重量不得超过55公斤,且必须具备脚踏能力。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标准和国外的大同小异,都对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功率、重量、车身尺寸做出了限制,目的还是为了使用者的安全,欧盟和中国都对安装脚踏做了强制要求。正是这个要求引来了用户的吐槽。

由于对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的管理办法不一样,所以很多人选择电动自行车为代步工具,最大的原因就是骑行电动自行车不需要驾照。而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脚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有人用脚踏,因为使用脚踏非常费力,特别是那种外形接近踏板的电动自行车,脚踏基本上就是摆设,用户不愿意用,厂家也心知肚明,但是为了符合标准,在上牌的时候必须安装上,很多人选择上好牌照再拆掉脚踏。脚踏基本上成为摆设,就是为了上牌而设置,这是对电动自行车外形的不满。

新国标对脚踏的要求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户在没电的时候使用,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基本没有用途,这种形式上的规定应该成为选配而不应该强制。

另一个最大的槽点就是功率和续航。

国内用户普遍感觉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续航太短、动力太小。其实,我们看到国内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和国外接近,而国外很少有人吐槽,但国内用户普遍不满。第一位的原因就是国外电动自行车的用户太少,而电动自行车对于我们却是重要的出行工具。

在国外,除了开车,还可以骑摩托,而国内除了驾车以外,多数城市禁摩,而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在禁摩的城市同样也被禁止通行,这样只能选择电动自行车。用户期望电动自行车替代电动轻便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的部分功能,以更长的续航和较大的动力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长期禁摩带来出行不便,很多人接送孩子,拉一些简单的工具上下班,都依赖于电动自行车,而电动自行车的续航和动力却难以满足需求,成为用户对电动自行车最大的不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