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优质幼儿园?还是许一个童年?

(朱小诺  作品)

(一)

做妈以前,挨着枕头就能睡着,考虑最远的事儿也不过这周末怎么过?

但是自从做了妈,生活忙了,睡眠差了,担心的事儿也一箩箩了。

刚怀孕的时候,担心孩子能不能稳定;孩子稳定了,担心会不会缺胳膊少腿;孩子终于健健全全出生了,好不容易没啥想法只顾伺候他吃喝拉撒;没出两年,孩子能走能说了,却又开始担心他上学的事儿。

我有个表妹,小我几岁,在一中心幼儿园任教。所以当诺儿到了适龄入园的时候,关于上哪个幼儿园,我慎重请教过她的意见。

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三个选择:

(一)小区配套的私立幼儿园,费用略高,尚在能够承受范围,交费就有入园名额,但师资流动较大。

(二)小区附近的中心幼儿园,或公办幼儿园,入园名额相当紧张,能否进园,看安排,等名额,半悬。

(三)公婆家门口的村级幼儿园,是镇二幼分园,虽是公办,但硬件设施稍逊,班中一半的孩子是外来民工子女,进园倒不成问题。

该做怎样的的选择与努力?我当时很纠结,就这个问题,请教了表妹。

“有条件,自然是送到好学校去!总不能从起跑线就开始落后别人一截吧,以后差距更大!”

这是当时表妹回答我的,那一年她刚入职,成为中心幼儿园的新老师。

这个问题其实让我纠结了近半年,再三权衡各方面条件因素后,最后与丈夫达成一致意见,送进了奶奶家门口的村级幼儿园。

后来得知我的这个决定,表妹很惊讶,无法理解:“你们有条件为什么不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幼儿园?”事后,她还发了段她们班上的孩子(中班)自我介绍的视频,麻溜的英文介绍,看得我咋舌。

说实话,虽然这是我与丈夫一起的决定,但其实我心里是没有底的。我的内心并不像口中说的那么坚定与洒脱,我也害怕我的这个决定将来会耽误孩子的前程。这个决定犹如赌注,我押上的是孩子的未来。

但,是什么促使我做错这个选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虽然我们也焦虑孩子起跑线上的差距,但我们在内心中更认同“幼儿园,它应该是给一个培养孩子习惯,规范行为,以及让孩子学会与群体相处的场所。至于幼儿园中的配套学习,它只是是一种辅助的内容和附带内容,快乐地玩,才是幼儿园的主题!”

(二)

“有农村,是童年。”这是促使我和丈夫下这个决定的最大原因。

我与丈夫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但同为农村的孩子,对于童年,我俩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与情怀。

丈夫时不时会打趣我:你这个伪农民,你到底是不是农村出来的娃啊?连这都没玩过……

每一次与丈夫聊起过往,看他兴高采烈的,眉色飞扬的神情,我都无比羡慕,真想时光流转,重新再温一遍童年。

在丈夫的童年里,上树掏鸟蛋,粘知了,下河摸鱼,抓泥鳅,蹿到田里偷根萝卜,挖个地薯,再不济做个泥土炮仗也能疯玩半天。丈夫说,那时候,公公常年出差在外,婆婆忙完厂里的活还得一人忙田头,哪有时间来管他,活脱脱就是个野小子。不过那个时候,农村的男孩都这样,成群结队,到处溜达,自娱自乐,好不快活。他说,那个时候虽然没有钱买玩具,但从来没有觉得不快乐,自己做木头枪,自己做陀螺,真想要钱花,捡个破铜烂铁卖钱买支盐水棒冰,那就是一件莫大的幸福事儿!

而反观我的童年,却并不然。一是性别关系,“女孩子家家的,成天到处乱窜,像什么话!”从很小开始,我的父母就特别反感我跟着一群野女孩满村满山转悠。在那种指责声中,我渐渐明白,“疯女孩不是好女孩”的准则,而这准则也也渐渐从父母强压给我的变成“我自己要求自己”的自省准则。加之当时成绩优异,成为村民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让我越来越用高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既享受那种骄傲,同时又成为内心深深的负担。这种压力,很多来自自己对自己的苛刻。所以如今回头细数童年,虽也曾有过和丈夫童年一样的欢乐时光,但因为克制却又很少痛痛快快玩过,成为人生之遗憾。

但即便如此,童年依然成为我美好的回忆,相比城里的孩子,我依然可以挺起胸脯向他们绘声绘色描述,令他们羡慕无比。

童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但它对人一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童年的经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但它却会隐藏到人的潜意识里,并渗透到性格中去,内化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到老”。一个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儿童时期生根发芽,童年时期的精力如同人生的底色一般,无论走得多远,经历多少风雨,也永远不会褪色。

“有农村,是童年”这是我和丈夫的共识,我们深能体会童年那段美好时光对于我们内心的滋养,以及给予我们的那种幸福、满足感。

奶奶所在的农村在城市的边沿,不算太远,开个车也就二十来分钟。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高楼林立,能寻到一片农田,竟也成为一件稀罕事儿。

即便如今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未必有我们当年的各种乐趣,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给诺儿一个更为宽敞的活动空间,可以奔跑可以撒野,而不是禁足在几十平米的高楼,看看电视,玩玩积木;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走出家门就能与大自然亲近,可以跟在屁股后面种豆种瓜,而不是成年以后却还不知道番茄不是长在树上的,又或者是看到农作物指鹿为马,一惊一乍……

“不就是读个幼儿园吗?还指望他怎样?我们不也都是从农村出来,不也是这么一路玩过来的吗?也不觉得自己学习跟不是啊!”当我犹豫做决定的时候,丈夫说。

是啊,我们从成长的路上走来,却忘了自己走过的那条路。

童年的任务不就是让孩子在玩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世界吗?未来有那么长的路需要走,这一小段路程上,在“星级幼儿园”与“童年”之间,我们的心理天枰偏向了后者。我们希望孩子的内心能变得丰盈,希望他的内心力量变得强大,未来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三)

写下这篇文字,诺儿已经在奶奶家的幼儿园愉快地度过了两年的学习时光。真的,他很愉快,我们也很轻松。

<便捷>

掐点睡醒,用过早饭,奶奶领着诺诺,五分钟便到了幼儿园。在这儿读书,不用挤公交,不用担心遇上堵车。上班的路上,我时常看到小小的孩子,还没瞌睡醒,就被大人拎着书包,领着上了公交车。他们一边坐车,一边吃早饭,颠颠簸簸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赶到所在幼儿园。当然,所有的辛苦为的是选择了一个大家公认的星级幼儿园。

看着那一幕,很心疼这些孩子,特别是冬天。那时候心里就在想,起码我们家的诺儿不用遭这个罪,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在暖暖的被窝睡回笼觉吧。有所得必有所失,想想,心里就安慰了。

<顾家>

因为幼儿园离家近,送完诺儿到幼儿园,婆婆也不耽搁操持家务,该打扫打扫,该喂养喂养,该逛街逛街。用她的话说:如果孩子到你们地儿读书,那我起码得扔掉半个家。

<轻松>

朋友圈时不时会看到身边朋友晒的幼儿园作业,爸爸妈妈们个个转身成为美术家、手工大师,甚至半夜三更看到爸爸妈妈们在炫耀:为了赶幼儿园作业,挑灯夜战,奋斗到下半夜,终于明天能交差了!老师布置的手工说是亲子一起,那基本上都是家长一手包办,这么小的孩子,哪个吃得消做?就算爸爸妈妈们亲手操阵,也有难度。三年下来,所做的手工,差不多可以抵上一辈子了。

诺儿所在的幼儿园,或许老师也清楚家长的基础,所以这一类的要求从来不提,而我也落了个轻松。每每和朋友们聊起这个,她们叫苦连天。

<关心>

几乎很多家长,但凡有条件的,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好一点学校去。像我们这般送回农村的,反倒成为了个案。一个班,二十来个小朋友,少的时候,我第一次问老师班级人数时,老师笑着打趣:我们这儿都是小班化教育呢!确实,班级人数少,也便多了老师关注在每个孩子身上的精力。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点。对孩子最大的亏欠,莫过于不能时刻陪伴。当然没有哪一件事可以十全十美,我们在做一个选择的时候,只能取其重而弃其轻,剩下的只能去尽力弥补。每周三晚回奶奶家看望诺儿是雷打不动,每个周末把孩子接回自己家,每一个周末都想尽办法让孩子过上一个有意义的周末。虽然不能时刻陪伴,但我们尽力争取每个相处的日子都是最有效的相处。

(四)

十一国庆的时候,与表妹相聚,她问起诺儿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幼儿园读书。

“是啊,中班了,不过大班准备接回来读书。”

“哦,为什么呀?那学校不是挺好的……”

“幼小衔接,提前带回自己身边适应下,也纠正一些习惯。”

对话之后,我的耳朵突然一亮,表妹现在竟然认同我们当初的选择了,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结果听到了又一句惊雷之语:

“我以后有孩子了,也不送中心幼儿园,中心的孩子太累了。我就找个氛围愉快一点,功利性不那么强的幼儿园,让孩子去读。”

那是表妹的肺腑之言,因为她也准备要孩子了。两年中心任教,让她感觉心累,用她的话说:自己不是在培训的课堂上,就是在去培训的路上,对班里的孩子她也挺过意不去,真的没有精力好好上过几节课。

但,这不妨碍中心的孩子依然优秀,因为真正在培养孩子优秀的都是家长们。中心的孩子要么在培训班的课堂上,要么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所有你才有可能看到他们一溜的“英文自我介绍”。

可是,目前的我还只想做一个懒妈妈,在还能偷懒的阶段,给自己“放个假”。我也不想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过早地赋予孩子竞争的责任,背负攀比的负担。那么,就暂时远离江湖,躲进深山,无打扰地修炼一番,先练练内功,攒一些未来笑傲江湖的本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