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最能打的人,带领拼凑的业余军队,歼灭叛军十二万人

渔阳鼙鼓动地来,公元755年农历十一月,唐朝大将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乱,挥师南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占了洛阳。第二年正月,安禄山还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之后,又占领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唐玄宗出逃。在安禄山判决犁庭扫穴,雷霆般的攻击之下,各地守军一触即溃,弃城逃跑。但并非没有忠于职守的人,有这样一位文人,他坚守城池,力抗叛军,还能不断出击,打击叛军势力。他以由乡兵和百姓精壮组成的非正规军,总共不到一万兵力,坚守孤城长达十个月,并袭杀敌人数万人,保卫了唐朝财税腹地,使得朝廷还有力量平叛,他就是张巡。

张巡其人:高中探花为政简约张巡出生在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年)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朝廷让他去当了清河县令,因为在任期间政绩优秀,于是任满后被朝廷重召回长安城。此时唐玄宗正是宠爱杨贵妃的时候,朝廷内当权的是杨国忠,有人就劝他走走杨国忠的门路,寻个好点的差事,最起码留在长安能够当个京官,但他却说杨国忠:“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国家有怪事,京官当不得。如此的不识时务,那就又被派往了地方,这次被平调到真源县,再次当上了县令。县里有很多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张巡就逮住最嚣张的法办了,震慑住宵小之辈后,又不失手腕得把剩下的都赦免了,这些人从此改邪归正,百姓纷纷称赞张巡。书生领兵:坚持气节大败敌军公元755年冬天,安禄山起兵造反,一路所向披靡,沿途各地方守官纷纷投降,张巡的上级也投降了叛军。张巡却很有气节,拒不投降,率领跟随他的一千多人,准备起兵对抗叛军。

雍丘是河南地区的要塞,雍丘太守令狐潮也投降了叛军。一日,趁令狐潮离开城池之际,张巡率领义军夺取了雍丘。此后张巡与投降叛军的令狐潮在雍丘城下对峙长达三个多月,张巡守雍丘只有两千多人,敌方先后出动万人,最多一次达四万多人,经过多次拉锯战,令狐潮除了在城下丢下了数千具尸体。此时的局势是长安已经沦陷,唐玄宗逃向了四川。在经过十多轮对阵,张巡主动放弃了雍丘,移师向东。

睢阳保卫战:守一城,捍天下张巡率领将士三千余人,到达宁陵并在此地与睢[suī]阳太守许远部将南霁云合兵,大破叛军杨朝宗所部,杀叛将二十员,斩首万余级。安禄山在进入长安没多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弑杀了。安庆绪把目光瞄向了大唐财赋重地淮南,以尹子奇为将,统帅十三万军马进攻睢阳。张巡不是不知道守卫睢阳的艰难,他是个懂得变通之人。先前守雍丘之时,力不敌时,主动退守宁陵,大败敌军后,他把有生力量带到睢阳。之所以最终坚守睢阳到死不再退,因为他知道作为敌军南下必经之地的睢阳已是大唐不能退却的最后之地。

睢阳对于李唐王朝有多重要?第一: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睢阳是江淮重地的门户,而江淮地区又是富饶之地,一旦敌军占领了江淮地区,李唐王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后来的反攻。第二:从财政上来说,地处江淮的李唐王朝税赋的主要来源,一旦睢阳失守,朝廷将失去平叛所需的军费开支,李唐王朝也将无兵马粮草供应,无法支撑后续反击。反之,敌军这方夺取睢阳后,实力将大大增强。所以说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

再来看睢阳保卫战的经过:张巡领三千多人,许远部的守军6800人,两军合兵,共有一万人。敌军却有十三万人,从757年1月开始,到757年10月陷落,在内外断绝,没有援兵,张巡率领全场守军连番死战,死守10个月,历经大小400余战,斩杀敌将300余人,歼灭敌军12万余人,没有一人投降,最终城破时只剩下400人。在弹尽粮绝,几乎无可战之人情况下,睢阳城遂破,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被俘。757年11月24日,张巡在“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的不甘之中被尹子琦杀害,以身殉国。守一城,捍天下。张巡死后第三天,朝廷的援军终于到达,第七天,朝廷收复睢阳,第十天,朝廷收复洛阳。公元763年,史朝义自缢死,安史之乱终。此后,大唐国祚又延续了近一个半世纪。安史之乱中,张巡接连守卫雍丘、宁陵,加上坚守睢阳十个月,加起来和安史之乱的军队对抗了21个月,快两年时间。张巡前后苦战四百余次,杀敌十二万人。

最后总结:张巡在才能上,文武双全,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军事能力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于大唐有再造社稷的不世之功。虽守城期间所为有诸多争议之处,但其尽忠职守,敢于担责的精神,激励着后世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