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炳昌 | 认识滇学 发展滇学

认识滇学 发展滇学

段炳昌

作者简介:段炳昌,云南大学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滇学,也就是如何给滇学学科定位的问题。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滇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滇学是什么?我同意“滇地之学,滇人之学”的简要概括,具体地说,滇学就是关于从古到今的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知识、学问、研究或学科,从时间、空间、较为确定的研究内容和突出的文化特质等几个方面看,它有着明确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从时间上看,人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生存和活动,可以追溯到元谋猿人活动的旧石器时期,特别是从新石器时期起,人类的活动更加频繁。几十年来,几乎在云南的所有州县都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这些文化遗址的类型、演变序列以及与后来云南许多民族的渊源关系都得到了较为清晰的描述和认识,使我们看到自新石器时期以来直到现在,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一直或快或慢、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滇学研究以元谋猿人为起点,重点是从新石器时期到现在。这也和费孝通等人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做法相吻合。滇学重点研究从新石器时期到现在,研究从古到今,也就是说既研究历史,也研究现实,既是古代学,也是现代学即现代的学问。2.从空间上看,有着相对确定的地域范围,也就是相当于现今云南省的地域范围,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现今的云南省。因为,在历史上这个空间范围是有所变动的,南诏、大理国、元代云南行省、明清时期的云南的辖境都比现在的云南省大。3.滇学有着较为确定的内容,也就是以从古到今的云南社会经济文化为研究内容。我不赞成把同云南有关的所有事物、所有问题都纳入到滇学研究范围中,滇学应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大致边界。滇学研究的内容、问题应该与人的生存、人的创造、人的发展、人的历史有关,也就是应以云南社会经济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此外的事物、问题则不宜包举囊入。任何一个学科都要有明确的范围和限度,不能包罗万象,空阔无边;另外,如果太宽太泛,研究者也无从把握,研究队伍也无法凝聚。4.研究对象有突出的文化特征。研究对象有没有突出的特征,也是一个学科能否存在、延扩和发展的前提之一,同时也是考量一个学科有无价值、有多少价值的重要指标。我将云南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自然和文化生态的丰富性;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性;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对外交流的亲和性。就历史文化而言,云南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发展趋势的制约,但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独特性。比如,古滇青铜文化就有很突出的独创性,完全不同于中原的青铜文化;唐宋时期出现的南诏、大理国,持续了50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独特的高度发达的文化,与同时或先后出现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突厥、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等相比,持续时间最长,并且其影响在元明清时期还一直存在,甚至延伸到现在。

第二,滇学有长期积累的丰富资料和形成的深厚研究传统。虽然滇学的学科名称现在才提出来,但是滇学的研究却早已有之,经过历代学者的长期努力,滇学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资料,形成了深厚的学术传统。首先,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从汉文文献方面来说,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一些学者记述和研究云南的历史文化,重要的著述都已被方国瑜、徐文德和木芹等先生辑录并编入《云南史料丛刊》。除外,民国初期由赵藩主编的《云南丛书》等也收录了云南学者撰写的经史子集方面的著作;还有明清时期大量的地方志和官方档案以及碑刻文献。最近几十年,少数民族文字文献逐渐得到了关注和整理出版,已初具规模,又极具特色,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纳西族东巴文文献、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和彝族彝文文献等。最近几十年,几代学者深入农村地头,广泛搜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各民族的口承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其次,元明清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研究云南社会历史文化已经形成传统。从元代张道宗《记古滇说》等著作开始,历经元明清三代直到民国初年,很多学者都对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研究,他们当中有的是流寓云南的外省人,有的则是云南本土学者,他们前后相继,不断开拓与积累,逐渐形成了滇学研究的传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学者云集云南,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把注意力投向了云南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研究。研究路数上,有的偏重汉文文献,有的偏重于田野调查,有的偏爱传统方法,有的主要借用西方的理论方法,但都能结合参用,不局限于一端。他们的研究,无论是内容观点的阐发,还是理论方法的运用,都为滇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他们的研究还提升了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声望及影响力。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民族文化大(强)省的战略构想,加上旅游业等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推动,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关注,云南文化的研究掀起了滚滚热潮,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人们对云南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有的学者对滇文化的定义、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滇学名称的正式提出和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现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的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滇学的内涵。经过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辛勤努力,在云南各地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址,特别是大量青铜文化器物的出土,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古滇文化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视云南为蛮荒之地的传统看法;也使人们找到了云南独特文化的渊源所自,丰富和完善了滇学的内涵。

第三,滇学有着较广的涵盖面和较强的学术意蕴。既然说滇学就是关于从古到今的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知识、学问、研究或学科,那么为何不取“云南学”而取“滇学”呢?我认为,滇学有着较广的涵盖面和较强的学术意蕴,更适合于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1.“滇”是云南的简称,可以涵括“云南”二字能涵括的内容,涵盖面广。2.“滇”容易使人产生历史文化的联想,有着明显的学术意味;“云南”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体制性区域空间。滇学的“滇”,已经负载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远非一个行政区划名称所能概括。3.比起“云南”一词,“滇”这个名词出现时间更早,使用的历史更长。汉代以前就已存在的滇国,其历史还可以往前追溯数百年。“云南”一词的出现要晚得多,汉代时期在今祥云县一带设立云南郡,才正式有了“云南”一词,而且,那时“云南”指代的只是一个较小的地名。到后来唐开元年间,唐朝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本意恐怕也不是让皮罗阁成为整个云南的统治者,着眼仍是指祥云一带的小地名。随着南诏势力的不断扩充,“云南”才逐渐变成一个大区域的指代词。4.明清以来,与学术有关的文人著述大多以“滇”冠名,用“云南”冠名的相对较少。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发展滇学的问题。滇学要真正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学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一,加强基础,丰富内涵。首先要重视资料的整理和研究。这方面,前人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掘。以汉文古籍来说,诸如历代大量文人笔记、小说、散文、诗词等文献中,有着许多关于云南的资料,这些资料过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人进行过整理;大量的汉文典籍、考古资料、方志、碑刻等也需要进行总体的规划,作进一步整理、研究、结集出版;还要从汉文典籍、考古资料、方志、碑刻等资料扩大到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档案资料、口承资料等方面。还要开展滇学本身的理论研究。第二,明确重点,突出特色。滇学涵盖广远,内容丰富,一开始就必须明确重点,抓住有特色的方面进行研究。古滇国青铜文化、南诏大理国文化、近现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等几个方面都很有特色,可以作为重点。第三,集中精力,打造品牌。目前可以先做好三件事,即组织一批高质量的稿件,编辑出版《滇学》学术杂志;组织一批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出版“滇学研究丛书”;整理出版相关的一些古籍文献,如《滇文丛录》、《滇诗丛录》、《滇词丛录》等。第四,组织队伍,培养人才。可以从两方面做工作,一是通过组织学会的形式,联系全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单位的研究人员,加强联络,凝聚力量;二是在云南大学等学校的相关院系开设课程,在研究生专业中开设相关的学科方向。第五,立足学术,服务现实。滇学既是古代学,也是现代学,那么,研究现实、服务现实既是滇学研究的任务内容,也是研究的目的。要通过学术研究,以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形式,一方面,对提升云南整体学术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生态保护、民族文化强省建设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掘滇文化丰富的优秀遗产,提炼滇文化的内在特质和精神及价值。

原载于《思想战线》2008年第6期。
(0)

相关推荐

  • 朱锐泉:作为方法的明清文人西南叙事——评胡晓真著《明清文学中的西南叙事》

    中国西南,向来是历史学.人类学的经典课题,而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则似乎主要是近些年的事.人们意识到,在古代历史中,西南地方的主要意象,传达的却是汉族文人的认知体验. 举其要者,无非空间与心理上的遥远. ...

  •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46上海古籍出版社査明昊

    专栏往期回顾 可以翻看本"话题"上下篇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 --046上海古籍出版社査明昊 打通"三重门",直面新挑战 --我对古典文献学的一点浅见 一.为学无涯 ...

  • 云南省简称“滇”的称谓由来

    滇国起源的相关问题 "滇"的称谓由来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它是一个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形似半月,海拔1886米,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12 ...

  • 国学是什么?国学容易学吗?

    一.什么是国学? 学国学基本精神 国学又被称为国粹或国故,外国人称为汉学或者中国学. 提到国粹,很多人以为它就是一门守旧的,与时代脱节的学术. 很多人认为国学应当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其实是一种误解. 国 ...

  • 参考文献 | 2021年2月

    关于本系列的说明请见<系列开篇说明:千呼万唤的「参考文献」安排上了!> 飞天:如何从壁画配角成为万众所爱? · 参考文献 甘肃省歌舞团<丝路花雨>创作组编剧,丝路花雨舞剧 段文 ...

  • 说唱文艺研究与非遗保护传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0 05:46 作者:苗怀明,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2020年12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 ...

  • 张桃洲:由批评而学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新确立 | 西东合集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刊物的座谈会,会上有几位先生不约而同地谈到,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所读到的一些当代文学研究论文实在不太尽如人意,与日渐成熟的现代文学研究论文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事实的确如此, ...

  • 滇人与滇国

    一..滇人 关于滇人的情况,史籍记述有限,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 <汉书·西南夷列传>.<华阳国志·南中志>,以及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基 ...

  • 【诗词人物】邓炳昌

    邓炳昌,号市野灵风(网名),字灵风,出生于广东揭西县南山镇.1969年作为知青赴海南岛生产建设兵团,1981年返乡后失业,携妻儿赴深打工.经商,市野谋生,晚年落户深圳.喜爱诗文书画.在国家和省市级诗词 ...

  • 埃及学发展两百年

    文章转自:2017-07-12 王海利 中东研究 文字是人类迈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界通常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 【高端专访】超业精密董事长赖炳昌:目前仍为锂电行业爆发期

    相关机构预计,2017 年锂电设备市场需求为146.4亿元.预计2018-2020年,锂电设备累计市场需求为400-600亿元. 锂电设备行业的需求来自动力电池产能的扩张.受益于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布局 ...

  • 从《黄帝内经》中的一段文字看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最早读到这段文字是中学的时候,当时感觉古人用简短的文字讲述了胚胎的 ...

  • 陈昌文:学东西要学核心,不要抓枝叶

    大家学东西只学核心,枝叶都不学. 怎么样可以学到核心?就是一旦发现这个东西不是核心的,你马上就不学了. 时间太宝贵了,这个世界上很多好东西,我们永远不要去学那些枝叶性的东西. 我没有告诉你怎样判断,我 ...

  • 川西滇紫草[川西滇紫草]

    .茎单一,直立,不分枝.基生叶披针形,长5-11厘米,宽5-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被向上贴伏的具基盘的硬毛,下面密生伏毛: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4-7毫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 ...

  • 7段小故事:古今名医是如何学医的?

    作者:杨大华 来源:<黄煌经方沙龙第一期> 编辑:白鱼 审核:小也 扁鹊,十年殷诚一禁方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少年做客馆主管时发现了异人长桑君经常来此住宿.扁鹊认为他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

  • 云边文摘 | 邓炳昌:蓦然回首已沧桑(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作品)

    蓦然回首已沧桑 --本文荣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作品 邓炳昌 虽然我也有在海南岛十几年的知青生涯,但是回乡后奔波生计,极少再关心知青问题.近日偶然在"知青网"上浏览到苏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