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常用答题术语整理
问题1:价格变动的影响角度具体理论⑴对消费(需求)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陡直弹性小,平缓弹性小)③价格升高,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替同补反)⑵对生产(供给)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供给。①调节产量。价格上涨,供给增加。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减少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⑶促进供需平衡。问题2:非公有经济(民营经济)角度具体理论⑴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⑵作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⑶如何对待民营经济①减税减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②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④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或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⑤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3: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角度具体理论⑴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①对象 ②方式 ③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⑤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注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⑵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⑤带动上下游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发展。问题4:财政角度具体理论财政的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财政支出、发行国债等。(与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有关)货币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正回购与逆回购等。(与银行有关、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问题5:企业如何经营成功?角度具体理论⑴产品定位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尊重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⑵从产出/产品看产品的竞争优势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增强竞争优势。①采用先进工艺和较高的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质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价格)③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价值。(品牌)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⑶结果扩大产品销量,增加企业利润。⑷从投入看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①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②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③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新活动;④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⑤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⑥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人力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者素质,提高职工技能和职业道德。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科学性,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上市⑸外部因素国内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积极上市国际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产能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问题6:国家怎么做?(两只手+贯彻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度完善)角度具体理论1、市场对资源配置其决定性作用(无形的手)市场秩序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场机制市场如何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价格、供求、竞争。市场调节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准确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家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2、科学的宏观调控(有形手)调控手段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部编新教材表述)重要性宏观调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3、贯彻新发展理念①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的基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②协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③绿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④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⑤共享。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文明发展道路。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⑤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5、制度完善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时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经济发展动能;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7: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部编版教材没有对外经济怎么做的内容)角度具体理论1、经济全球化表现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影响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②挑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我国同一大批国家联动发展,使全球化经济发展更平衡。我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是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怎么做要把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并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坚持独立自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2、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战略原则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动力开发合作。总述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对外贸易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引进来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走出去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平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问题8:意义类经济题的答题思维一讲到经济,肯定离不开经济活动的相关主体:居民个人(消费)、企业(生产)、国家(宏观调控/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平台: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具体理论⑴对企业生产生产(供给)——增加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企业转型升级 市场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销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影响力 增加企业利润⑵对居民个人①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消费需求: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②消费 消费需求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消费质量;⑶对国家①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②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④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⑷市场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话题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所有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部编版教材表述)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兼顾效率和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部编版教材表述)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话题2:协调、共享发展:脱贫攻坚依据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措施产业扶贫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产业结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动能;科技/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供需对接;以市场为导向——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教育扶贫教育脱贫,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强教育宣传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生态扶贫保护生态,绿色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搬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改善生活条件,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政府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扶贫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社会保障兜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他主体党领导: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先富帮后富。作用对生产发展(对产业、产品),详见上方的产业扶贫内容对村民(生活富裕)就业收入素质促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或: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农村生态宜居生态宜居: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乡村。扶贫效果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质量);稳定脱贫——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全球经济包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