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印面构成的基本规律(二)
汉印印面构成的基本规律
汉印印面构成的规律,是汉印特点所决定的,是汉印特点基础上的抽象与条理化,是采取汉印文字结体、章法布置和线条构成的综合性的内在法则。如果说,汉印的特点着重是外表形式或形态的归纳,那汉印规律就可说是内部结构构成的原理的概括。它包括有共同性的规律,其中也有偏重某一方面的个别性规律。规律有其概括性、条理性、共通性,但有时也不免有些抽象,或不够具体,或有某些片面之处。学习时要掌握基主要精神,遇到矛盾处,应分析其主次,辩证地去理解,不可钻牛角尖、刻舟求剑。
汉印印面形式的构成规律,概括言之,有平匀均衡,对立统一,呼应贯气三条。因篇幅有限,今日仅论述对立统一,简述如下:
对立统一
汉印在形式构成方面,貌仍平稳,而仔细审视,则可发现众多的不同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万千的基本规律,最主要的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它将印内字的章法结构或笔画,以相对立的两种审美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相反相成的效果。其主要表现手法与形式有增与减,虚与实,疏与密,朱与白,伸与缩,方与圆,直与曲,粗与细等等。现择其要者,列举如下:
1.增减
增减本来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但在汉印章法,结字中的运用,是很统一的。它主要运用在使全印章法求统一,而对笔画较多的字,给以减笔;对笔画较少的字,给以增加笔画,使二者向中间靠拢,笔画之多少基本接近,以求得全印各字之笔画基本匀称而达到统一。这种笔画之增减,当然必须合乎字之结构,与笔势之常理,若强为增减,则易弄巧成拙,不合字义常理,更为识者所讥。如下列四印中的“张”字,按正常结字多为四至五竖,如“张武”、“张子宾”二印中“张”字。而“张庆”印中则增至有六竖,“张忘私印”则减至仅有三竖,于此中,可知汉印中笔画的增减,是很严格遵守汉印“平稳匀称”这一原则来进行的。
2.伸缩
文字结体中,笔画有多有少,有长有短,有曲直之异,欹正之变,若置于一印之中,不易协调。为使之笔画谐合统一,有时可使笔画较短之画伸长,或较长之画缩短,或曲者伸直,直者屈曲以缩,以求得全印文字笔画间平匀统一,如“薛广之印”中“之”字画少,使之屈曲而伸其长度;“薛”、“广”两字画多,故其头与脚之画使之缩短。“孟凤”一印中,“凤”字竖画较多,故将长画缩短。“颜寿王印”中,“印”字横画较少,故伸长“爪”部首笔作横折画,以补其空。“杨防印信”中“防”字“方”部,“杨”之“昜”部,均各有曲伸。但在运用中须注意,有的字可缩,有的字不可缩,有的画可伸,有的则不可伸,这必须按字之结体原理处置,不可勉强凑合。
3.虚实
在印中笔画较多处,密而实,笔画较少之处疏而虚。或是有字处为实,无字画处如底面界格和边处为虚。虚与实也本是一对矛盾。在汉印中常使之能对立统一。一是虚实的对比,相反相倚相成。二是虚中有实,或实中有虚,使之虚实相反而相生。如“王疏中印”印中诸字,有的特实,有的特虚,两者紧相对立,仍有构成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通风之感,造成一种强烈对比的奇趣,使人耳目为之一新。“戚子回印”、“陈褒私印”字中局部有空虚之处,正好构成呼应。“雁了之印”为朱白相间印,构成朱白与对角的虚实关系,以资调整。
4.方圆
在汉印中,外形是方的,其中有的字,或局部笔画常有圆、弧、曲之意,或是方中带圆,或是笔致中带圆意,因而造成全印有方圆的对立排列关系。但这种对立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两处以上有类似之意,即构成对立而统一的效果。使全印变得灵活而生动起来。如“李悁”一印,“悁”字上部的“口”为圆,竖“心”下部变得屈曲,“李”字上部略成三角形,“子”下部略带弧意,上下各有呼应,两字之间又互有不同的圆屈笔画,从而形成对立而又统一的效果。如“膂乡”一印则每字外形与字中绝大部份构件基本属方,而局部组成部件略有圆弧之意;“假司马印”则全属方整之形,但在字的转角处成圆转;“丁若延印”,又属另一种类型,即三字偏方,一字偏圆,但在三偏方结体中,局部笔画和转角处仍存圆弧之意,因而能与“丁”字相协调。以上几印都是在方形结构中的以方为主,以圆弧为辅的构成法,而形成的对立统一。另还有以圆为主,方为次的结字构成,其理同一,在此从略。
文章来源:西泠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