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半夏药法浅析

作者: 徐兴国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半夏组方30方,而以半夏命方名者多达14方,且皆用生半夏。《伤寒论》用半夏者43方,亦概取生半夏。传统认为半夏生用辛烈性毒,强调炮制后使用。但仲景方不仅生用而且内服,关键在于药法之妙用。其药法包括生半夏的剂量、配伍、煎煮和服法。本文就此浅析如下。

1 生用半夏 煎服考究

1.1 水洗半夏

《金匮》方中射干麻黄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赤丸方、半夏泻心汤等方中半夏注明“洗”,大半夏汤还特别标明“洗完用”字样以强调入药方法。水洗即后世所谓水制法,属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1.2 先煎半夏

如《呕吐篇》中生姜半夏汤方后云“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按现行《中药学》凡先煎之品多属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有效成分难以煎出而用之。仲景提出半夏先煎,通过延长煮药时间,持续加热,其目的:一是减轻毒性;二是减少对胃的刺激。如麻黄汤中之麻黄,先煎以去沫,皆为先煎之法。

1.3 煎药时间

纵观《金匮》方都未明确指出煎药时间,但均以水若干煎取若干规定煎药时间长短,是祖国医学早期的计时煎药方法。如《呕吐篇》中大半夏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半。又如该篇之小柴胡汤方后云“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两方同样用于止呕,同样以水一斗二升,前方煎取二升半药汁,后方煎取六升药汁,从煎取的药汁来看所需时间是有长有短的。前方用半夏而无生姜,后方用半夏佐有生姜,可谓以姜定时;大半夏汤中半夏用二升(30方中唯一用二升者),小柴胡汤则用半升,二方半夏剂量不同,是谓重量定时。因此半夏组方时剂量大小、有无佐姜是决定煎药时间的重要因素。

1.4 去滓再煎

1.4.1 全方先煎,去滓后再煎 如《呕吐篇》半夏泻心汤方后云“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再煎的目的主要是浓缩药液以提高浓度,减 少服药次数,增强药力。

1.4.2 半夏先煎,去滓后与它药再煎 如《痰饮篇》中的甘遂半夏汤,先将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再和甘遂、芍药、甘草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先煎半夏,后入甘遂,因病人虽留饮不去,但其人欲自利,利反快,留饮未去,后入以峻攻其留饮;半夏药汁再煎,则可缓其燥性毒性,涤除心下痰饮,以防峻攻过猛。

1.4.3 半夏散剂仍需再煎 散剂一般均用开水送服即可。但仲景以半夏组方的散剂仍要求煎服。举《呕吐篇》半夏干姜散为例,取本散方寸匕,用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仲师止呕常以半夏伍生姜,如小半夏汤被誉为止呕圣方,今破其常规对胃中虚冷、气逆不降而致的干呕吐逆、吐涎沫之证则用干姜温中散寒。通过本方还揭示《金匮》方中半夏组方多以汤剂,即是散剂仍需煎后服用,其理何在?《伤寒论》第313条半夏散方后云“半夏有毒,不当散服”便是最好的解释。

1.5 米汤煎服

如《腹满篇》之附子粳米汤方后云“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主治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证。中气虚当用四君,今腹满用之恐壅塞气机,故用粳米合甘枣煎汤调理脾胃,建立中气。附子、半夏皆为有毒之品,去其毒均可用生姜炮制,但该方仅提示附子炮后用,缘何不提半夏?一是仲师喜用生半夏,二是本方虽无生姜但与米汤相煎,同《内经》半夏秫米汤一样无毒反应。这在《肺痿咳嗽篇》中厚朴麻黄汤也有体现,该方无生姜,亦是先煎小麦熟,去滓,内诸药同煎后服用,是谓仲师药法特点。

1.6 半夏剂量

剂量单位有以“枚”者,如射干麻黄汤标明“大者八枚”;有用“两”者,如奔豚汤中用四两等;也有标“分”者,如鳖甲煎丸用一分等。但以升为单位多达22方。用量大者如大半夏汤二升;小者如鳖甲煎丸一分。用半升者17方占57%,汤剂用半升是常规剂量。

1.7 服药方法

1.7.1 日夜服 日服夜服乃为常规服法。《金匮》方中以半夏组方者一般1天1剂,1日3服。但也有日服3次夜服1次者。如奔豚汤、麦门冬汤、生姜半夏汤等方后云“日三夜一服”。特别是赤丸方不仅有“日再夜一服”(即日服2次夜服1次)的明训,而且更强调服药方法,该方炼蜜为丸,服药之前先饮食,然后以酒饮下该丸,并提示气厥者以知为度。

1.7.2 据体质服 根据患者体质而强调服药方法。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中之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后云“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1.7.3 顿服 针对急证采用的服法。如甘遂半夏汤治欲自利而利反快,采用顿服因势利导以峻下。

2 制半夏毒 生姜为主

从《金匮》用半夏30方来看,方中用姜达23方(其中干姜8方),占76.7%。因此仲师用生半夏离不开佐姜,如用半夏止呕以生姜制毒喜用生姜汁。《呕吐篇》生姜半夏汤方后云,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妊娠篇》干姜人参半夏丸,以生姜汁糊为丸等。用姜汁一是去半夏之毒,二是佐半夏止呕。

3 反药同用 蜜糖相助

3.1 炼蜜为丸

如《腹满篇》因脾肾阳虚水饮上逆致腹满厥逆,用赤丸将茯苓、乌头、半夏、细辛为末,炼蜜为丸,先食酒饮下。以蜜制夏,如同《腹满篇》中乌头煎方一样,用蜜其目的是制约乌头毒性,延长药效。

3.2 蜜煎药汁

如《痰饮篇》之留饮“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用甘遂半夏汤。该方以甘遂、半夏同煎,芍药、甘草同煮。为何不一同煮?因甘草反甘遂也。此方妙在以蜜和二组药汁再煎,一是避免相反之性,二是抑制药毒之性,共达相反相成。故《心典》注“芍药、白蜜不特安中,抑缓药毒耳”便是白蜜解半夏毒的最好说明。

仲景半夏药法方后有明文规定。徐大椿云“煎药方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仅以半夏为例分析,提倡讲究药法运用,不可忽视。

(0)

相关推荐

  • ​甘遂半夏汤

    ​甘遂半夏汤 甘遂 (大者) 三枚  半夏 (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十二枚  芍药 五枚  甘草 (炙,如指大) 一枚 [拆算现代剂量] 甘遂 (大者) 3枚  半夏 (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

  • 甘遂半夏汤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2 <金匮>卷中 2.1 组成 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以水1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5枚,甘草如指大1枚(炙). 2.2 功效 濬痰逐饮. 2.3 主治 痰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 ...

  • 中药桂枝 | 被称为仲景第一药的桂枝,到底都有什么功效。

    一直以来,对党参.黄芪.甘草等药用得非常多,其实在汉代的张仲景时期,桂枝才是使用得最为重要的一味药.以桂枝命名的桂枝汤,被称为众方之祖,通过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化生出很多方剂,运用在外感.内伤诸多疾病之 ...

  • 试论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仲景用附子方法浅析生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与意义探张仲景用药之秘从张...

    舌 试论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仲景用附子方法浅析+ 生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与意义+探张仲景用药之秘+从张仲景方剂配伍规律谈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四逆汤类方的运用 2013-12-30 181 ...

  • 仲景阴阳脉法

    ​桂枝汤证汗出恶风脉缓,为什么在阴阳盛衰归属阴盛呢?这是中医师承读书会微信群中同学提出的其中一个问题,在7月21日中医师承读书会的第三次答疑直播课中,<仲景阴阳脉法>作者陈建国主任,对以上 ...

  • 仲景治药探析 —— 桂枝、麻黄、附子

    导读:仲景用药法度森严,才有临床效若桴鼓之神奇,然后世注释<伤寒论>者虽多,深究仲景治药者少. 今日看臧堃堂先生就仲景对于桂枝.麻黄.附子三味药的炮制做一番探析,既可解开临床用药之疑惑,又 ...

  • 柴胡剂的加减及仲景阴阳脉法

    柴胡剂的加减及仲景阴阳脉法

  • 仲景五味药治好九年荨麻疹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方子,一个医案.它让你感受,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力量.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患者,年38岁.什么毛病呢?浑身起荨麻疹.她这个荨麻疹,从开始到就医,已经有九年的时间 ...

  • 中医治病为什么要“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

    <明医杂著>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元素,杂病用丹溪.中医泛指的内伤,与外感相对应,主要指因饮食不适.过度劳累.忧虑或悲伤等原因引起脏腑虚损. 内伤法东垣,而提起李东垣,都知道是 ...

  • 名医谷松:仲景治水18法

    谷松教授学识渊博,博古通今. 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年, 对<伤寒论>的研究独到且深刻, 归纳总结出了很多自己的学术见解. 本文为谷松教授对仲景治水治法的探析, ...

  • 治疗便秘有“奇药”,仲景此方真是太妙了!

    便秘,是危害健康的万恶之源. 很多人都曾遭受过或者正在经历便秘的折磨,并且一旦发生便秘之后就会反复发作,就像是一块黏上就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为什么呢? 因为饮食摄入不均衡,像是家中的老人在上了年纪之后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