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黄帝内经》,都想流眼泪

我从小跟母亲一块儿学中医,小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替我妈抄医书,这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通过抄书,第一,我认识了很多繁体字;第二,我也慢慢地接触了一些《黄帝内经》的思想。记得我第一次抄书,抄的是《黄帝内经》里面的“病机十九条”,这是学中医必考的,讲的是根据什么症状来判断疾病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比如说,“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我当时认错了字,还以为抄的叫《肉经》,可能是那时候很想吃肉的缘故。

真正开始读《黄帝内经》是上大学时。北京中医学院专门开有《黄帝内经》课,但是有点遗憾,我们不是按书的原样一章一节地读。我们的课程叫《黄帝内经》选读,一些老师把《黄帝内经》的某些语句、段落摘下来,放在一本书里,给这篇起个名叫“阴阳”,然后就开始讲《黄帝内经》。比如某章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样的话,前后没有了连贯就觉得有点儿断章取义了。

《黄帝内经》是讲道的,它不讲术,甚至都不是讲法。当时中医系培养的是医生,我觉得它跟临床看病好像没多大关系,所以,那时我就应付考试。基本上考试完了,我就把它扔在一边了,后来慢慢地,我也就忘了。

到了毕业搞临床的时候,我更觉得它没啥用。但是,等我真正经历了人生的一些挫折、起伏、悲欢离合之后,突然某一天,我又拿起了《黄帝内经》来看,当时看得都想流眼泪。为什么?古人都给你说了,哪种症状是怎么回事、怎么应对,如果应对不好,你会得什么病。

像我们现代社会压力过大导致的狂躁抑郁症,打开《黄帝内经》一看,《灵枢》部分专门有个《癫狂篇》。人癫的时候叫抑郁,狂的时候是狂躁,古人分得很清楚。它说:“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然后说对付它要怎么治、用什么药、扎什么穴或者是灸什么穴,都写得清清楚楚。我突然发现,自个儿居然这么多年都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有人跟我说:“你解读的《黄帝内经》跟别人不一样。”我说这是我近十年来看病、讲课的经验总结。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我才突然感觉到《黄帝内经》原来是这样一本好书!所以,我劝大家学《黄帝内经》时不要着急,而要反复看、反复背诵、反复对照自己的生活去体会。中国人的学问是通神的学问,它不是意识学问。

大家都听过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可有的人还是一遍一遍地听,为什么?为的就是享受那种能触动你内心的感觉,包括看我们的京剧或者其他传统戏剧。很多人对整个故事情节都了如指掌了,为什么他还坐在那一腔一板,一遍一遍地反复听,因为他们通的是神,调的也是神,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享受。

有的读者说《黄帝内经》有很多地方读不懂。那样的话,大家可以找能看懂的地方看,反复看。随着你阅历的增加,某天你会觉得,原来看不懂的地方突然看得懂了,而原来貌似看懂了的地方,突然又不是以前理解的那个意思了。《黄帝内经》为什么叫经?经是真人说的话。能写出《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人,都是达到了真人和至人这样境界的人,并且,他们已经帮我们落实到了文字。这样的经典之作值得每一个人去反复地读。

最后,稍微总结一下整个《黄帝内经》最重要的一篇——《上古天真论》。

所谓“论”,大家要记住,在古代经典的书上,只要带“论”字的都有问答。没有问答的叫“篇”,比如《黄帝内经》中的《血气形志篇》。

《上古天真论》是反映道家或者中医养生思想的一篇高屋建瓴的概括性文章,它可以分成三大段:第一段是黄帝问,为什么有些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就这个问题,黄帝的老师岐伯就讲到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他们是怎样养生的,而当时的人又是怎样作践自己的。

黄帝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人的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问题,这也是很实际的一个问题。岐伯又回答说,关于人的生育功能,女人是以七年为一个变化周期的,男人则是以八年为一个变化周期。如果一个人善于养肾精、养肾气,并且能够保持“肾气有余,气脉常通”的话,那他就会享受到天赋的性快感,即使到了比较老的年龄,他也还能保持生育能力。

最后一段是岐伯真正让黄帝灌顶、开窍的话,他告诉黄帝说,在已经剿灭了蚩尤、打败了神农氏、一统天下之后,他还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这就是给他指路。路是什么?就是争取做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

这是做人的四层境界。最后,黄帝为什么“成而登天”了呢?就是因为他按岐伯指示的方法去做了,所以他达到了仙人的境界。


徐文兵

2009年7月20日于厚朴中医学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