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变革路径
“不变就是在等死,而随意变革就是找死”,这句话有点刺耳,但也是警示之言,毕竟很多变革失败的企业案例历历在目。
作为致力于企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变革顾问,我们也一直强调“变革有道”,方向要清晰,道路不要走错,方法不要用错,要及时纠偏迭代
以下分享这几年来的深度变革项目的几点经验教训:
1.变革过程中,务必“守住存量”,逐步蓄力“抓住新机会” ,并转化为增量
可以说,这是经营的常识,但不少时候,我们忽略了存量客户与现有产品的持续优化。最糟糕的结果是,存量价值客户在流失,而增量业务没有起色,这很要命。
2.方向大致正确,始终保持组织的活力
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有些干部,甚至是创业团队的干部,也难免有人跟不上变革的需要,有些人掉队,有些人要换跑道,这是一件不怎么让人愉悦的事,作为企业当家人,必须做出决断,妇人之仁会害死企业,要让干部们充分意识到“工资最终是客户发的,是市场倒逼企业做出的选择”;但法外可以有情,所谓“雷霆手段,菩萨心肠”
而要始终保持组织的活力,需有效解决好“人-角色-环境”的内在逻辑关系,下图T&D变革咨询团队提炼出来的PRE 模型可以有效的解决组织活力问题。
3. 要慎选管理哲学与工具,不要陷入工具的海洋
当下管理哲学,管理工具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每家都在说自己的好,但作为企业,一定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
比如:做快时尚行业的企业,不加思辨的引入“IPD”,就不是一件正确的事,可以预见的结果是等流程跑完时,估计退出来的新品已经换季了,最好导致企业骑虎难下,沦为鸡肋。
比如:没有数据采集基础的企业,老板听说阿米巴好,头脑一热就用阿米巴,数都没有基础,帐都算不好的企业,如何做成本收益核算?
再比如:太多天天在会议室里面学稻盛先生“干法活法”,却人懒得去车间多走走,多看看,本末倒置,最好连稻盛老先生都点破这种华而不实的“干法”
知道自己的基础与现状,知道自己的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不容易,需要“做正确的事”;T&D 深度变革咨询团队提倡“书要读杂,业要专精”,要“东学西渐,融会贯通”,要“读进去,要走出来”,要回顾到管理的常识,经营的原点,回归到企业经营终极的目标“活下来,活的好,活得久”去思考,去辨识
而不是自己卖什么,就夸什么好,关注企业整体业绩回报与经营可持续性,一切噱头,一切理论,一切商业哲学与方法论,到底靠不靠谱,将变得明朗。
市面上凡是打着丰田,华为,京瓷成功,你就离成功不远的精美宣传,基本上可以说都不靠谱,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着居多,讲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的道理”,但并非真正的“有用的东西”;要小心,很可能到头来“镜中花,水中月”,花钱是小事,白白错过了变革的机遇期是大事
简言之,人的问题,本质是“人欲”,要用架构,权利,约束,激励,培训,辅导,教练等方式方式去做符合人性的东西,要用“人之道”去解决,激励导向与用人机制是关键。
所谓管理,无非就是释放人的善意与激发人的潜能,趋利避害,而不是跟人性做对。
事的问题,要回归“事的本真”,要用“事理”去解决,工艺,技术,标准,流程是解决“事之道”;“人”与“事”的解决之法,千万不要沦为一谈。
何时“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人岗匹配”,何时“因人设事”,如何“断事用人”,是衡量领导者的关键素质,这一点阿里,平安,华为等做的比较好,才有所谓“良将如云”之果。
4. 保持好战略的定力与变革的节奏
业务要转型,管理必须要升级,否则转型就是美好愿望;而变革的旅途,不是一天两天的培训能搞定的,也不是一个月几个月的单一模块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基于变革愿景的一系列管理变革模块有机组合而成,形而上的“道”要有,形而下的“器”也比可少,海平面看得见的要变,海平面下面看不见得的东西更要重塑。
这期间,因为沟通不充分,会导致人心浮动;也会应为伤及个别人的面子与利益,导致负能量爆发,但这些在坚定的经营者面前,都不是事。
但关键要让变革的里程碑可视化,如同茫茫夜行的一抹亮色很关键,累计小胜为大胜,蓄量变为质变。这期间的变革领导力,可以用坚韧与定力形容再恰到不过。'因为相信,所以坚持”
5. 变革阶段中要用百米冲刺的节奏去跑
变革是马拉松,一次跑下来的,寥寥无几,需要化整为零,轻重缓急,要分类,分级,分布去实施,但这并意味着按照变革之前的节奏去做事,去执行,而是要用'百米冲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去迎接挑战,去拥抱变化,这期间,变革骨干人选是关键,执行力确保是关键。
执行力三问?
风清扬 第四方管理深度诊断,公众号:华德企业机能深度诊断咨询服务执行力三问?
否则,变革愿景将变得遥遥无期,这也是很多变革项目,雷声大,雨点小,无疾而终,最后变得平庸,乃至失败。但很多人不敢说失败,因为是其中一员,文过饰非。
最后,变与不变不是选择,而是“如何变”的问题,让持续变革能力成为组织的成长基因至关重要,永远用“行业的冬天”去积累内功才是王道,惶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