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死朱亮祖:勋臣横行不法,朱元璋压抑的怒火通过一个县令而爆发
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许多被牵扯的将领都没有治罪,但对恶霸朱亮祖,元璋却不能放过。
朱亮祖,庐州府六安人。元末,拉起队伍,投顺元朝,做了义兵元帅。朱元璋占据集庆后亲自督师攻打宁国,生擒了朱亮祖,从此,朱亮祖就成了元璋手下一员猛将。与胡深合攻陈友定,逼迫胡深冒险深入,致使胡深兵败于建宁坚城之下被俘遇害;也是这位朱大将军,他率部平定方国珍,以副将军配合廖永忠征讨两广,战功卓著。洪武三年(1370)封永嘉侯。洪武四年(1381),伐蜀时以擅杀军校不能立功受赏。洪武十二年(1379),被派遣镇守广东。
元朝末年,广东是地方军阀何真地面。何真投降以后,广东一直处在严密的军事监督管制之下,所以军卫在这里有特殊的势力,不但百姓怕兵,连地方官都得让他们三分。军卫的一切需求都责令地方政府备办,而且借端勒索,县衙吏员常常遭到军卫的斥骂与责打。朱亮祖以侯爵勋贵坐镇广州,更加放纵军官兵士胡作非为。他自己也是横行不法,作威作福。他同土豪恶霸沉漳一气,盘剥百姓,欺压良善,搞得天怒人怨。
其实,像朱亮祖这样作恶横暴的官僚权贵并不是个别的,只是没有人敢于揭露告发,也就若无其事,天下太平。而在广州府第一县番禺却出了一个宁折不弯、骨鲠刚正、保护百姓的县令道同,历史才把朱亮祖行凶作恶的片断事实保留下来。
道同,北平布政司河间府人,蒙古族。洪武初,以孝母的品德被推荐当了大常司赞礼郎,后出任番禺知县。道同赴任后访问民风民俗,百姓疾苦,以堂堂之气,扶正压邪,使军校们的气焰稍有收敛。
朱亮祖的到来,把一个广州城又搞得乌烟瘴气。他几次把道同叫到衙门斥责刁难,威逼利诱,道同不亢不卑,不屈不挠。朱亮祖暂时隐忍。
番禺城中有一帮土豪地痞,欺行霸市,勒索商人。市场中有什么珍奇货物,便压价收买,稍不如意,就借故刁难诬陷,不是说你私卖番货(进口的物品),就说你使用伪钞,然后不由分说,就把你弄到兵马司,轻则没收货物,重则酷刑吊打。商人们对这些大爷或者望风逃窜,或者忍气吞声。
这一天,道同布置好了人手,待这些地痞光棍敲诈勒索之际,当场抓获,而后审问出党魁班头,突然逮捕,把他们的罪恶搞得结结实实,把这批恶霸枷锁锒铛,拴在大街通衢示众。百姓们个个扬眉吐气,拍手称快,城内的土豪们却是丢尽了脸面。他们找到了朱亮祖。军校和兵马司的官员也在旁边煽风点火。朱亮祖决定亲自出面。他把道同请到大厅,摆上酒食款待,请道同放人。道同历数这帮匪类的罪恶,而后正色对朱亮祖说:
“大人以侯爷之尊,封疆之寄,理当抚循百姓,除霸安良,免皇帝南国之忧,不当受这些小人的蒙蔽,有玷大人的清望。”
把朱亮祖弄了个张口结舌。
朱亮祖越想越气。第二天亲自带队到现场。地痞们有认识朱亮祖的,见救星到来,一齐跪地哀求。旁边围观的百姓一时哗然,朱亮祖一不做二不休,竟命令部下把这些人抢走释放了。这场闹剧,朱亮祖表面上是得胜回朝,然而以一个侯爷的尊贵,竟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做了地痞流氓的首领与班头,也实在是自甘卑鄙,尊严丧尽。朱亮祖回到衙中,愈想愈窝火。他把一切怨恨都发在道同身上。于是,借各官员拜见的机会,硬说道同礼仪不周,当众责打了道同,进行报复。
朱亮祖贪赃受贿,一些富民土豪就如苍蝇逐臭。有的送金银,有的送美女。朱亮祖是来者不拒,接下来就是有求必应;一个姓罗的财主先用金钱巴结上了朱亮祖,而后又把他年轻美貌的妹妹送去作妾,把朱亮祖开心的不得了。罗氏兄弟本来就是地方一霸,现在做了侯爷的小舅子,就更是无法无天。抢人田宅,夺人妻女,每天带一帮豪奴游行街市,惹是生非。百姓们告罗氏的状纸一件件压在道同的大堂。不少人拦住道同的去路血泪哭诉。道同忍无可忍,决定拼着性命不要惩治这个恶魔,和侯爷斗一斗。他做了周密调查,而后逮捕了罗氏兄弟。朱亮祖闻讯,立即派兵包围了县衙,又将罗氏兄弟抢走。
道同知道,单凭他这个小小县令无法制服朱亮祖。他想到当今皇帝提倡地方官弹劾权贵,摧折豪强,何不上一个弹章,把这里的情况奏明?转念一想,朱亮祖是侯爵,作为皇帝亲信派来弹压地方的,皇帝怎么能听我一个七品县令的话去处置二个地方大员,朝廷勋贵?就是派人调查,又有谁犯得着为了穷苦百姓而去得罪权贵?到那时,我百口难辩,乱于就闯大了。只是,道同想退也没有退路了。朱亮祖不会饶过他,且不要说三年考核时会借端惩治他,就是按他一个罪名要了他性命也完全可能。再说,任凭恶霸横行,这方百姓怎么活下去?如凭一腔热血,能感悟皇帝,又青史留名,也不枉来此一生!于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把朱亮祖的雍玥罪状上奏了皇帝。
却说朱亮祖的幕僚也告诫说,按照道同的倔强。他会冒险向皇帝上书。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先发制人。朱亮祖恶人先告状,一封弹劾番禺县令的奏章也快马向南京传送。
朱元璋首先看到了朱亮祖的奏章。一个地方镇守大员,挟侯爵之威,而弹劾一个小小县令,这是没有先例的。奏章说,道同目无官长,排击大臣,而且特别加给他这样的罪名:道同以蒙古苗裔相标榜,纵容刁民聚众闹事,这些刁民或为故元匪类,或为何真旧部。其事可疑,其心可诛。元璋不加深究,随手写了个“斩立决”的手谕,派使者乘驿前往。朱亮祖安排在京城的坐探买通了使者,弃船登陆,六百里快马,日夜兼程。就这样为民请命的道同血洒广州。
道同被杀,土豪恶霸欢欣鼓舞,而百姓善良则嗟叹垂泪。他们在日落黄昏之际,于路口屋旁,焚上一陌纸钱,送道同的冤魂上路,在一日三餐之前,将一盏半碗,高高举起,作为对道同衷心地祭奠。广东布政使徐本听到道同的噩耗也震惊而感伤。他了解道同的为人,敬重他的品德。知道道同廉洁自砺,同妻子儿女一起吃糙米粗食,省下些俸禄或买下甜美的东西供奉老母,或周给贫寒。他也了解道同的执拗与倔强。现在,这样一个忠于朝廷、爱民如子的好官,却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死,使他对宦海险涛恶浪真有些寒心。他不知道这样的冤屈还有没有昭雪的一天。
几天以后,道同的奏章也送到了元璋面前。这个奏章把朱亮祖贪污受贿、暴戾蛮横、勾结豪强、扶植无赖、党恶罚善、为害百姓种种罪状写得确凿清晰,把自己如何摧抑土豪,如何受到朱亮祖凌辱打击,以及百姓身处水深火热而控告无门的种种痛楚,写得一字一泪。使朱元璋读罢也深受感动。他觉得,像道同这样的人,以那样低微的官职,处在广州城达官贵人的包围中,敢于挺拔特立,与侯爷抗争,实在是难能可贵。像这样对皇帝忠心,对百姓仁慈的官员真是凤毛麟角。他知道上了朱亮祖的当。想来,诛杀道同的手谕发出不久,现在追回还来得及。于是,飞骑疾行,追回前命,急调道同入京陛见。
但是,一切都晚了。使臣复命,道同已经被杀了。朱元璋就想到,这一定是朱亮祖又捣了鬼。他对朱亮祖的气愤与怨恨已经不可压制了。一道谕旨下去,立即锁拿朱亮祖、朱暹父子进京。朱暹这时任驻守广东的卫指挥使。
洪武十三年(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朱暹被带进午门。他们一见元璋手抓玉带紧紧下跪,一脸怒气的凶相,早已吓黄了脸,他们跪地膝行,一边以头撞地,口称罪该万死,一边哀恳朱元璋的怜悯和宽恕。这时,朱元璋把长久压抑在胸中对勋臣横行不法藐视朝廷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宣泄在朱亮祖父子身上。便不由分说,命令武士责打。武士们看得出来,皇帝要的是催命棍,那阵阵竹杖落下便是血肉横飞。朱元璋亲见朱亮祖父子气绝而亡,才被人护拥着悻悻而去。
皇上做事不同于寻常百姓。他以雷霆之怒打死朱氏父子,随即便两过天晴,冷静考虑如何处理后事。他命令以侯爵之礼安葬了朱亮祖,还为他亲自撰写了墓志铭,详述他一生功德。
当皇帝处死朱亮祖的消息传到广州。百姓们一个个激动不已,不少人喜中带泪,失声痛哭,不少人北向跪拜,口诵皇帝万岁。他们庆幸道同沉冤得雪,更加怀念这位民之父母。很多家庭供了道同的神象神主,出入焚香礼拜,有事在他面前求签问卜,据说还相当灵验。在那个时代,百姓任其宰割,无依无靠,他们除去把希望寄托在皇帝的恩典,清官的怜悯和神灵的保护,还能有其他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