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穴科普|冥币的诞生:人们祭祖时为何要烧纸?(3900字/10分钟读完)

正文共:3994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 编辑部

配图:Online

中国的殡葬文化里有一个颇具争议的习俗:烧纸钱
很多人小时候对祖母辈的印象就是在家里做银锭、元宝(大小纸钱)用来在节日期间焚烧祭奠先人和神灵。
但是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些焚烧祭祀活动变得越来越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在小区里引起火灾,但是作为一种传统乡村礼制风俗,一时间我们都不能直接禁断。
最近哈尔滨禁烧冥币的事件引发大量媒体评议,连央视网都评论说禁烧冥纸冥币不宜「一刀切」,但是这一切又是怎么来的呢?
01 谁发明了纸钱

宋代有叫高承的人,在《事物纪原》卷九:寓钱这一篇里面考证说:
寓钱(纸钱),今楮镪(楮,乔木。其皮是做纸的原料;镪,钱币)《唐书·王玙传》里面说,玄宗的时候,王玙这个人是祠祭使,也就是专门管国家祭祀的。汉以来,埋葬都是用真正的玉帛钱币的,但是后来市井里面的人用不起真钱,就该用纸钱,把它们焚烧拿来祭奠。那个时候王玙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所以丧祭焚纸钱的事情,事实上起源于汉代的瘗钱(陪葬的钱币)。烧纸钱的事情自从在王玙这里得到了官方认证,就那么流传开去了。
高承还在自己的考证里加了那么一句,说汉代殡葬习俗里有「昏寓钱」一说,就是晚埋钱于圹中,为死者之用,到了唐代,因为王屿这个人,丧祭焚纸钱的情况才开始慢慢成为正统的礼制。
后来虽然王屿在肃宗的时候因为祭祀遭到非议,最终被罢免,但他显然不是纸钱的发明者。
学术上流传比较广说法是,纸钱的习俗最早来自汉代,原来叫作瘗(yi第四声,表示埋葬)钱。
《史记·酷吏列传》云:「会人有盗孝文园瘗钱。」裴驷集解引如淳日:「瘗埋钱于园陵以送死。」都是揭示汉代真的有人埋了当时的货币用来做陪葬品。
《诗经·大雅·云汉》有那么一句: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袒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毛传所:「上祭天,下祭地,奠其币,瘗其物。」,而著名学者高亨则对此注解说:「把祭品埋在地下以祭地神为瘗」。所以所谓的「瘗钱」或许是纸钱的源头。
而唐代的封演是个进士,接触的官方史料比较多,所著的文字可信度相对高。他也对纸钱也进行考证,在《封氏闻见记》卷六「纸钱」条记载中,封演那么写道:
纸钱,当下(唐代)人送葬,凿刻之前,垒起来像山一样,加以雕饰,抬起来用来接引灵柩。
他继续解释说,古代祭祀鬼神一般会用圭璧币帛,祭祀了就埋掉。后代人有了新式的货币,就开始用这种货币来陪葬。真钱毕竟昂贵,简单化了之后,就用了纸钱。纸钱是后汉蔡伦改造推广的,所以之前的事情也是魏晋才慢慢出现的事物,王公大臣们也渐渐普及了。
但虽然纸钱在魏晋就有了,实际上并非十分普及,在南北朝时期还是有用真钱做陪葬的记载。
《南史·隐逸传下》有那么一段记载,一个赵僧岩的人非常神秘,和刘善明是朋友,当时刘善明在青州做官,要举荐赵僧岩做秀才。僧岩吓坏了,直接逃走了。后来成了和尚,隐居在山谷,常常带着一个壶。一天他跟弟子说:「我要死了,壶中有一千钱币和一根蜡烛,钱币是来陪葬帮我打通去九泉的路,蜡烛是用来给我照明的。」说完他晚上就死了。
这段记载写明了僧岩要用真钱埋葬。
02 被发扬光大的纸钱

纸钱本来是非常廉价的东西,在传说中还经常与乡间巫术有关。
早在秦代就有帮助皇帝求仙的方士,而汉代类似巫师的方士就更多了。《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是也刻画了诸多术士形象,比如黄巾起义的首领张角就自称天师,带领教众起义。而汉末割据的军阀张鲁则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在江南也有类似于吉这样的人物。
而结合了道教文化的巫师施法手段基本上离不开施符念咒,而在历史上纸钱也与其紧密结合了起来。巫觋文化中,一般男性从业者为巫,女性从业者为觋(xi)。在魏晋以前,巫者一般受到请托,拿着纸钱给鬼神,做祈求、解煞比较多。传统中的桃符和纸钱归根结底都是纸制品,所以烧纸钱,有着道教文化的影子。
历史上无论是野史还是小说对巫觋使用纸钱的情况也有颇多记载。比如唐代张读的《宣室志·太原王坤》就记载了王坤召巫师主持烧纸钱仪式。而宋代洪迈在《夷坚支志庚·金神七煞》中也记载说:我叔父在荒废的园子里造了牛栏,术士董猷看见了,就说栏的一角犯了煞,需要赶紧化解。叔父于是连忙叫来巫师焚烧纸钱埋了桃符。
可以说魏晋之前,巫觋基本上是用符咒、纸钱来解煞,辟邪的,有着浓重的道家色彩,但是融入到民俗之后于唐宋年轻,民间生活相对安稳,所以纸钱渐渐转变了角色成为了打通阴间关节,利诱阴差的道具,关于纸钱的鬼怪志异传说也渐渐多了。
在《清异录》卷下《泉台上宝冥游亚宝》中有那么一段故事记载:
唐代天宝五年,一个名叫李思元的官吏暴毙了,但是他死后心头还是热的,所以家里人不敢埋他。等了21天过去,突然深夜里他醒了,而且对家里人说,有人把我送回来了,做30个人的供奉,然后又说,要万贯钱来送家里。思元的父亲也是个大官,而且家底殷实,所以一边让人做斋饭,一边让人凿纸成钱。之后他开始对着虚空敬酒,吃完先焚烧了五千张纸钱,随后又备了两人的食物,对着席间虚空说感谢两人释放自己,然后又焚烧了五千纸钱。此后他才躺下去,身体渐渐恢复了过来。
这段话虽然看上去有点诡异,当思元说要拿钱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直接给他做了纸钱来,这从侧面说明了纸钱已经成了当时的共识。而且也能够看出来,这个纸钱当时应该是模仿圆形方孔钱币的形式。
所以如今在乡下我们还能够看到那一卷卷像金色古钱币一样连一起的纸钱,理论上就是曾经纸钱的变体。当然除了形状之外,其颜色也非常有讲究。
《太平广记》也有关于纸钱的记载:
话说唐代开元时期,长安城的县尉裴龄,突然抱病,回家休养了好几天,到正月十五的深夜里,突然看到家里堂前有两个黄衣服的官差拿着牒文来找,说:皇上召他。当时裴龄已经请病假了,但是皇上召见没办法,所以叫家人备马。但是很久都没有准备好。裴龄就只能先跟着两个官差去了。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到了地府,见到阎王时,王说这个人还在当官,不能在这里待太久,迟了,他的躯体要坏掉的。于是裴龄被放了回来。但是带着裴龄的阴差跟裴龄要金银各三千贯。裴龄无奈说自己在京城当官没钱。
阴差连忙说,他说的金钱是阳间的黄纸钱,而银钱则是白色的纸钱。裴龄听说是纸钱就答应了下来。而紧接着,这个阴差有又说,市场上做纸钱的,往往带回家的时候被地府收走了。所以裴龄可以叫制作纸钱的「凿钱人」到家中的密室里做纸钱。做完了用袋子装着,在水边焚烧,这样我就能得到。焚烧的时候,如果横风吹纸灰,那就是我拿的,但是如果有风竖吹纸灰,那就是地府和鬼神拿的,这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到了唐代的时候,这个纸钱产业已经非常发达了,以至于有了专门的「凿钱人」以及商业化的纸钱制作场所,而且这里还对纸钱做了区分,白色的纸钱为银钱,黄色的纸钱为金钱。不难说,这样的业务出现在当时唐代的首都长安,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明证。
唐代诗歌中也有不少类似的关于迎神祭祀活动的描述,比如:白居易《黑潭龙》:「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就提到了「纸钱动」这一场景。李贺的《神弦》也提到「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03 是民俗还是迷信?

从唐代的志怪故事发展,从原先祭祀先祖的仪式道具,纸钱的角色变得更加神秘且重要。甚至影响到了古代皇帝的祭祀。这也是先前提到的唐代官吏王玙直接将纸钱用在了国家祭祀典礼上,诚然引起了许多士大夫的不满。
而古代的巫觋文化由下至上影响到了宫廷,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民俗的胜利。特别是在宋代有这样一段记载。
《枫窗小牍》中说,当时宋主造陵墓,做陪葬品陈设非常讲究,但是就是纸钱的规格不对。皇帝很不高兴。这个时候谏官就说,俗世的人用纸钱,是佛教文化中让人超度亲人的东西,不是天子用来供奉上天的东西。皇上当时就生气了,说大儒邵雍算是讲究人了吧,祭祀先祖也用纸钱。你活着难道能一天不用钱吗?
从这个角度说,原本陪葬的道具在物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渐渐被人们看重,从而倒逼人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从而蔚然成风。
回溯当下的城市化建设中,烧纸钱往往也被视为一种陋习,因为不仅污染环境,同样在民间容易形成攀比浪费严重。动辄数捆纸钱银锭焚烧,不说安全问题,同样也会耗费大量钱财人力。
随着市场化改革加快,专业的殡葬道具市场也在飞速发展,如今不光是纸钱,更有各式各样的新型冥币,还有纸别墅和纸IPhone等浮夸的道具,在某线上平台可谓是应有尽有,虽然呈现了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更加丰富,商业领域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反过来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民众对乡土传统的执着与对殡葬民俗用品的极大需求。
但是话说回来,缅怀先人是人之常情,祭祀活动也是民俗传统,但是过度竞争制作、购买纸钱或殡葬道具焚烧给先人,是否也是老人们因竞争攀比自己创造的社会价值而产生过度焦虑的表征之一呢?

参考文献

  • 顾春军. "纸钱"流变考论J. 文化遗产, 2015, 000(003):77-90.

  • 陆锡兴. 唐宋时期的纸钱风俗J. 文史知识, 2010(04).

  • 陆锡兴. 元明以来纸钱的研究J. 南方文物, 2008(01):87-92.

  • 冉凡. 祭品与祥物——纸钱与传统丧葬风俗心态谫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108-111.

  • 夏金华. 纸钱源流考J. 史林, 2013.

  • 杨海涛. 略论明代的金质瘗钱J. 中国钱币, 2007, 000(003):33-36.

  • 赵睿才,杨广才,”纸钱考略”,民俗研究,2005(1)

  • 张崇依. 纸钱新探——以唐宋社会礼俗互动的视阈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 38(011):188-19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