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反思:别把科学探究变成习题课
《光现象》这一章的三个实验探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3.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最近通过和学生一起进行这些实验的科学探究,再反思以前的课堂教学,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现对比以前课堂教学的教训和近来的经验加以对比反思:
一、科学探究不能采用“短平快”
《光现象》中三个探究性实验是重点学习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可是这三个探究实验如果真正放手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往往会发现:课堂时间显得不太充分;实验准备的过程复杂繁琐。鉴于此,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采用的是演示实验,甚至在黑板上“讲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习题强化训练。这样做的确可以节约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且给了学生足够的习题巩固的时间。
从表面上看,这种“短平快”方法最初的教学效果的确很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虚假探究的后遗症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尤其到了复习阶段,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探究过程遗忘很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新授课时没有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初对实验只是进行了“纸上谈兵”,学生对此也只是进行了机械记忆。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一直在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有问题而耿耿于怀,有时甚至还会将自己的坏情绪迁怒于学生。试想真的与学生有关吗?我们是否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好好反思一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看似在“浪费时间”,实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二、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说实在的,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三个探究性实验,自己采取的方式也是要么进行演示实验,要么利用多媒体“讲实验”。这种做法自己也曾经尝到“短平快”带来的甜头,可是“后遗症”的不可治愈也让我感到后悔。
自从这次研修以后,自己就及时总结了以前课堂教学的经验,引导学生将这三个实验进行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随着“让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不断加以实践和深入,自己也逐渐悟出了科学探究给学生带来的这份快乐和幸福感。
下面结合近几年中考对于这三个探究实验的考查热点,总结一下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