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梗死影像学表现

天等

影像

骨梗死是指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的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结构缺血坏死引起的病理改变。常见的病因是潜水减压所致,故通常又称潜水减压病。非潜水性骨梗死极少见,较常见的是大量应用激素、动脉粥样硬化、镰状细胞贫血、血管炎、化疗等。

骨梗死的机制之一是患骨营养血管较长,侧支循环较少, 容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闭塞而梗死;二是胫骨和股骨长管状骨骨皮质坚硬,血管栓塞和血管外受压均缺乏缓冲余地;此外,长骨骨髓内脂肪组织丰富,激素、酒精、胰腺炎及脂质代谢障碍均可引起受累骨髓内血管脂肪栓子或骨髓脂肪浸润,从而导致骨髓缺血而坏死。

病因:最常见于潜水员,也称减压病,近年来调查研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酗酒成为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因素,如外伤、血循环中各种栓子形成、氧自由基代谢紊乱、胰腺炎等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多种原因都可导致骨梗死。

骨梗死是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及CT诊断困难,MRI对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明显提高对骨梗死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水平。

 MRI表现:

(1)病变好发于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双侧发病;

(2)病灶中心呈短T1脂肪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

(3)病灶边缘呈迂曲的长T1信号带。T2WI分为2层,内层呈高信号带,反映充血水肿和肉芽组织;外层为低信号硬化带。

(4)病灶呈多发,形态不规则,并有融合趋势,呈典型“地图”样。

(5)病灶周围常有小灶性不典型病灶。

双边征,内缘高信号,外缘低信号,地图样改变

地图样改变,周围不规则线状样影包绕,关节软骨保持正常。邹月芬: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地图样改变,周围不规则线状样影包绕

地图样改变,周围不规则线状样影包绕,

典型征象是病灶边缘呈“三环征”,由外向内,T1WI呈低-高-低,压脂T2WI 高-低-高。

地图样改变,周围不规则线状样影包绕。

梗死MRI具有特征性表现

如其松质骨内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地图征”、“双线征”或“三线征”表现,MRI是诊断早期骨梗死的金标准,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骨梗死较准确有效方法。表现不典型者需与急慢性骨髓炎、骨挫伤、恶性骨肿瘤及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急性骨髓炎在临床主要表现临床有红肿、热、痛等症状,急性期骨髓腔内见局限性的长TI、长T2 信号,以及明显骨膜反应和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慢性期可出现骨质增生、窦道、死骨和包壳形成,而骨梗死不累及骨皮质,无明显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胀较轻。

增强扫描有助于骨梗死和骨髓炎的鉴别,注射对比剂后骨梗死边缘呈规则的线状强化,而骨髓炎在注射对比剂后呈不规则的厚环状强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