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战:背水一战(5)不战屈人之兵
自从写这个串联中国历史的战争系列后,发现这是个将曾经已知的认知结构不断打破的过程。
因为大量的史料与印象,都是有问题,存瑕疵的
将来写清史,大概率能拍胸脯说还原了历史的本真。
因为朝代近,史料全。
越远的历史,越难写,因为史料不全,而且真实性往往存疑,矛盾之处甚多。
这就让我们还原本真的历史,变得格外困难。
面对这个问题,事情发展的合理性,成为了我入手拆解很多迷雾史料或传奇神话的最大破局点。
比如说韩信的一系列战例。
就光说韩信破赵吧,先不提他的一系列神奇,史书中同样记载了韩信在东进井陉的同时,刘邦也派了一部兵过黄河两路灭赵。
那赵到底是谁灭的?或者说谁到底才是主力?
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因为如果是两路灭赵的话,陈馀还放韩信进井陉就是纯粹脑子让门挤了。
如果两路入侵了,陈馀基本上会堵死井陉西口,凭天险出最少成本,然后全力备战南路刘邦。
但你说是史书中说假话了吗?
不见得。
很有可能是韩信在背水战胜利的同时,南路也出兵了,两路开始南北会师。
再说韩信的技战术。
这个人极其神奇,百战百胜,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他对整个中国北方的占领,是十个月中在仅仅五万人的情况下完成的。
而且这五万人中,全都不是他一手征兵,训练,组织的。
他此时当这个大将军仅仅是一年多的时间。
出道即巅峰!
在韩信这里,啥样的兵源构成在他这里都没问题,拿来就用,还能根据你的情况与不足帮你想办法。
比如说背水阵的重要原因是士兵跟他都不熟,大难临头容易飞,得把他们往死路上逼。
不仅兵源的问题韩信不在乎,他对天时地利的劣势鸿沟,也能够完美的逾越。
先说天时。
当时他的北伐,是不具备天时的。
之间我们在“乐毅破齐”中说过,在古代历史中,任何的闪电战,都是自己失去了民心。
他既没有当地百姓拥护。
充其量就是魏、代两国百姓两不相帮。
也没有其他势力帮助。
没有当年乐毅五国联军如山东的拉风劲。
更没有敌对势力自乱阵脚。
全都是铆足了劲众志成城跟你开干的!
他没有当年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国”的民愿基础,更没有满清入关时的马前卒吴三桂和各种南明内斗。
他是在一片毫无基础的三晋之地完成了摧枯拉朽般的突破。
再说地利。
他偷渡了天险黄河捅了魏豹的腚眼。
他从南往北的在山西高原上灭掉了主场作战的代国军队。
他通过了狭窄的井陉道,背水列阵大破数量成倍于自己的赵军。
每一战的地利劣势,都是高难度。
韩信的种种神奇,确实称得上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国士无双。
全都能无视!
爱谁谁!爱哪哪!
甭管有没有山珍海味,挎篮子菜市场转一圈就能给你整一桌子满汉全席。
神奇归神奇,但人家并非是神话。
他的大军漂着类似于葫芦的木罂偷渡了黄河。
他胸有成竹的坦然背水列阵。
这都是不符合我们正常认知的。
有人说他是水神龙王转世,这哥们一沾水就来劲。
拿韩信当萧敬腾了。
也有人会说,正因为神奇,才说明是战神的手笔嘛!都行那不都是战神了!
经过深入的挖掘后,我们大概率可以确定,他的偷渡黄河并非是神话,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背水一战确实能激发战力,但他之所以会成功的原因是七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只有还原后真实的历史。
也才具有为鉴的价值。
古往今来很多破戒犯斋者的自我安慰是济公的那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其实人家还有下半句呢。
“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连起来,才是本真的意思。
从小我们就容易被各种夸大的案例所误导,看人容易脸谱化,这人是个儒生,就必须脑子一根筋,比如说陈馀不占韩信便宜,就是个迂腐的二傻子的形象。
但陈馀自始至终的表现,却是一个权术达人的存在。
都说刘邦是个超级臭流氓,但他看见萧何张良又怎么这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与面孔,每个人都是极其复杂的存在。
要设身处地的思考他当时做出决策时的具体情况。
这是我们读历史后,应该要有的一个感悟。
看成功的案例,一定要还原性,全维度的看,否则,很容易被带进沟里。
像“背水一战”,前面我们分析了七个关键点,差了一个,都不行。
应用在生活中,就算哪怕要拼了命的逼自己一把,也要在外缘中寻找各种可能性。
因为自己的拼命仅仅是主观的能动性,但外面还有很多我们控制不了的。
必须像韩信一样,将所有的准备都做足,将所有环节都设计好,才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不过即便如此,弱小搏强大,我们还是不建议。
韩信哪怕环环相扣准备到了家,这次大胜也是小概率事件!
因为你的环节太多了!
甭管多贵的表,哪怕中间一个小齿轮坏了,这表就得停摆。
你的环节越多,执行起来,出纰漏的可能性就大!
中间只要一环出错误了,就全崩了!
比如说背水的那一万人被前面退下来的三万人吓傻了,腿软没迎上去。
比如说人家赵营万一就吃过见过,最后就是没全出来,你那两千兵没拿下大营。
韩信大概率还是得完蛋!
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才驱使你去一次次的铤而走险,哪怕你计算到万全,那也叫铤而走险!
后面韩信跟项羽巅峰对决时,在巨大优势下,人家半仙,不对,人家兵仙稳着呢!
所以说,说到底,韩信的北伐神话,甭管咋合理,多好听,还是甭搭理他!
孙子兵法的优势积累,庙堂之算还是我们所提倡的。
因为几千年,就这么一个韩信!
楚汉这么精彩,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老天已经如此奢侈铺张,还是仅仅给了两个大神。
一个项羽,一个韩信。
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既然是普通人,就踏踏实实的按照最大概率的成功办法去生活。
忘掉精彩的这些神奇战例!
忽略一切弱胜强,小搏大的想法!
气沉丹田,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
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这就可以了。
将侥幸的概念从脑子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概率。
我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大,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长江的源头是潺潺小溪。
但并不耽误最终奔腾向海。
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赛道的深度和广度!
在击破赵军之后,韩信下达了一个军令:生擒广武君李左车之人,赏千金。
千金还有逮不着的人?
很快,李左车被五花大绑的送到了韩信帐下。
韩信马上为其松绑,并埋怨咋这么虐待我的座上宾!
随后韩信让出了自己的坐席,请李左车坐上座,自己陪坐下座,以待师长之礼虚心求教:我欲乘胜攻打燕,齐二国,以先生的明察睿智,怎样可获成功?
李左车推辞道:臣下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人,不可图存,如今我一个败军之将,哪里配商谈大事。
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但他到了秦国后,秦国却得以称霸,并非因百里奚在虞愚蠢而在秦国贤明,而是因为得到了秦国重用的缘故。
如果陈馀听从了您的计策,现在被俘的就是我韩信了。正因为陈馀不用您,我今天才能侍奉求教于您。
李左车听到了韩信如此抬举自己,先是发明了一个著名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然后将自己比作愚者,说明自己的献策仅仅是瞎猫撞上死耗子。
在如此的谦虚还礼后,向韩信说出了对于远征燕齐的想法。
成安君(陈馀)之前算得上是百战百胜之人,但是一招失算,兵败身死,如今将军渡西河俘魏王,擒夏说于阏与,一举下井陉口,不到半日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如今您的举手投足,全都深深的震撼着敌国的君主和百姓,随时留意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您现在的强大优势。
但是!
但是后面的话,才是重要的话。
但是如今将军连灭三国,将士已经疲惫,依现有情况,实际是难以用兵的。
如果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之军,远赴燕国坚城之下,势必无法久战,僵持日久,虚实暴露,则燕虽弱,势必与不肯降服,燕不下,齐国则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
燕、齐不下,那么汉王与项王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目前的劣势。
您现在决定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我认为现在“北攻燕、东伐齐”的想法是失策的。
善用兵者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尽显己方优势,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您。
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而游说齐国,齐必跟风而从,届时,大事可定!
即献言陈馀后,李左车又提出了一整套非常高明的计策,核心思想是:利用韩信现在的名头,拿嘴去招降燕国。
这完全符合了用兵的最高层次: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的目的,是政治的延伸,无非是让对手臣服,既然能减少损耗,还能化敌为己用,何乐而不为?
还记得我们前面反复讨论的那句话吗?
凡动作,必有成本!
你此时既然可以动嘴,就没必要动拳头。
熟读《孙子兵法》的韩信深刻的明白“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的道理。
他于是听从李左车的计策,天天犒赏士卒,并扬言仗没打够!要继续折腾!那谁就是下一个倒霉的!你等着点我的之类的话!
然后在舆论做足的情况下,派使者去燕招降。
没有出李左车的预料,燕选择了投降。
自此,北方大定。
不久之前,刘邦的北方压力还如芒在背,短短的10个月,韩信用他惊人的军事天才平定了北方的四股势力,统一了整个北方战场,极大地减轻了刘邦正面战场上的巨大压力。
此时,中原只有东边曾经被项羽强暴过的齐国还站在楚国的身边。
就在韩信威震华夏,准备择日东进齐国的时候,南边的项羽开始不断派出部队袭扰新建立的赵国。
与此同时,韩信还接到了刘邦的调兵通知,让韩信将新收拢的赵国士卒和本部的精英部队调回荥阳战场。
因为这个时候,在南方西楚腹地牵制了近七个月的英布,被项羽的手下大将龙且彻底击败了。
后方没有压力的项羽和龙且会兵后将主力一股脑的发往了荥阳前线,此时的刘邦,在楚军日趋猛烈的攻势下,越来越吃紧。
灌婴的骑兵军团和赵国的新降士卒开始打包南下驰援。
韩信的灭齐之事只能暂缓。
英布垮了,荥阳此时的鏖战开始出现局势变化。
西楚霸王的洪荒之力,再次让刘家老三一次又一次的险象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