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三官调养(五)——花粉症、过敏性鼻炎
春分过后,百花盛开,但是有一种疾病也开始悄然流行,甚至愈演愈烈,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花粉症。花粉症主要影响的是人的呼吸系统,典型表现就是“鼻涕一把,泪一把”。
很多人认为花粉症是由于花粉中的某些成分引起的,中医认识花粉症比较不关心外因,而注重内因,关注个人体质。就是说,同样呼吸含有花粉的空气,为什么你过敏,而健康的人不过敏?

所以中医认为,花粉症是因为冬日闭藏不当,以至于感受了风邪和寒邪,淤积在体内。到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这种阳气试图把身体里面的风邪和寒邪驱逐到体外。所以我们把花粉症看做正气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就像人感冒会出现发烧一样,不应该去遏制它,而是应该去帮助它把风寒驱逐出体外,这样过敏才能从根上解除。

还有一种就是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不少人都深受其扰。主要症状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大量清鼻涕,它的发生跟季节有直接的关系,且春季多发。清明刚过,气温不稳,时冷时热,空气中又弥漫着花粉。再碰上“倒春寒”,雨雪加冰雹,凑起来报道。那叫一个酸爽。

鼻炎患者的一天,从起床打喷嚏开始,无法体验花香扑鼻。如果发作比较频繁,还会造成“鼻涕无穷尽,眼泪来洗脸”的情况。因此西医对鼻炎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中医认为可以进行艾灸调理肺、大肠和胃。而艾灸能温肺固表,疏散风寒,对调理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效果,鼻炎可以明显缓解或者痊愈。
艾灸以缓和“鼻涕”、“鼻塞”、“头痛”、“倦怠感”等不适症状、调整人体全身平衡、恢复正常的自然免疫力为目标。穴位疗法能明显有助改善体质。

风池穴
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风池穴具有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之功效。
主治:鼻渊、鼻衄、目泪出、目赤痛等症。鼻部疾病患者,鼻子不通气时可以按摩或者艾灸风池穴来缓解这种症状。
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肾俞穴
在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腧穴,中医将“肾主纳气”,肾脏气虚了则其“纳气”功能就会受限制,就会影响呼吸功能。此穴补充人体荷尔蒙,抵抗过敏症。
主治: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耳聋、耳鸣,久咳、哮喘等。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温灸10~15分钟
合谷穴
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之功效。
主治:鼻衄、目赤肿痛、头痛等症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过敏性鼻炎患者多多按揉合谷穴,不适症状就会减轻很多。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涌泉穴
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灸疗此穴能祛寒,促进气的循环。艾灸涌泉穴则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主治:头痛,头晕;咯血,咽喉肿痛;。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孔最穴
位于人体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肺主表,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咽喉为肺系。孔最穴有清热止血,润肺理气,清热解表,润肺利咽的作用。对症流鼻涕;
主治:嘶哑失声、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炎、扁桃体炎、手指关节炎、肋间神经痛。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足三里是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对于体虚的患者,长期容易鼻塞复发的尤其合适;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
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厉兑穴
正坐,在足第2趾,由足背第2趾趾甲外侧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直线之交点处;艾灸此穴可开窍醒神,清热和胃,通经活络、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对症鼻涕、鼻塞都有功效
主治:鼻衄,鼻流黄涕,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等。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厉兑穴5~10分钟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艾灸不可取代就医、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