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思维》:你与优秀的人之间,差一个有效的判断力思维
| 这是2021年始 第 13 篇
| 全文 2071字
“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要不要做?要怎么做?每一个步骤都涉及到“决策”。
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关乎企业的存续发展,个人的决策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决策买单,甚至我们还要为其他人的决策买单。
决策很重要,但决策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结果。结果背后是,我们一系列的思考和判断的过程。这一看不见的过程,才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如果想要不同的结果,想要更准确的判断,不如尝试一下改变和提高我们的判断力思维。从思维上真正做出改变,才是“治本”之法。
《断舍离工作术》的作者鸟原隆志,通过70个原则方法,介绍了提升判断力的有效方法,汇集成《判断力思维》一书。
书中通过重视流程、排除干扰、风险管理、偏差检查、采取行动,五个步骤来获取黄金决策模型,并且给出了紧急、失误、舍弃、制定计划等特定状况下的判断原则,让我们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
01 什么是真正好的判断?
我们要做出好的判断,就必须先要搞清楚一个前提:什么才是好的判断?
从结果看,好的判断和决策是能够使得结果最优,然而我们生活在时间正向流逝的世界里,并不能依据结果做判断。
在基金下跌之前,我们并不会认为自己将成为“韭菜”,因而大踏步地进入市场。然而有很多人,并没有参与进来,逃过一劫。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先决断,然后承受结果,这是一条铁律。
只有尽可能地做出好的决断,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不慌乱、不脱轨。
鸟原隆志在《判断力思维》一书中指出,“会判断的人”做出的判断,是能够具备以下条件:
- 能明确做出判断
- 能在适当时间点做出判断
- 高准确性的判断
- 能以中长期的长远目光纵观整体之后的判断
- 能够在判断中享受乐趣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做出准确、明确、符合长远利益的判断,并且决策者享受这一过程”。
因此,要评价一个决策是不是好的决策,除了以结果论,我们还可以提前在思考中衡量以上几个要点。
人生没有回头路,虽然有一些决策会有重新修正的机会,但我们通过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思维,精准决策,减少失误,不是更好吗?
02 如何针对性地做出判断?
决策是思考的结果,思考是大脑活动的过程,只有思考的过程尽可能的精准、明确,我们得出的判断和结论才能更加靠谱。
在《判断力思维》一书中,鸟原隆志给出了五个判断的基本原则:重视流程、排除干扰、风险管理、偏差检查、采取行动。其中,前四点是针对思考,行动是落到实处的最后检验。
那前四点,如何才能做到让判断符合“好的判断”标准呢?
想要明确,最好流程化
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会按照流程,穿手术服、戴口罩、戴手套,就这样简单的流程,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感染率。
如果思考也能做到流程化,什么该纳入思考,什么不需要关注, 什么不能忽视,都会变得明明白白。
“发现问题—假设、搜集信息—确立对策—调整—决定—执行”,就是本书中提供的“决定流程”。
这一流程有点像PDCA原则(计划、执行、查核、行动),只是增加了“发现问题、搜集信息”的前提,以及确立对策、调整后的决策都是结论,最后才是执行。
想要准确,抓住核心矛盾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根据帕累托法则,也就是简单的“二八法则”,意味着一小部分的事情决定着整体的大多数,所以我们不要事事求优,做好最核心的几件事就可以了。
做出这样的决断,需要有割舍的勇气,尤其是在已经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情况下,还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沉没成本不要成为拖累。
合适时间,是因为合适的人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不管是判断力还是承受力,所以经常在事后我们才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也许就在前几秒。
要想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判断,首先要放下成见,不要犯“我以为我知道”的错误。每一次都是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重新获取信息,重新整理脑袋里的状况。
“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的事故背后,都发生过29次轻度意外,300起让人“心头一惊”的事件。所以,遇到意外和失误,不要认为是偶然就匆匆放过,留心是否会发展成为更严重的事故。
长远判断,不做短视之人
在应对和解决问题时,我们做出的判断,往往都是为了眼前的问题。但是真正有效得到思考和决策,是能解决当前问题,又能保证长远利益。
短期的判断具有紧急性,中长期才是生存发展的要义。就问题而言,即使短期是负面影响,我们也必须去做“在未来更有益”的思考和判断。
兼顾短期和中长期,不要把事件割裂地思考,这是大格局的人具有的思考观。
03 所有判断与决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决策是为了应对问题,而解决问题需要实际行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判断和决策,最后一定是执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验证是否是好的判断、好的决策。
拒绝拖延,立即执行
有些人在做好决断之后,无限拖延,可能是因为当前决断还有风险,希望 追求完美。但这样真的能等到完美的方案吗?
时间管理专家艾米特提出过“艾米特法则”,认为如果把工作向后拖延,将必须付出两倍以上的劳力。
“先完成再完美”,与其找借口拖延,不如当下先去尝试。根据“五秒理论”,开始坚持5秒,你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错了要止损,调整再开始
当然不是所有的判断和决定都能在第一次取得完美的结果,我们追求结果最优,也要承认阶段性的认知不足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这时候,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及时止损,避免更大的损失。然后重新评估,调整再判断。很多事情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让错误反应在下一次的改善上,才是锻炼判断力的秘诀。
人生,是不断选择叠加的结果。
我们常说“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其实就是要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负责。尽可能少的做出错误的判断,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符合长远利益的,准确、明确的判断,并且执行这一判断,错了先止损再调整,然后欣然地接受结果,这就是人生的一次成长。
每一次判断背后都是思维的叠加,提升《判断力思维》,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