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00后学霸自述:“探究式学习”为何深受名校青睐

斯坦福大学“00后”学霸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特约作者

学院君说: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本庶佑说:“对于孩子来说,有一颗什么都想知道的心是最重要的。不要轻易相信教科书,经常保持怀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直至说服自己,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创造力,如何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这些都是家长们很关心的问题,或许我们能够从这位斯坦福学霸上得到一些启示。

大家好,我是Lynn,来自广州。我在初高中阶段独立完成过多项科技创新课题,研究成果在省、市、国际级大赛中获得奖项,曾多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学术活动及外出交流。

一直以来都有同学向我了解关于科技创新课题、比赛的资讯。在这里,我会分享我走上科技创新之路的经历,给大家作参考。对于有想法、想要做课题的同学,我也会给出自己总结的几点方法指导,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以及家长朋友们有一些启发。

永远保持好奇心

我与科技创新结缘于初一暑假。当时,通过层层选拔,我获得了参加学校和美国佛蒙特环保组织共同举办的夏令营资格。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准备一个课题带到美国佛蒙特州开展研究。

一开始我没有什么头绪,于是,我在互联网上搜索,无意中发现该州是美国第一个要求食品标签中注明是否含有转基因生物的州,当年5月刚刚签署了《转基因食品标签法》,转基因食品是当地讨论的热点,也是我国讨论的热点。

看到这些,我非常兴奋,很想通过实地考察,看看美国和中国讨论的话题是不是一样?媒体有没有骗我们?美国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我连夜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当即鼓励我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

就这样,我机缘巧合地踏上了课题研究之路。这是我第一次做课题,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独立开展研究。

说到课题研究,我们一直在讨论的“中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是什么呢?这里给出一个定义:它是针对一个或一类问题、现象、场景,科学地提出自己的方法、模型或解决方案。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大胆开始探索,是科技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同学们想要开展科技创新课题,以下总结了几点可能的课题来源。

首先是书本,有很多课题是从课本或者日常学习中的问题得到的

以数学为例,最简单的方法,给一道题寻找另外一种证明方法,以这道题为一个点,慢慢的去推广一条线,再推广到一个面。

例如在以前的比赛里,我遇到了很多很优秀的来自于课本的课题,比如说菲波契数列与被组数的估计,基于语文课本的家庭旅行手册之设计与实践等等。这些课题往往就是从课本中的题目,或者课本中的问题来思考得到的。

其次是论文,有的课题会尝试解决学术论文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优化推广论文的方法

如果说要从论文中寻找问题,我们可以去阅读一些相关的领域的论文。在论文里面很多作者会写他所用的方法有一些局限性,他用的方法在一些场景中可能没有那么的适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自己的研究了。

例如基于摩擦生电原理,拉少壮功能装置的构造与应用研究。这个课题就是从论文中的一些小问题来着手开展的。

第三个是生活。

有很多课题都是尝试解决学校、社区和社会中的问题的,他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比如说有的同学研究金融精准扶贫有效性,以福建南平为例,如果要开展这类课题,需要我们多多关注身边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问题。

第四,还有其他的资源

如果同学们会去参加一些夏令营或者实习,也可以从这些资源里面去寻找自己可能可以开展的课题。这些可能的课题来源。那么在选好题目之后,我们如何系统地做课题?

要鼓励孩子从“有想法”到“系统地表达”

在初一的时候,我是参加本次活动年龄最小的学生,我参加过很多学科竞赛,但却从未做过课题,也没有真正接触过做学问。

刚开始,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以为做课题就是发几张调查表,统计一下结果就可以了。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从选题、检索资料、写开题报告,手把手地教会我做学问的方法。

渐渐地,我有了自己的思路。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我不仅像往常那样在互联网上查找,而且学会了到大学图书馆里检索专业论文和文献。

写开题报告过程时,我发现从“有想法”到“系统地表达出来”之间的距离竟然这么大。我深深地体会到写开题报告就是厘清思路、确定下步方向的过程。

当我在开题报告会上,边播放PPT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成就感。

行前,我将自己的思路整理成问卷,一共设置了十余个问题,排版好后打印下来,准备到国外一一派发。从背景调查,到方法模型设计、实验与结果分析,再到研究报告撰写,做课题需要一步步完成。

首先是背景调查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知道有没有人做过相关的课题?别人是怎么做的?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一般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你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在背景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课题的研究背景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二是方法和模型设计

在这一步里面,我们需要针对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去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数学模型,我们也要注意明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是什么?自己要研究什么?

在设计好方法和模型之后,我们来到了第三步——实验与结果分析

我们需要开展实验,并且把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整理出来,分析自己能得到的结果,看一下这个结果和我们的假设是不是符合的?

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这一部里面,比较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去验证和分析课题中自己设计的方法是否是可行的。

在分析完结果之后,我们来到了第四步研究报告撰写

在这一步里面,我们需要把课题的背景、自己所用的方法,还有实验和结果,都以一个比较规范的形式写下来,变成一篇研究报告。

我们需要用清晰的、有逻辑的语言去描述自己所做的每一步,也要用数学的方法去把自己的模型的公式写下来,在做完这4步之后,就到了课题的总结阶段了。

我们会回顾课题总结里边的每一步,并且把每一步中的一些小细节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这样子一个课题就完成了。

创新是一个见招拆招的过程

不同学科、不同方向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需要我们随机应变、勇于尝试新方法,即使一时没办法解决,也不能就此放弃。

当时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独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地在美国佛蒙特州。这是我第一次在无家长陪伴下独立出国,并且为期一个月。老师告诉我们这次活动非常有挑战性、也很艰苦。

由于住在寄宿家庭,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处理;白天是一整天的科考和课题研究,自带午餐,晚上回到住宿地还要整理资料,准备第二天的行程,除了周末基本没有多余时间派发问卷……

在夏令营活动时,我见缝插针地寻找机会,进行问卷派发和访谈。有时候参观农场和有机菜园,我便跟农场主们了解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资源。

为了更好地做课题,在国内,我储备了大量与课题及环保相关的英语单词;我把调查问卷翻译成英语,准备尽量多的提问问题。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地广人稀,在街头很难碰到一个人,更别说碰到肯做问卷的人,这迫使我克服腼腆性格。

我寄宿家庭的主人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带着我拜访了她几乎所有的朋友;在访谈过程中,我采访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如佛蒙特大学的教授、州众议院的议员等,有些人的谈话中专业词语很多,我听得有些吃力,于是我用手机录音记下每一个观点,之后再整理。

学会独立,更学会坚持

在异国他乡做学问,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也学会了寻求帮助。

许多时间中与自己独处,我习惯并享受独立思考的过程“在查资料的深夜、在寒风中发问卷的早晨、在实验室桌子前的假期、在评委面前高度紧张演讲的下午……

夏令营里,我们有借阅大学图书馆和电脑的机会,大学的老师们亲自帮我修改调查表,更正了不少不正确的表达方式,也教会我如何利用图书馆查阅、整理资料,如何在实验室做实验等。

短短一个月,我的调研笔记写了两大本。

经过初中三年的课题研究训练,我掌握了不少做课题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撰写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更重要的是,这磨炼我的意志,全面提升我的能力,使我越来越明确未来的方向

例如,在写程序时,我常常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一条条地将可能的错误找出来、修改。有时候实在改不下去了,我也会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会”,直到写完。

进入高中,我做好时间管理:一方面,课内学习高效率;另一方面,我给自己提出新挑战:与国际接轨,用全英文开展创新课题研究。我也会再探索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如果要说这一路上体会最深的关键词,我想是“独立”和“坚持”,独立不代表闭门造车,坚持也不是钻牛角尖。我很喜欢去探索问题、寻找答案,也喜欢跟同龄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碰撞思维火花。

如果大家有想要探索的方向,不妨大胆尝试。探索的路程可能充满艰难险阻,如果能一步步踏实地往前走,相信能收获到不一样的乐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