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忆故乡之饲养院

生产队的饲养院也称队房,是个多功能活动场所,它既是为伺候队里几十头大小牲口的饲养员而建造的住所,又是社员开会的会议室、会计算账的办公室,还是接待来宾吃住的场所。生产队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在这个小小的队房作出,这里实际上是生产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基层单位的重要“机构”所在地,它的功能就好比现在的“政务大厅”、“会商中心”和“招待所”。人们习惯将队房称为饲养院。其实饲养院包括生产队的整个建筑群,除了队房外还有牛马圈、车筒子、草房、库房、农具库、粮库等,生产队全部家当基本都集中建在饲养院的周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民公社成立到八十年代初存在了二十多年。

故乡生产队的饲养院最初就建在村子正中一条水渠畔的几字形内,坐落在深沟 渠沟中游坐东朝西的几字形内。深沟渠沟从村北东西见子梁的交子沟发源向西顺坡而下到了中游拐了个弯朝东向南又顺坡向西流入涂河。故乡的饲养院北、东两面靠坡,西面是一溜排房,既是饲养房又是队房。饲养院(队房)的北面是场面,南端紧挨院边有个大车棚,东面是牲口们的居所,再往北就是存放粮食的仓库、农具库。农具库房里分类放着播种、秋收、碾打之类的犁耧耙杖、叉耙连枷等农具及车上的套绳等物品;牛马圈南墙外面间隔栽着十几根木桩,天气晴好,牲口吃饱喝足或劳作之后,常常被拴在木桩上卧着休息;南端,是积攒起来的粪堆,再南端紧靠渠畔就是一棵几百年的老槐树。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大概有三、四千平米,连同场面占地面积将近一万平米。到了六十年代后期,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几字形内的这些建筑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求,所有房屋倒塌流烟,门窗旮旯板翘失去了遮风挡雨的功能,已没有维修的价值。

1972年过罢大年,经过队委会的统筹安排,计划土建工程解冻后立即开工,春耕前完工,木工夏锄结束后开工,秋收前完工并进行修缮。那个年代农村还没有砖瓦,房屋都是土木结构。土建工程奠基开工后,安排清一色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打墙,十几个小伙子起早摸黑撅死砍活仅用半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木工因为生产队木匠多,开工后师傅们也是起早摸黑赶工期,进度也很快,椽檩柱棒周正的安排用在队房和办公室上,圪溜把弯的就留用在牲口棚圈上,不久就上梁、压栈完工了。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西北角是队房,往东依次是骡马圈、草房、大场面;队房往南依次是牛圈、车筒子、库房、会计办公室。大院内间隔载着木桩用于栓牲口。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着急忙慌的等待搬迁。这次“政府”搬迁,由于安排部署得当,全队男女老少全出动,孩子们也跌跄不拦帮着拿东西,仅用几天时间在秋收前完成了搬迁任务。新的饲养院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队房宽敞明亮,会计也搬到新建的办公室。生产队饲养的大牲口有牛、骡、马、驴四种。每头牲口都有名字,耕地、耙地、耱地、用牛;种地、碾场、拉大车用马和骡子,拉碾子、石磨用驴。因为牲口是那个时候名副其实的生产力,生产队对饲养员的挑选就很严格,挑选的饲养员要大公无私、吃苦耐劳、对工作有责任心,还要有喂养经验,对牲口有爱心。饲养员还有个职责就是根据生产队长安排了人的工作后,凡是涉及用到牲口的,牲口们拉车、拉犁、拉磨等“工作”就由饲养员“量才使用”。

我们队的饲养员,勇于吃苦,在当饲养员期间,由于能够吃苦,精心喂养,队里的大小牲口膘肥体壮。而且繁殖也快,成活率高。特别是繁殖了十几头体力强壮的骡子。。三个饲养员除回家吃饭外,白明黑夜就坚守在饲养院,负责牲口们的“吃喝拉撒睡”。最苦重的是铡草,几十号牲口的草每天需半天时间铡完,然后才能端上这些功臣们的“餐桌”。因此饲养员也就成了饲养院的“常驻代表”。

饲养院作为会议室,大会小会都在这里开。大会就是全队男女老少都可参加的社员会;小会是由生产队长、会计、民兵排长、贫协主任、妇女队长、团支部书记等组成的队委会。会议都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由于饲养员都是男人们担任,收拾的不勤称,炕上灰土麻生,地下柴杂落草。房子被烟熏的黑窟旯窍。一遇开大会,只有两间大的房子里,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炕上坐的,地下圪蹴的,门外站的,挤满了人。在炎热的夏季会议就在队房的大院内开。农村人时间观念不强,会议开始了还有人得铃打滥进入会场。生产队里五麻六乱的事多,社员们大都没文化,遇到矛盾不会委婉沟通,有些事噘红杠脸吵上半黑夜也定不下来。虽然争吵的脸红脖子粗,但都是为了集体的事,过后有说有笑互相之间谁也不计较。大多数会议要开到后半夜才能散。我虽然在民校教书,有几年还兼任着队里的会计,因此大会小会都得去参加。每次开会早早去了在炕圪崂找个地方睡下,半醒圪雾不一会就睡着了。睡梦中经常被吵闹声吼醒。散会后等饲养员铺炕叫醒时,清坛利静就剩我一个人了。

饲养院作为生产队的招待所,经常要接待下乡检查工作的各级领导。记得七十年代前后,由于交通不发达,每年回县参加三干会、四干会的大小队干部途经这个交通要道时,都要在这里住宿。每年的深秋是饲养院最热闹的地方,因为从春到秋人们劳动都比较分散,到了收完秋打场时所有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了,男人们哼着小调、吹着口哨铺场、扬场碾打,女人们坐在一起呱吱流沿有说有笑切谷穗,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声响彻上空,看到金光灿烂一堆一堆的粮食,尽情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冬季的饲养院是大人娃娃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饲养院暖和,二是来到这里打塌嘴人多、红火。

回想那时的饲养院,让人能体会到老前辈们肩上的责任和劳动的艰辛,让人对大集体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农耕文明肃然起敬。它体现了那个年代中国农民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大公无私、吃苦耐劳、团结互助、以社为家、忘我劳动的崇高品质。生产队的饲养室,成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永恒的回忆。

(0)

相关推荐

  • 保定有一种回忆,叫牲口棚里的往事

    在机械耕作的今天,想起儿时的牲口棚就只是成了追忆. 我清楚地记得,自从合作社改建成生产队之后,每村每队都建起牲口棚养起驴马骡牛来,套上木车拉土送粪.犁地或收获庄稼,因此,牲口棚不但是这些畜力的生养栖息 ...

  • 难忘饲养院

    难忘饲养院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牲口是生产队里的一支"生力军",拥有几匹雄壮威武的骏马和几头壮牛,才能耕种大片的土地,收获更多的粮食.牲口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是生产队的宝贵财产.自 ...

  • 村口那棵老枣树(翠苑)(吕献)

    2020-11-23 07:31:42 翠苑 2020年5期 吕献 离乡多年,一棵老枣树的影子常常在我的眼前浮现. 老家村口拐角处的空地上,有一株不知年岁的老枣树.它歪歪扭扭的树身足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

  •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碾场”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38期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碾场" 文/杨传勇 在我小时候,麦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每个生产队一个,各占村之一隅.我们村共六个生产队,一队二队的在村东 ...

  • 家乡纪事(5)—— 5号骡子3号驴

    每每提起生产队时期的陈年旧事,就会想到队里的那两头最得力的牲畜--5号骡子3号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是以生产队为基础集体经营的.每个生产队都建有一个很大的牲口棚,养着牛.驴.马.骡子等几十 ...

  • 赵小明 | 牛年忆耕牛

    人类对牛的敬重与生俱来,文人对牛的赞颂诗文多如牛毛,农人更是把牛视作宝贝,精心饲养,远胜于当下人对宠物的珍爱. 生产队集体化时期,每个小队最大的建筑物就是饲养室.饲养室里有足够的空间,摆放着整齐的牛槽 ...

  • 【远方•夜读】辽宁《饲养室的故事》作者•刘仲军 主播•孙春苓

    饲养室的故事 文/刘仲军 老光棍李德顺这会儿一点也不寂寞了,有一驴一马两个骡子,五头牛作陪,还有狗蛋,石头,碎猴,黑娃四个小光棍晚上陪宿,虽是茫茫长夜,也是鼾声如雷,睡得十分香甜. 德顺的祖籍河南郑县 ...

  • 【远方•夜读】安徽《饲养兔子》作者•马洪星 主播•孙春苓

    饲养兔子 文/马洪星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国家农村政策有所调整,允许农户家里饲养一些猪.羊.鸡.鸭之类的畜禽,作为家庭副业补贴些家庭收入.因此,有的家里饲养了小猪仔,有的家里饲养了小羊羔,都是三三两 ...

  • 【远方•夜读】山西《往事漫忆》作者•刘凤凯 主播•噶玛曲措

    往事漫忆 文/刘凤凯 我母亲出生长大的地方是一个靠山的小村庄,叫郭家地.村后数里外,有一座壁立千仞的山岩,因色泽鲜艳夺目,不知从何年何时起,就叫红岩.由是弥渡上片村落统称红岩乡,乡镇基层组织所在地就是 ...

  • 夜读·王安忆|《红豆生南国》:我们该怎样与城市和解,绅士味十足的“杀手里昂”

    人生那么短, 何不多读一本好书, 让自己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红豆生南国> 近来,王安忆又出了一本书,这次是一本中篇小说集,名字清新,叫<红豆生南国>,取自收录的三篇小说中的第二 ...

  • 【远方•夜读】贵州《故乡的情缘》作者•赵杰 主播•开心果子

    故乡的情缘 文/赵杰 无一例外,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离开了,心中就有了乡愁. 文人把乡愁,思恋,乡音,乡情倾注于笔端,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情感. 我没有文人的才华,但是心里有情感,用朴实的词语,絮絮 ...

  • 【远方•夜读】总社《别故乡》作者•小小 主播•清风一絮

    别故乡 文/小小 诉不完童年旧事 又要远走 没喝醉故乡土酒 却不能逗留 邢江河畔 一棵棵 像极了母亲的老柳 挡不住岁月如梭 流水悠悠 古城墙的灰 掉了又补 少小离家 一转眼 又几十个春秋 蝶恋花海 好 ...

  • 【夜读】在故乡失眠|麦秸

    在故乡失眠 习惯了江南的桨声灯影 老街上,夜色压低了屋檐 脚步夜归,高跟鞋踩入青石板的缝隙 台门里弄的鼾声,一个北人 习惯了水晕的走动 与泛起的呓语,枕河而梦 借一把夜色和星光,扬鞭赶马 让山川,河流 ...

  • 【远方•夜读】天津《故乡行》作者•任辉 主播•开心果子

    故乡行 文/任辉 秋天,不仅有收获的喜悦 ,也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意,更有秋天如黄叶般摇曳的情思.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不然怎么会有"家在梦中 ...

  • 【远方•夜读】河南《故乡的老槐》作者•蔺宗海 主播•越君

    故乡的老槐 文/蔺宗海 我要变成一滴雨 去亲一亲故乡的老槐 老槐皴裂的树皮 那是父亲沧桑的容颜 我要变成一束风 去吻一吻故乡的老槐 槐花整嘟噜的香艳 那是母亲的奔放而含蓄 我要拔一根老槐坚硬的刺 挑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