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世界顶尖大学校长演讲:世界急缺8种特质的人!
3月28日举行的《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东、西”融合》分论坛,探讨全球化时代如何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借鉴别国高等教育之长。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校长拉克什曼·迪萨纳亚克(Lakshman Dissanayake)、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Eric Labaye)、韩国延世大学校长金用学(Kim Yong-hak)、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英国考文垂大学副校长大卫·皮尔斯伯里(David Pilsbury)、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温斯顿·索伯义欧(Winston Soboyejo)、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彼得·图法诺(Peter Tufano)、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等来自亚洲、欧美一流大学的校长,分享教育国际化和东西方融合的理念、思路和案例,探索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论坛由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国际董事总经理李昕主持。
何为一流大学?
本场对话首先围绕“一流大学”的定义展开。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认为,一流大学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眼光更加长远,不会轻易地随着社会产业的瞬时变化做出反应,而是对未来有更长远的思考。第二,能够对国家和民族作出最重要的贡献。第三,具有广泛的全球影响力。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Eric Labaye)心目中的一流大学,则需要具备卓越的文化、杰出的研发创新和完整的生态链。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温斯顿·索伯义欧(Winston Soboyejo)和韩国延世大学校长金用学(Kim Yong-hak)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培养能够改变世界的杰出人才,积极参与解决区域和全球的问题。
具备哪些基本特征才算得上世界一流大学?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八位校长给出了八种不同版本的观点,可谓是:一流的内涵是丰富的,这也为培养未来一流优秀人才指明了方向!或者说,世界急缺8种特质的人!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校长拉克什曼·迪萨纳亚克(Lakshman Dissanayake)认为:
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高品质的教育、跨界互联互通、本地社区产业合作”;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Eric Labaye)看重:
“卓越的文化、杰出的研发能力、完整的生态链”;
韩国延世大学校长金用学(Kim Yong-hak)认为:
应该“培养能够改变世界的精英,并积极参与解决社会和全球问题”;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评价标准是:
“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教授、一流的设施”;
英国考文垂大学副校长大卫·皮尔斯伯里(David Pilsbury)认为:
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对世界作出贡献”;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温斯顿·索伯义欧(Winston Soboyejo)给出的标准是:
“提供思维领袖、对社会产生影响、促进创新并拓展知识边界”;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彼得·图法诺(Peter Tufano)高度评价:
“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则认为:
世界一流大学“具备更长久的思考维度、对本地的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有非常好的全球影响力”。
除了认定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不尽相同,东西方教育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巨大差异。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以西方学生偏爱间隔年(gap year)和中国学生善于作笔记为例,表示需要深入分析东西方学习行为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不能简单地评判对错。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校长拉克什曼·迪萨纳亚克(Lakshman Dissanayake)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传统上来讲,亚洲大学生是比较沉默的。从学校的角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大家都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参与学校考试的竞争。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把文化引入到学习的环境中,而不仅仅传授知识。我们也非常注重创新精神,在我们的大学,既有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学习管理系统等一些互动学习方式已经放在我们的教学工具包当中。”
考文垂大学目前60%的学生来自英国,40%的学生来自海外。英国考文垂大学副校长大卫·皮尔斯伯里(David Pilsbury)认为,这反映了英国的教育非常具有吸引力。
“我们有150多所大学,我们的大学有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能力,很多东方大学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这样能够引入不同的想法,这非常关键。我们必须挑战教授、挑战现有的思维,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挑战教授的想法,互相挑战对方的想法,这是大学的根本特点。”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温斯顿·索伯义欧(Winston Soboyejo)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大学应该关注可持续性,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并且需要用它来激励更多的研究。我认为所有大学都要参与到跨学科的研究中,找到一些新的想法,找到一些新的政策,在本地和全球建立循环经济,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Eric Labaye)等西方校长回应道,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教授相互挑战、共同成长,这对大学教育至关重要。
大学的使命与挑战
拥有150年历史的科伦坡大学,目前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校长拉克什曼·迪萨纳亚克(Lakshman Dissanayake)表示:
“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的课程应该如何调整才具备可就业性,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一定要更加关注这个问题。教育是为了就业,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必须直面这个问题。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企业家精神。如果要解决就业问题,我们也希望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企业家,这样可以和工业界、和私人领域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韩国延世大学校长金用学(Kim Yong-hak)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此前大学控制了知识产生的权力,通过知识来传播知识。但是,现在这种垄断已经结束了,政府和其他的机构都在生产知识。所以我们失去了这种垄断的权力。二是寿命的增长。如果人类正常寿命达到100岁左右,那就意味着他们大学毕业之后还可以再活8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知识的更新又是非常迅速的,我们教的专业知识肯定会过时,这是老龄化带给我们的挑战。三是就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很多工作岗位的流失,学生毕业以后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所以他们希望我们降低学费,这就是数字革命。”
相对而言,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Eric Labaye)更加乐观一些:
“谈到当今的世界,比如老龄化、比如技术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当然,教育本身也在全球化,而且在经历技术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挑战就是要更快适应课程的变化,对于大学的影响力和宗旨我从不怀疑,只不过我们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来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
应用日益广泛的网上教学,既是机遇也被看作挑战。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彼得·图法诺(Peter Tufano)说:
“我是商学院的院长,网上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都可以借助网上教学展开。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并嵌入大学的战略设计中,一旦制定,则坚持到底,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东西。”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大学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认为:
大学课程学习固然是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同时,校园生活在塑造一个青年公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应该被低估,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杨斌指出,越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越应该强调对本地的根植,大学应该追问自己培养的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本国的国情。
杨斌提出,在知识传播有了更多选择的时候,大学更应反思大学生能从大学带走的最重要的产出是什么。“很多时候学生们拿着一张成绩单就走了,但我想说的是,校园生活对一个18岁至22岁的人产生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在他看来,易得的知识越多,人和人之间的讨论就越有价值。现在的网络课堂,还需要补上社区学习这一课。
英国考文垂大学副校长大卫·皮尔斯伯里(David Pilsbury)和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彼得·图法诺(Peter Tufano)也表示,大学应该更加关注“人”的教育。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则坦言,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
随后,论坛嘉宾以可持续发展、在线教育和工程教育为切入点,更加具体地阐释各自学校的教育理念。
关于可持续发展,韩国延世大学校长金用学(Kim Yong-hak)认为:
未来大学的任务将会改变,可持续发展会成为首要任务,而教育和研究都将服务于这一任务。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Eric Labaye)将大学未来关注的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他认为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各个学科,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培养中。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彼得·图法诺(Peter Tufano)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学院和学科必须协同合作,共同解决人类面对的问题。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温斯顿·索伯义欧(Winston Soboyejo)则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激励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列举了清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和研究。他特别强调,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育者应该言传身教,示范作用比单纯的传递理念更有力量。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校长拉克什曼·迪萨纳亚克(Lakshman Dissanayake)表示,在线教育为渴望学习但是无法进入大学的群体提供了机会,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埃里克·拉巴耶(Eric Labaye)、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温斯顿·索伯义欧(Winston Soboyejo)和英国考文垂大学副校长大卫·皮尔斯伯里(David Pilsbury)都认为,作为解决问题的学科,工科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跨学科合作。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指出:
“工业界如何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是当前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同时,工科教育也要注重工程伦理方面的教育。 ”
杨斌:学生丧失本土文化认同,这是令大学校长睡不着觉的问题
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会”的“大学校长对话”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谈到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特征、东西方大学生差异、大学教育的忧虑、可持续发展以及工程教育五个话题。其中,杨斌表示,学生丧失本土文化认同,这是令大学校长睡不着觉的问题。
一
谈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特征
第一,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比很多其他的学校思考的维度上更长久,不会轻易地随着社会产业瞬时的变化马上就做出反应,世界一流大学有更长远的思考。
第二,能够对本地的国家和民族有最重要的贡献。
第三,是有非常好的全球的影响力。
二
谈东西方大学生差异
第一,在时间规划上,亚洲和英美学生有不同的偏好。
英美学生能够将实践融入自己的生活,很多本科毕业生愿意花一段时间工作以后,理解自己要什么,缺什么,然后再选择继续深造。
亚洲学生则会一口气读到最高学位,这有好的一面,但从校门到校门的教育,会使得学生缺少一些来自生活与实践上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亚洲学生喜欢记笔记,做练习,关于这一点,我看到很多批评,但是我想说的是,恐怕不能这么简单批评。很多亚洲学生,以中国学生为例,他们非常愿意在自己头脑中反复过几遍,希望自己提出来的主意是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是上来就是比较浅、比较直接的东西,其实这是文化层面上的东西,不好说这是对还是错。
三
谈对大学教育的忧虑
今天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看,由于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技术的出现,知识传授有了更多选择,这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思考,到底大学生毕业后从学校带走的最重要的产出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拿一张大学的成绩单就走了,但科目分数只是告诉你大学学习中最主要的成绩。
我今天想说的是,越是在容易得到信息的时代,校园生活给18到20岁年轻人成长产出的东西中,看一个东西从A传到B,这不是大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社区存在,大学有没有把这部分拥抱,或者更丰富?这是大学应该补上的。
此外,在今天越发全球化的时候,其实越应该强调对本地的根植,今天拿到一个中国身份证的中国大学生就真正了解中国国情吗?今天的大学在文化认同方面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如果学生在读完中学以后文化认同丧失了,这是今天大学睡不着觉,或者说校长睡不着觉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四
谈可持续发展
最难的,尤其是老师这个环节,很多时候,老师所传递的一些想法,如果不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间,我觉得所造成的对于学生的反面影响是更大的。
也包括我们,是不是真正做你相信或者传播的东西,从这一点上来说,教育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比较起其他的机构来说,本身的示范作用显得非常要紧。
比如,在学校里面很近的地方是不是不应该再用比较有污染的交通工具?当然是不应该再用这样的交通工具的。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光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没有力量的。
五
谈工程教育
影视剧经常反映一个社会的共同认知,但现在的影视剧中很少看到主角或配角是一个工程师,或者跟工厂,跟制造有关的角色,现在的影视剧角色要么跟金融有关,要么跟交易这类的有关。其实这很说明问题,说明工业制造界不那么吸引人,没有能够在把优秀的人才或者合格的人才吸引进去,其实这非常值得反思的。
如果今天,一个好的中国的强大的工业缺少最好的人才进去的话,不管怎么教育,教育完了以后转向别的行业,对于工程教育来说是很有杀伤力的东西。
第二就是工程伦理的东西,我们总是看到西方的科幻电影当中出现一些怪人,类似奇异博士这样,其实工程师也是如此。工程师需要对环境,包括对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些根本性的了解。比如要不要盖一个大的建筑物,让人在这个建筑物里面显得很渺小,这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来源:搜狐智库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彼得·图法诺:
未来商业人士必备的四大品质
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 彼得·图法诺(PeterTUFANO )举行媒体见面会。
牛津商学院作为目前世界第二的商学院,在近年来获得了校友高度评价,在全球取得了高度声誉。现场,彼得·图法诺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Peter Tufano:首先是学术能力,学生必须有能力掌握大量的信息,有读写和表达的能力。第二是领导力,因为作为商学院,我们培养的是一个领导者,不仅仅是公司内,甚至是一个社会体系当中的领导者。我们通过学术文章、面试表现和推荐信来观察学生的领导力。第三我们非常喜欢多样性。我们不强调选取特殊群体,无论你的性别、国籍、背景还是思维模式。综合考量,我们更加喜欢有思维能力、学术能力和领导力的学生,这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多样性。
未来商业人士要有哪些品质?
Peter Tufano:我觉得如今企业精神已经非常普遍,今天每个人其实都在做这件事情,无论你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比如大学以前的课外活动是运动艺术,但是今天变成了创业。
我认为有企业家应该有四种必须的品质,其实也是现代每个人所必须的。第一,关注别人的需求,第二,了解如何处理失败,第三,掌握项目能力,要明白项目是有节奏感的,很可能会转一圈回到原点。这就是我所总结的。
我们此前和美国苹果公司进行合作,但是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企业家,而是通过这样的合作让他们了解到一套技能或者最珍贵的企业家品质。因为这是未来工作中必须要有的品质。
中国企业出海:如何进行全球化管理?
Peter Tufano:这个问题是我们尤其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各国企业都在走向世界。所以我们的学生构成是非常多层的,有些人不仅是把公司带出国去,自己本身也是国际化的人才。比如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我并不是在英国出生和长大,但是我现在却在英国领导这样一个商学院。
企业出海第一点是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理解,举个例子,在美国如果您要说Table Something,它的解释是我们暂时不想谈这个问题,但是在英国的意思是我们要开始谈一下这个问题。所以作为世界级的企业玩家,应该首先明白具体的游戏规则。
第二点,本地化非常重要。如果一家企业想在另外一个国家进行商业活动,你必须了解当地的顾客需求和心理。在这里我要强调,现在很多企业非常心急,欲速则不达。在进入当地之前,应该先做一些多元文化的培训,让企业内部更了解全球多元化的商业环境,做到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才能知道如何制定策略,互相合作,和谐相处。
职场人如何迎接AI的挑战?
Peter Tufano:对于AI,我们是喜忧并存的。未来文件审议类等比较耗时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在一些高耗脑的职业,比如律师、医生、商业领袖等等,AI还是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要让现在的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比如在AI招聘的过程中,如果你不加区分地把数据录入,AI会不加区分地做出选择,因此雇主要用更加公平的方式设计人工智能。
未来,AI一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失业,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让人控制机器,而不是让人受制于机器,教会人们运用科技,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我们有学生基金会,是基于企业、专家和学生的三方结合。一方面给学生相关的机会,让他们与最顶尖、最热门的公司和专家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团队会对企业的工作进行支持。学生从中学到东西,企业也从中获取帮助,所以是双赢的。
关于家族企业
对于有记者提问中国“富不过三代”的问题,彼得·图法诺指出,“富不过三代”这句话虽然精彩,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它的事实意义到底有多少。
在西方,家族企业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他们现在也面临着像人员复杂,决策等问题。比如谁在家族企业中担任什么职务,占比重多少,所有权问题等等,这些都值得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人去学习和借鉴。
其实,家族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活动当中占有特别大的体量。它的显著优点是:除了重视经济效益,还非常重视社会效益。所以我们一直关注家族企业,对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是我们商学院的重要任务。
来源: 博鳌亚洲论坛 齐心
延伸阅读
顶尖大学校长博鳌对话:
培养工程人才应重视跨学科教育
什么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在博鳌论坛一场对话名校校长的论坛上,来自中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大学校长一致认为,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很重要。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我们总是看到西方的科幻电影当中出现一些怪人,比如'奇异博士’这类的东西,工程师就是需要对很多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有时这些想法甚至会比较奇怪,比如要不要盖一个大的建筑物,让人在这个建筑物里面显得很渺小。 这些都需要包括对环境、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些根本性的了解。 ”
杨斌校长指出,中国工业还缺少顶尖的人才,这就为工程教育提出很重要的课题,怎样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工业界。“如果教育完了以后,人才找不到工作或者都转向了别的行业,那么就说明我们的工程教育并不成功。 ”杨斌说。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去年刚刚履新的新校长拉巴耶(Eric Labaye)曾是一位出色的电信工程师,后来转入麦肯锡并工作长达33年,如今拉巴耶成为法国这座历史名校的掌舵人。
去年11月,刚上任两个月的拉巴耶校长就来到中国访问,不仅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浙大等多所中国名校共同开设联合培养项目,进一步开展物理、化学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此外,他还率领该校信息学院团队参观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加强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方面的合作。
拉巴耶在博鳌论坛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工程学科包括很多学科,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学、甚至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等等,并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是跨学科的,而且内涵仍在不断扩展。 ”
他认为,在现实教育中大学应加快适应这种跨学科的趋势,比如提供更好的科研项目的方式,实习的途径,体现社会责任,给学生一种学习的体验,培养学生成为领导人,不仅成为工程师。 “我们不怀疑学校的影响力,但我们需要更快的速度来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 ”
拉巴耶上任后最迫切的任务是为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基金会筹款,目标是5年8000万欧元。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Winston Soboyelo也赞同工程教育必须采取一种跨学科的方式,对于工程的教育不仅要加强核心课程的内容,同时也要提供研究的机会,强调团队合作等等。
英国考文垂大学是综合排名全球靠前的理工科大学,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843年考文垂设计学院,该校在汽车工程和汽车设计等方面非常有名。 英国考文垂大学副校长David Pilsbury强调除了跨学科以外,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非常重要。 Pilsbury校长说道:“比如我们会让学生利用机器人和人机交互方面的知识,来设计一个人机互动的产品,比如桥或者冰箱。 ”
如何培养工业界和制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新成立不久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面向这样一种需求而建的大学,校长是前中金公司CEO李剑阁。
李剑阁表示,现在学校最重要的事是怎样扩充专业。 “扩充的专业有既能吸收以色列的需要,也有能适应全球发展的浪潮。 ”他说道,“我们的合作对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创新型人才方面是有一些特色的。 以色列理工科非常著名的都是出自这个学校,关键是怎么样把他的优势产业和中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
李剑阁介绍称,以色列只有880万人口,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在以色列公司中约三分之二的公司是由该校的学生和校友创业的,在所有以色列上市公司中80%左右的高管来自于该校。
针对什么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在杨斌校长看来,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比很多其他的学校有更长远的思考,不会轻易的随着社会产业的变化瞬间做出反应;第二,对本国有最重要的贡献;第三,有非常好的全球的影响力。
拉巴耶校长认为,卓越的文化、杰出的研发创新、完整的生物链和产研的结合等能力,才能令大学具有吸引力,从而吸引全球最好的学生来学习。
牛津大学商学院院长Peter Tufano表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种卓越的承诺,批判性的思维,以及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新的思想要进行开放,而不是执着某一种思想,必须要发挥影响力。(第一财经)
来源: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综合自博鳌亚洲论坛、人民视频、清华新闻网:亚洲大学联盟秘书处、搜狐智库、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