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人物】舒耀钧传记

舒耀钧,字士陶,1913年2月10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甘草坨村。1917年随父母迁居法库县城内。1921年至1927年,在法库县第三两等小学堂读书,六年毕业。

舒耀钧

1927年于高等小学毕业后,舒耀钧因家贫无力升学,到法库城内私营德顺兴粮栈任店员。在该店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会珠算,为后来从事会计工作奠定了基础。不久,粮栈废业后,经同乡长辈一法库县地方储蓄会副经理刘会文的推荐,到县地方储蓄会任店员,从而结识地方储蓄会会长陈丹林,陈为舒命字为士陶。陈丹林为当时法库县的名士,其门下士刘商(字衍瞿)为县储蓄会的文牍员。在刘商的指导下,舒耀钧利用业余时间,读诗文,并临写魏碑、刁遵墓志铭及汉隶张迁碑等。因之,习以为常,勤奋学习,虽至老年,乐此不疲。

县储蓄会废业后,舒耀钧得到了陈丹林的提携。1930年春,法库县长吴常安在辽宁省政府的指令下,着手组织编修《法库县志》。吴常安召集县署各部门负责人及各界知名人士研究县志编纂事宜,并公推陈丹林为总纂(主编),即时成立法库县志编修馆(馆长由当时的教育局局长方璞山兼任)。县志编修馆除馆长、总纂、协修外,还有1名编辑。2人担任征访员,舒耀钧和段显廷担任缮写生。县志编写工作开始后,采访和编辑工作全面开展。同年冬,县志稿编辑工作基本完成(脱稿)。由于县财政当年无力拨付巨额印刷费,所以预定于1931年筹款再行付印。预计发行500部。1931年秋,县财政为脱稿的《法库县志》拨款2万元,正准备派人赴省城沈阳印刷之际,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第一部《法库县志》没有印刷出版,是修志人员的一大事,是法库县的一大损失。

1932年,舒耀钧经其好友刘商的推荐,任法库电灯厂文牍员。在日伪当局统治下,在电灯厂(又称电厂)工作了1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舒耀钧与全体员工奋力护厂,保持了对县城的供电。1948年初,因无煤,电厂不能发电,舒离开电厂。

1949年8月5日,舒耀钧应邀赴上海,协助友人陈景良筹建药店,未办成。1950年1月5日,舒耀钧返回沈阳,到健宁西药房助理业务。1951年起,在健宁西药房任记账员。1954年5月,药房废业,舒回到法库县。1954年12月4日起,在法库县药房(后改为医药公司)任会计。1974年12月10日退休。

晚年,舒耀钧坚持文学创作,自号“乐亭老人”。写有《七十年见闻散记》1册;诗集有《怀人堂吟稿》1册。1997年,舒的作品《惟有富强能雪耻》(七律二首),入编安徽太白诗社出版的《回归颂》典籍中,从而首次步入全国诗坛。1999年,诗刊《晚芳诗苑》(之八)收录舒的诗作9首:《春日杂咏》(七绝)4首;《游二龙山》(七律)4首;《放歌行》(古体诗)1首。2000年,诗刊《晚芳诗苑》(之九)收录舒耀钧的诗作9首:《端午节南山纪游》(七绝)4首;《山城新咏》(七绝)4首;《端阳节吊屈原》(七绝)1首。2001年,江西省九江市匡庐诗社的诗刊《匡声诗词》收录舒的作品2首《咏怀南京》(七律)1首;《声讨邪教》(七绝)1首。2002年,北京《类编中华诗词大系》选录舒耀钧的诗作《游辽宁法库二龙山》(七律)4首。在诗歌创作方面,舒耀钧已成为老有所为、大器晚成的诗作者。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