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愚公,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外出的道路。为了出行方便,愚公带领子孙们挖山不止,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退却。愚公这种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村民,更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命令两个大力神,将一山背到朔方东部,将另一山背到雍州南部。从此,愚公壮举名扬千古,愚公精神流芳百世。就在清末,邢西城计头的押石村村民安进宝,曾经带领子孙自己动手挖石头盖房,用了二十年时间,建起了东安大院,演绎了近代“活愚公”一剧!说起安进宝,他是押石村东安先祖安玘永之孙。安家自从路罗镇杜彬村迁移到押石村以后,白手起家,种地栽树,不辞艰辛,艰难生活。一家人住着低矮漏雨的草房子,由于孩子多,显得更加拥挤。清朝后期,60岁的安进宝经过勤俭持家,积蓄了一些财富,便产生了盖一座庄院的念头。由于他走南闯北,见识广,志向高,又是村里有名的好石匠。因此,他决计要盖房子就要盖出个样样儿来。一天晚上,他招呼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大孙子20岁,小孙子18岁)商量盖房之事。首先,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儿子说:“想法很好,就是咱自己没有平坦的地方,再说建一个大院,需要很大的地方,咱没有。拿钱买,别人不一定卖。就是有人卖,咱也没有那么钱!”二儿子说:“盖房需要石头、木料、用人,咱石头场又那么远(离村大约二华里),采石、运石要费很大的劲,花很多钱,按咱现在的实力还不中吧!”老安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我也想过,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儿。地方就选在房后面山坡上,虽然陡但可以挖,挖出的石头可以垒后墙,砌裡子(墙的内面),省了采石、运石费;另外上下都盖楼,房子多了却占的地方少,又少花了钱,两全其美”。老婆说:“用多少人,该花多少钱?”“咱尽量少用人,自己盖,分段盖,先盖下房,住进人后,再盖配房、上房” “那盖到驴年马月了?”“别着急,慢慢来,我们盖不起,还有孙子,再有重孙子,总会盖起的。盖房主要是修根基出渣费点劲,要担到前岭上较远,看看你们兄弟两个有没有信心了。”弟兄两个觉得父亲考虑得这么周到,心里很高兴。“爹,你放心吧,大事解决了,这点小事看我们的了!”两兄弟说。“还有我们呢!”两个孙子说。“好,好!我还有想法呢,盖房还需要木匠、铁匠,你们兄弟俩各派一个孩子学木匠、一个孩子学铁匠,到盖房时,木匠活虽不精,咱还要请个好木匠,帮他干,技术也就学精了!”最后,全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盖房的信心!盖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自己盖,需要坚强的毅力。光绪七年十月秋收后,东安大院动工了。安进宝带领全家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农忙季节种地,农闲时盖房。挖根基是最难的事,在不发达的清代,没有车,更没有炸药。石渣用䦆头刨、锨装,担子挑。一担一担担到200米外的山岭上 。石堆起,成了一座小山。俩儿子不知担了多少趟,腰都担弯了,反正挖根基用了6年!起外墙石头、石板、运石用了3年,下房从盖到住进去,用了3年。配房盖起用了2年,上房盖起用了3年,碾棚、碾子、磨、厕所等后续工程又用了3年,直到光绪二十八年春顺利完工!东安大院属于北方标准较高的院落,占地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北楼10间,南楼10间,两厢配房各4间,南房影壁1间。四合院外墙由青石砌成,石灰沙浆灌缝,内墙粘土抹平,墙内有木柱顶梁,梁、檩、椽之间相互镶嵌,房顶内木制框架结构,房顶上盖有青色石板,比较抗震、防漏,冬暖夏凉。窗户上部拱圈多半圆形,门楣、窗棂用木刻花卉装饰,在窗的上部弓形的木棂中间雕刻有“福、禄、寿”字。大门转柱立在刻有寿星、松鹤图案的大理石门墩上。门头刻有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忍为高”家训。院内影屏装饰,雕刻精细、绚丽多彩。院内主房中间路由5台阶大理石条铺成,影壁柱子坐落在圆形柱石上。大门口和下楼外两侧门口台阶都是由大理石砌成的,台阶两边都有白色大理石挡边,相当美观。其中两侧门口都是5台阶路基,大门口到影壁的过道由22个大理石台阶构成。大门外门楼更有讲究,大方美观。安进宝带领全家盖房二十年,感动乡亲们,在盖房过程中,很多亲朋好友、邻居、乡亲都主动帮忙,出了不少力。大院盖起后,安进宝全家高兴极了,把庆典选在老安八十大寿生日那天。5月18日,请来了一班子大戏,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载歌载舞,乡亲道喜祝寿得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第二天,东安大院喜上加喜,安进宝重孙安邦泰喜见贵子。为纪念大院建成,给孩子起乳名叫起房(官名安学诗)。大院落成了,安进宝老了,但子孙们个个成为农活、石匠、木匠、铁匠的高手。他的良苦用心为家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畏艰难、勤劳勇敢的愚公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子孙创业发展!作者简介:安庆敏,男,生于1959年12月,邢台县城计头乡押石村。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最后小编隆重推荐有网购需求的朋友,可以看图扫码下载:
如果喜欢,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