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2)
本篇目录:
**********************************************
621.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
1933~1934年 江西省瑞金市
1933~1935年 江西省黎川县
1934~1935年 江西省于都县
624.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
1938~1939年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
625.马家洲集中营旧址
1940~1945年 江西省泰和县
626.武霖基督教圣会堂
1872年 山东省蓬莱市
627.中兴煤矿公司旧址
1899年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628.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
1942~1945年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629.青岛朝连岛灯塔
1903年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630.曲阜师范学校旧址
1905~1931年 山东省曲阜市
***************************************
621.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
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原为刘氏祠堂,建于1897年,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二厅一井一横一排,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占地566.91平方米。建于1897年,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二厅一井一横一排,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占地566.91平方米。1933年3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瑞金叶坪洋溪刘氏私祠创办。任弼时、张闻天、李维汉先后任校长,杨尚昆、董必武、冯雪峰先后任副校长。学校内设教务处、总务处、教材编审处等机构,开设有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苏维埃工会训练班和高级训练班。课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中共党史、西方革命史、地理、自然科学常识等及各类学术讲座。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学校校址初设瑞金叶坪洋溪村刘氏众厅。不久又搬迁至瑞金县下肖区(今沙洲坝镇)黄竹堪下新厅村。它创立之初定了三条宗旨:一要培养忠于党,忠于工农大众的干部;二要学习马列主义,总结亲身革命的经验,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三要锻炼思想意识,洗掉旧社会带来的脏东西,使大家能适应土地革命战争需要,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围剿”作出贡献。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由张闻天任校长(后李维汉),杨尚昆任副校长,董必武任教育长后罗明。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内设三种类型的训练班:一是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主要培养新苏区包括白区工作人员,学习时间为2个月,约80人;二是党、团、政、工干部训练班,分别设党、团、苏维埃、工会干部班1个,学制为4个月,约50人;三是高级干部训练班,主要训练、培养各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工会派送的高级干部,学制为6个月,约40人。据《瑞金文物史》记载: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首届高级班学员就有来自红军团以上干部和地方少共主要领导干部。其中青年组有:肖锋、厥庭俊、王炳章、谭启龙等9人,年龄最小的赖大超仅14岁,最大者18岁;妇女组有李贞、邱会玉、沈秉烈、彭儒等8人;成人班有罗桂华、余立金、辛原林、王逸群等18人。
任弼时、张闻天、李维汉先后任校长,杨尚昆、董必武、冯雪峰先后任副校长。学校内设教务处、总务处、教材编审处等机构,开设有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苏维埃工会训练班和高级训练班。课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中-史、西方革命史、地理、自然科学常识等及各类学术讲座。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培养了大量革命政治干部,对于新中国党的建设、党政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9年10月7日,叶坪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2.湖坊中共闽赣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
闽赣省军区旧址位于湖坊村老街西路“戏禾场”北侧,原为吴氏家庙。旧址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砖石地面,坐北朝南,面宽14.2米,纵深22.4米,占地面积318.08平方米,外观高大雄伟,具江南清代祠堂特色。
闽赣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建立的一个省。1932年冬至1933年初,中央红军相继攻占闽赣边的建宁、黎川等县。1933年1月25日,中央红军与赣东北红军于贵溪县上清会师。至此,建(宁)黎(川)泰(宁)与信(江)抚(河),闽北苏区均打通连成一片。为了争取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组建闽赣省委。4月22日,苏区中央局致电周恩来等征询闽赣省委委员意见,随即成立中央闽赣省委,顾作霖任省委书记。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委会,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邵式平为主席。5月上旬,闽赣省第一次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黎川湖坊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1933年7月,闽赣省领导机关从湖坊迁至黎川县城日峰镇南津街原邓氏家庙;同年9月,又迁驻黎川德胜关。
闽赣省的区域范围包括现属福建、江西二省的26个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闽赣省境内有武夷山脉,不仅地势险要,物产也非常丰富。由此东进可威胁南平、福州;西出可直逼抚州、南昌;南伸可支持赣南、闽西,北面与赣东北相接,是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扼守如此一块战略要地,必须要具备足够强大的工农武装力量。早在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收复建宁、泰宁后,为统一指挥后方各红军部队和机关,保卫红军主力的后方安全,中革军委决定成立建黎泰警备司令部,萧劲光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3年闽赣省委、省革委甫一成立,便开始着手以建黎泰警备司令部为基础,筹建闽赣军区。1933年6月4日,闽赣省军区正式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由萧劲光任闽赣军区指挥员兼政委,机关驻黎川县湖坊村吴氏家庙,军区领导在此办公居住,第五次反“围剿”许多战役也在此指挥。7月,随省闽赣省领导机关迁往黎川县城。 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简称“红七军团”),是在闽赣革命根据地组建的。这支军团是由红军与地方武装共同组成的:其中的第19师由赣东北红军第11军改编而来,而第20师由闽北独立师、建黎泰独立师和邵光独立团等合编,还包括第34师和1个独立团,萧劲光任军团长兼政治委员,后由寻淮洲任军团长。
闽赣省军区主力部队有: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建黎泰独立师。省军区下辖有:抚东军分区、建黎泰军分区、闽北军分区。地方武装有:闽北独立团、邵光独立团、信抚独立团、闽中独立团,闽赣基干游击队及各县的独立团、营、游击队、赤卫队等。
2019年10月7日,湖坊中共闽赣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3.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建于清末,是一栋赣南较为特殊的“一进两堂三横”式不对称传统民居建筑。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由于都县宽田乡迁驻黄麟乡井塘村新屋组。瞿秋白在此组织了中央苏区最后一次文艺汇演,史称“井塘汇演”。项英、陈毅、毛泽覃、陈潭秋、何叔衡、刘伯坚、邓子恢等和当地军民一起观看演出。井塘汇演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汇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935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离开驻地迁往禾丰镇黄泥村。 中央分局除领导中央苏区外,同时领导湘赣、湘鄂赣、赣东北和闽北苏区的游击战争。中央军区直接指挥红二十四师和6个独立团,管辖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5个军区。主要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安全转移,在中央苏区及其周围坚持游击战争,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成果,保卫中央苏区,等待红军主力在湘西取得胜利后回师反攻,然后恢复和发展苏区。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后,中央分局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认真组织各地群众搞好坚壁清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清剿”,并将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离开中央苏区时留下的7000余名指战员,经治疗还未痊愈出院的伤病员,就地安置在于都、瑞西、瑞金、会昌等县群众家中,给以照顾和保护。 1935年1月28日,红二十四师和独立团与驻守在牛岭的国民党粤军第二师1个营进行激战,战斗失利,红军部队的战斗力遭到严重削弱。这时,国民党军队加紧对苏区进行“清剿”。于(都)会(昌)河两头的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等机关及红军主力采取南北夹击,赣南省机关及部队也被国民党军队余汉谋部3个师封锁在于都南部狭小地区。红军所需要的经费、粮食、弹药等物资供应不上,中央分局与湘赣、闽浙赣苏区的电报联系已中断。纪念“井塘汇演”建造的戏台 夜幕降临,松明子点起来了,明亮的汽灯悬挂在两旁。四面八方的群众冒雨来看戏,中央分局的项英、陈毅、毛泽覃、陈潭秋、何叔衡、瞿秋白等领导同志也都兴致勃勃地来到台前观看演出。三个剧团在热烈的气氛中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其中有话剧《牺牲》、《女英雄》、《菜刀下的营长》等;有舞剧《搜山》、《缴枪》、《冲锋》等;有大鼓词《王大嫂》;还有小提琴独奏、口琴独奏和乐器合奏等。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喝彩声和掌声。夜色渐深,雨也越下越大,但是看戏的领导和群众个个兴致勃勃,舍不得离开,汇演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台上台下高潮迭起。一会儿群众山歌联唱:“想念北上的红军”、“想念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想念亲人红军哥”。一会儿台上台下对唱:“保卫苏维埃”、“保卫土地革命的果实”、“支援红军”。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嘹亮、昂扬、振奋人心。
当年红军大学俱乐部主任,战号剧团的带队人赵品三同志于1962年写下一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1935年2月间火星、红旗、战号三个剧团在苏区于都黄麟井塘村最后一次大型文艺汇演的情景。演出结束后,留守苏区的红军部队,分成9路分头从于都县南部山区出发,分散突围到周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项英、陈毅也于1935年4月初从于都县上坪山区突围转移到赣粤边地区,坚持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井塘汇演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汇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2019年10月7日,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4.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成立,机关驻明德邨4号(现东书院街21号),对外统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成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动员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组织部队集中并开赴抗日前线,大力推动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包括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机关旧址、盐商旧居等。陈列展览运用较翔实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展示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陈列展览共分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南昌成立、组建新四军及新四军后方留守机构、恢复并发展东南地区中共党组织、开展统战工作凝聚抗战力量、领导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等五个部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的保护和利用,为英雄城的红色品牌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南昌市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原为盐商余兴庆的住宅,旧址建于1917年,总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8.2平方米,内有五栋面积相近、法国风格相同的两层半楼房。每栋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砖木结构,木质楼梯和楼板,倒板用木板条加外粉刷(俗称“烂板筋”)做成,屋顶为圆木人字梁顶架,灰色机制瓦(当时的中外合资企业——湖北汉阳华兴砖厂制造“鱼利”灰机瓦)盖顶;外墙体用红色机制砖砌筑,砖的短边一侧阴印法文“WAY”字样。 201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5.马家洲集中营旧址 马家洲集中营:提起重庆渣滓洞和江西上饶集中营,人们都知道是解放前国民党顽固派囚禁和迫害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的秘密监狱。然而,还有一座国民党当年秘密设立的法西斯监狱,人们却知之甚少。这座规模与重庆渣滓洞和上饶集中营不相上下的监狱,就是后来被称为“江西渣滓洞”的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政治诱降,本来就是被迫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国民党顽固派日益转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国统区的江西,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熊式辉为首的反动统治者,积极执行国民党的反共政策。1939年3月南昌失陷后,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迁到吉安,随即移驻泰和县。熊式辉主持成立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的反共特务机构“江西省特种工作委员会”,下设“江西省特种工作办事处”(简称特办处),到处密布暗探、爪牙,专门从事秘密而猖狂的反共活动。 集中营由特办处直接控制,对外绝对保密。囚犯被称作“留训人”,行文使用“江力行”代号,通信专用“马家洲第六号信箱”。特办处对被关进集中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实施了一系列阴险毒辣的手段。许多难友被折磨得衰弱不堪,患上了皮肤病、胃病、肝病、肺痨等疾病,却得不到治疗。中共南委副书记张文彬、万载某区委书记高亮等同志就是因为得不到医治,死在集中营里的。临产的孕妇忍痛生下孩子,也是挨饿受冻。除了这些生活上的折磨,酷刑逼迫是集中营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最为残酷的方式,经常施用电刑、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竹签刺指甲等毒刑,逼迫他们招供。那段时间,常有人受重刑拷打致死。敌特为了逼迫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谢育才屈服,竟把他还在吃奶的儿子从其妻子王勖怀中夺走,又残忍地当面对王勖施行夹手指等酷刑。 马家洲集中营的斗争形式多样,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可歌可泣。廖承志斗争方式奇特,最终由党营救出狱;张文彬、吴大可、刘国兴、徐冬生、周文斌、高亮等斗争坚决,被敌特杀害或被迫害致死;谭汤池、胡宗澹、谢育才、王勖等英勇越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莫志贞、漆裕元、周君实等隐瞒了党员身份,被当作普通群众释放。马家洲集中营在马家洲共四年零八个月,前后囚禁400多人(1941年关押人数最多,将近200人)。1945年1月,因中日湘粤赣边区会战,日军进逼泰和,集中营撤退到吉安县富田山区(此时关押的“政治犯”只有十几人),同年6月又搬往永丰县潭头。1946年初迁南昌潮王洲,同年5月按国民政府行政院规定办理结束(作为普通监所则保留到南昌解放时)。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家洲集中营——这座国民党法西斯监狱曾制造的残害共产党人的累累罪恶早已结束,但在松山村醒目的集中营旧址仿佛仍在向世人发出警示——勿忘历史,勿忘那些在集中营里不屈斗争的先烈们。 2019年10月7日,马家洲集中营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6.武霖基督教圣会堂 武霖基督教圣会堂位于山东蓬莱市区画河西沿,又称画河基督教堂,登州圣会堂,是今年新增的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世纪,登州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颇为活跃的地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海雅西在蓬莱创立了华北地区最早的浸信会组织。 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高第丕夫妇,于蓬莱城画河桥南西侧建基督教堂,时称“登州圣会堂”。登州圣会堂为欧式建筑,由礼拜堂和钟楼联体构成。东部礼拜堂为单层结构,四开间,东西长20.58米,南北宽9米,建筑面积185.22平方米。神坛坐东朝西,正中设洗礼池,两侧为更衣房,堂内可容纳300多人。 西部钟楼为三层,一层为玄关(过厅),大门面西,内有两耳门向东通礼拜堂,两耳门之间的墙面上嵌有一块“高师母纪念碑”。二层为储藏室。顶楼木梁上悬有做礼拜用的铜钟,每值礼拜日,钟声响彻全城。 在此传教的美国传教士中,以慕拉第女士在国际宗教界的影响最大,她是美国基督教组织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女性传教士,在登州传教38年,终身未嫁。自1987年始,每年都有外国游客、基督教徒专程到蓬莱参观慕拉第女士长期工作、生活过的登州圣会堂,拜谒立于1915年的“大美国慕拉第女士遗爱碑”。 礼拜堂为砖木结构,屋面已吊顶,室内净高4米,地面铺实木地板,墙角顶部用石膏线条装饰以叠涩状。东侧为传道所用的圣台,后墙悬挂“神爱世人”四个大字。 铜钟旁边的壁柱上制检修爬梯。外墙四面设木质百叶窗,利于声音传播。
2019年10月7日,武霖基督教圣会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7.中兴煤矿公司旧址
中兴煤矿公司(全称“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878年,矿厂位于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市中区),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也是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30年代,中兴煤矿公司与当时的开滦、抚顺齐名为中国三大煤矿,而且是其中唯一的“民族股份制企业”。时《中国矿业报告》称:“能与外煤竞争者,惟山东中兴煤矿公司”。中兴煤矿公司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兴煤矿公司为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矿厂位于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市)城北12公里之枣庄,西距津浦铁路临城车站31.5公里,有支线相通。自矿厂东南行至运河沿岸至台儿庄,有自筑铁路42公里,自台儿庄至陇海路之赵墩,亦有长25公里之支线,中兴煤可直出连云港,水陆均便。
光绪五年(1879年),枣庄的名士坤金铭、李朝相、法玉昆等人上奏,经李鸿章奏准,正式成立了“官督商办”的“中兴矿局”。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戴华藻由民间集股二万余两,开采峄县煤矿。当时为官督商办,初用土法开采,嗣后增加股金,陆续购置机械设备。1895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因事关地方权益通饬禁止开采,遂即停歇。1899年山东盐运使张连芬又借助外资继续开办,加入德股。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裕禄会同督办直隶矿务张翼奏派张连芬总办新矿,并奏明为德华中兴煤矿有限公司。
建国后,中兴公司更名为枣庄煤矿。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2010年6月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国家矿山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二批33个国家矿山公园资格单位名单,枣庄中兴(煤矿)国家矿山公园名列其中,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以煤矿申报的国家矿山公园。
2019年10月7日,中兴煤矿公司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8.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
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在山东潍坊市广文中学和人民医院之间,散落着几座深灰色的19世纪末期的欧式建筑,有默然肃立的老教堂,还有青砖红瓦的乐道院,这里就是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建立的关押外国人的潍县集中营遗址。
1882年,古城潍县迎来了两位西方人,他们在这里停下脚步,买下城郊大片土地。第二年,写有“乐道院”的牌匾悬挂了起来。它就像是在传统的潍县社会中硬生生楔入了一个近代小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潍县人纷纷传说,这乐道院为洋人所办,有教堂新式学堂医疗诊所。但不管怎么样,它存在了。尽管在庚子年剧烈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中乐道院并没有能够幸免,但当一切平息后,它又得到了重建,并从此植根在潍县的土地上。
1941年12月,日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政府将其侵占领土上的美、英等敌对国侨民强行扣押,设立集中营进行圈禁。南方日占区侨民强行集中到分布于上海和香港的10多个集中营,北方日占区侨民则囚禁在山东潍县的集中营。1942年3月,驻潍县的日本宪兵队长汤本宣典率日本宪兵和伪军强占乐道院,把所有人员赶出,将房屋和区域依次编号,并进行拆除改造,用以关押侨民。这就是日本人称之为“潍县敌国人集团生活所”的潍县集中营。潍县集中营又称乐道院集中营,因设在山东省,一些外国人也称为山东集中营。它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同盟国“集中营”。
从1942年3月到1945年8月,潍县集中营先后关押英、美、法、新西兰、加拿大、古巴、希腊、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等近20个国家的侨民2008人。侨民中有许多知名人士,如曾任蒋介石顾问的雷振远,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齐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思,曾获奥运会400米冠军的世界著名运动员利迪尔,辅仁大学附中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任美国第二任驻华大使的恒安石等。乐道院集中营解放后,被囚禁的侨民大多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对集中营的幸存者而言,这段特殊的经历,已成为他们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他们相互联络,组织乐道院集中营营友会,撰写回忆录,建网站,进行纪念。潍坊人民同样忘不了这些异国他乡的侨民,忘不了相隔高墙与他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2019年10月7日,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9.青岛朝连岛灯塔
朝连岛灯塔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域朝连岛上的朝连岛灯塔,建于1899年。灯塔地上二层,为八角形石塔,塔高12.8米,灯质闪白10秒,射程24海里。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这是德国海军在青岛海域建造的规模最大的灯塔,也是黄海海域最早的航标建筑之一,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潮连岛距离青岛市区约30海里,周围多陡峭礁石,最大流速3节,该灯塔主要是对从青岛去上海、日本的船舶以及前往青岛的船舶提供助航及定位作用。
灯塔采用办公建筑物与灯塔嵌为一体的建筑形式,建筑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工”字形,南北四面石砌山墙呈“人”字形,塔高12.8米。该灯塔主要是对从青岛去上海、日本的船舶以及前往青岛的船舶提供助航及定位作用。
2019年10月7日,青岛朝连岛灯塔被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30.曲阜师范学校旧址
曲阜师范学校旧址包含有曲师礼堂、工字教学楼以及清代学使校士馆(民间俗称考棚)等部分。其中,曲师礼堂系山东四大教育家之首、著名民主人士、校长范明枢1922年所建,为拱顶式瓦面建筑,是当时师生进行集会、演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1929年6月,曲师师生在此上演了轰动全国的反封建历史话剧《子见南子》,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丁玲等人曾在此讲学,也是淮海战役动员会的主会场。工字教学楼是山东著名抗日烈士张郁光1931年任校长时所建,为德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因其平面图像一个旋转90度的“工”字,又称“工字楼”,是学校当时最主要的教学场所。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等曾在此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等曾在此执教并从事革命活动。学使校士馆即兖州府东考棚,建于清康熙年间,系常见的三进府衙式建筑,现存仪门3间、大堂和二堂各5间。1926年,鲁西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就在考棚大堂中成立。
曲师工字楼是当时学校的主教学楼,始建于1931年,1995年重修。2005年,学校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曾经读书的教室按照原样恢复,命名为“万里学习教室”。
曲阜师范学校校内曲师礼堂与教学楼(含考棚),是当时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早期建筑。礼堂建于1925年,是当时共产党员和进步师生进行集会演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考棚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中共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支部诞生地。
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
(2021-01-22 12:38:51)
-
(2021-01-21 12:43:42)
-
(2021-01-19 08:30:35)
-
(2021-01-18 11:50:28)
-
(2021-01-15 20:13:25)
-
(2021-01-15 13:16:39)
-
(2021-01-15 00:38:46)
-
(2021-01-12 08:23:08)
-
(2021-01-11 20:12:17)
-
(2021-01-10 2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