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别再夸“别人家的孩子”牛逼!

今天开始看周樊《当你开始爱自己,世界就会来爱你》。

文中关于愧疚感的部分,跟我之前看过的《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不要永远伤在童年》观念一致。非正常家庭的父母,喜欢指责批评,孩子无论怎么做都达不到他们的期待。这种家庭走出去的孩子,羞耻感、愧疚感、自卑感和不配得感强烈,就算很优秀,也只能过低配版的人生。

父母引诱孩子愧疚,最喜欢用的方式就是对比。经典句式,别人家的孩子谁谁谁如何好,长相漂亮,见人有礼貌,嘴甜说话动听,智商高成绩门门第一……你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标准,他们眼睛永远盯着那些比你更优秀的人。于是,孩子只能愧疚,觉得我不能讨好取悦父母,一定是我的错。

当我老公跟我女儿说,你看你们班里谁谁谁怎么样,你向人家学习。我听到十分不爽。他倒是没有嫌弃孩子的意思,甚至还为孩子着想,本着见贤思齐的理念,让孩子跟优秀的人学习。问题是,孩子不买账。她听了爸爸的话,非常生气。五岁孩子听到爸爸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她心里怎么想?我不够好,我爸爸不喜欢我,居然当着我的面夸别人。

黛比·福特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里写道:

我们生活中的核心信念几乎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形成的,受到父母家人和童年经历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在两岁、六岁或八岁时遭遇的痛苦,往往会在潜意识里蛰伏一生,不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

儿时的经历让我们形成各种各样的信念,这些信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决定,并且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影响。我们心中的偏见、痛苦、耻辱和负罪感,往往是从上一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

我突然意识到我身上有一种感觉,跟我爸爸妈妈的感觉非常像,表面看是无力感,细想是类似于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再深究下去是什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不甘心,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

我爸爸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爷爷奶奶家贫又不上进,爸爸负气退学。我妈妈上学成绩也不错,奖状奖金都拿过,初二的时候,被姥姥勒令退学,回家帮忙抱家里更小的弟弟。

那么沉重的放弃,不甘心,我爸爸妈妈所有的失望遗憾注定都将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延伸实现。我记忆中,父母很少夸奖我,称赞我,鼓励我。我妈妈惯用讽刺挖苦,我爸爸惯用打击泼冷水。我要是敢夸口吹牛,我爸爸就赶紧敲打我,害怕我骄傲起来就飘了。

我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得到肯定,我爸爸经常出门在外,脖子总能伸长到更远更高的地方,看到比我更优秀的人。父母当着我的面,经常喜欢谈论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如何聪明,如何成绩优异。他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他们却忘了把眼睛再抬高一点,继续往上看,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有怎样的父母,怎样的爷爷奶奶甚至姥姥姥爷。他们不会去寻思别人家的父母是不是收入比自己高,文化水平比自己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自己温和有耐心。别人家的孩子牛逼,好像都是孩子自己的造化,跟父母关系不大。他们那时候肯定没有听说过英国谚语:三代培养一个贵族。除了父母发力,一个孩子的牛逼可能还受益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牛逼。

从来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不自信,常常自我怀疑,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怕失败了,别人嘲笑。不敢用“真我”去活着,带着“假我”面具随波逐流,“真我”不甘心被压抑,又常常从内心冲撞出来,内耗巨大,很累。我何尝不想做个正常人,而不是一个胖子。可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了吃东西的欲望。内心的无力感不知道从哪里来?害怕自己加持不下来的犹豫从哪里来?直到我找到了童年创伤,前天称重,数字已经掉到63.4了,我还要继续往下掉秤。我再也不害怕了,再也不担心了,内心的无力感也消失了,真切感受到内心强大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宁愿厚着脸皮对孩子说,你是你们班里最聪明的、最漂亮的、最有头脑创意的,也不愿意拿别人的孩子来说事儿,让她感觉自己已经开始被父母嫌弃。我受够了那不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伤害。他们喜欢的是考满分的我,而不是我本人。他们喜欢的是可以给他们挣脸面的我,而不是我本人。一旦我做了让他们觉得丢脸的事情,他们就不再喜欢我。我没有勇气做自己,人生前三十年,我一直是假面人,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活过。我受够了,决定剥掉羞耻感和自卑感,为自己的真心实意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