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内寒外热,内热外寒,如何判断?这样做方可
上热主要有哪些热?下寒主要有哪些寒?热症主要有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寒症主要有肺寒、胃寒、肾寒 、脾胃虚寒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准确的讲应该叫上热下“虚”。因为这个寒不是实寒,是虚寒,虚是指阴虚,阴虚不能含阳,就好像是仓库容量不足,不能容纳更多的阳气。当下焦阳气不足,上焦的热急需往下传输的途中被堵了,下不来,上焦的热就会郁积在上,下焦寒气越来越盛。
对了,有的人还不了解中医的“三焦”指哪里,看看这张图就知道了。
临床表明,上热下寒型,是常见于女性,是很难治疗的一种体质。
怎么判断呢?
上热下寒:阳虚于下,虚阳上浮,临床表现为上焦心肺有火,头面起疙瘩、口舌生疮,咽干咽痒等。下寒则腰腹喜暖怕凉,女性出现痛经、血瘀、经血黑、月经不调等。
那么如何调理恢复呢?
上假热而下真寒
证候: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涌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盖衣,而下身冰冷。治则:上病下治。
上热下寒腹痛欲呕
证候: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治则: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上热下寒、寒格吐利
证候:口微燥,入口即吐,胸间痞闷,脉虚数。治则:温中寒,泄上热。
下元虚寒,阳气上越
证候: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治则: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中医上的寒证和热证,分辨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本质有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它们既可以在同一人身上同时出现,寒热错杂,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假寒或假热。
下面我们讲寒热的关系
内寒外热(又称里寒表热)症状区分:
易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瘤、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赤的表热证,而形寒肢冷,面色晃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静而少言,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里寒证。
治疗: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内热外寒(又称表寒里热)症状区分:
面红身热,口渴,喜饮冷水,烦躁多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黄苔为里热证,而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润,脉浮紧为表寒证。
治疗:辛温解表,清热解毒,寒症重者,需活血化瘀。
内容来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