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活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
十月份以来关于世俗和人情世故这些类似的事情似乎总是不由自主地跑到我的视线之内,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愉快和不同价值观的相互冲击,这些不愉快和冲击搅和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像一颗石子被扔进了池塘,泛起的涟漪蔓延到内心深处,引起了自然而然的思考。好在我似乎从来不会对着谁大发雷霆,因为我知道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要伤自己元气,但我一定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如有亏欠,自己那关才是最难过的。 某天一个哥们问我:人是活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楞了一下,因为我不知道这里的“活”和“做”是什么意思,让人不明觉厉,深奥难懂,所以我说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是来自《士兵突击》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我去网上度了一下关于这句话的一些说法,后来也大致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要回答人是活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活”,什么又是“做”。
“活”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自然而然,朴素朴实地活着。人类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共生的动物种群,因此每个朴素、朴实地活着的人,总是一个与他人善良相待、共生共处的人。这是最浅显直接的解释,我觉得深入一步或许就是每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最本真的向往。好比一个鸡蛋被打破,由外而内是压力,由内而外是成长,“活”更是成长。
“做”在这里的意思听起来更像是“做作”,其实不该那么严重。“做”就需要人们按照某种规则,形式和要求来做事情来限制自己。社会似乎总会有一些条条框框在约束人们(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社会需要这些来维持秩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被迫做一些自己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普遍的社会价值排序,比如学历、权力、财力等等,在社会状态中(有别于自然状态)有太多人去追逐,仿佛得到它们就得到了全部,或者说所谓的幸福,但不幸的是很多人最后却失去了自我。世俗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东西,人们往往带着面具在生活,很多风俗习惯我们必须知道,否则你就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一样,但是我们内心不能也被世俗化了,知世俗而不世俗或许是比较好的状态。
我该阐明这个问题在我脑海徘徊好久,这篇文章我 隔了几天才继续写。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对“活”和“做”仍旧没有清晰的界定,不过后来我觉得那并非重点,于是我要继续回答以上的问题。答案跟我那天对哥们的回答一样:在内心,我们需要活出来;在行动上,我们需要做出来。但是这里的“活”和“做”我该有比较清晰的界定。我们需要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人,和谐共处,同时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有我们的向往和梦想,我们应该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确现实就是被圈定在了一些必要的规则里面,合法合乎道德是我们最基本的底线,明白风俗习惯、礼仪也是不可缺少,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或许他超凡脱俗,但往往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有时候要达到目标我们在一开始只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中学生涯的读书过程,很多人都在刻苦努力读书,但是真正喜欢读书的又有多少,好吧我不想谈中国教育。但我们都清楚,只有做了这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之后我们才有更多机会去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大概就是现实。
其实我好像偏离问题的核心很久了。没错,直白地说,最残酷的就是很多人在做的过程中忘记了活。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打破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他们永远带着面具哪怕是在真正的朋友面前,他们的内心终于变得麻木而冷漠。这是可悲的,为了在普遍社会价值排序中给自己争取更好的位置,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去建立朋友关系,为了拥有更好的地位更多的金钱而去出卖良心。
总之,“活”与“做”,一个更加注重内在本质,一个偏向外在形式。外在的东西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只要本质不变,我们就可以说百变不离其宗;而内在的本质一旦发生了变化,外在即使没有改变也会让人觉得假,因为那终究是虚的。所以,在内心,我们需要活出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理想,同时我们也需要知心的朋友,需要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行动上,我们需要做,放手去做,有计划有毅力地去做,但是我们做得要合乎法律与道德,我们要懂人情世故,我们不要做作,不要昧着良心。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它永远都会不自觉地权衡或者说审视你的内心,一旦偏离,你的生活就会乱成一团,你要么让它重新回到平衡,要么改变你原有的本质。
做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并且把生活而非仅仅是目标作为全部,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