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翻译|评估报告大反转,泉州申遗稳了!

世界遗产中心网站近期公布了福州世界遗产大会的部分资料,其中包括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评估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今年泉州是否能成功申遗。大家知道,2018年ICOMOS给泉州的评估结果是“建议不予列入(N)”,后来泉州在当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决议中被要求补报(R)。今年,ICOMOS态度大转弯,给泉州补报项目的评估结果变成了“建议无保留列入(I)”,这意味泉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是极大概率事件。让我们试着从评估报告中找答案,看看三年的时间里,泉州做了哪些努力,终于赢得了咨询机构的认可。
以下为ICOMOS对今年泉州项目的评估报告中文译文。十分感谢老西、缺水的Hugo、天文绿蛇、吴岛夷、Bei、Lia、Luxi Yang 、Zhonghuang Young等人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参与翻译工作。翻译整理不易,还请多多转发点赞。如需转载、引用本文内容,请先联系获得授权并标注来源
同时提供了中英文对照译本pdf文档,如需下载,请在本微信公众号后台发送“泉州”,即可收到链接。
全文较长,内容可能相对枯燥。可直接跳转至本文最下方,阅读精简版

编号 1561rev

缔约国(中国)提议的官方名称: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图片来自http://www.qzworldemporium.cn/

简述
此系列遗产展示了泉州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作为海洋商贸中心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其腹地之间的联系。它由一系列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等组成。
遗产类别
根据 1972 年《世界遗产公约》第 1 条关于文化遗产类别的规定, 此申报项目为由 22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组成的系列遗产。

1 基本资料

列入预备名单情况
申报遗产于2008年3月28日,作为系列遗产“丝绸之路中国段: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的陆上线路,以及浙江宁波和福建泉州的海上航线(西汉至清代)”的一部分列入预备名单。
背景
这是一个补报的项目。2017年,中国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的名义提交了该项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以下简称ICOMOS)建议该项目不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其 42 COM 8B.18 号决议中决定退回对该申报的审查,并建议缔约国:
决议:42 COM 8B.18
世界遗产委员会,

1.   审议了WHC/18/42.COM/8B和WHC/18/42.COM/INF.8B1号文件;

2.   将中国申报的“古泉州(刺桐)史迹”退回给缔约国,同时注意到其很有可能符合标准(ii)(iii)和(vi),以便:

a)  完善和集中说明符合标准(ii)、(iii)和(vi)的理由,

b)  更好地描述申报遗产的每个遗产点(注:component又译组成部分。为便于理解,本文统一译为遗产点)的边界和缓冲区,以说明其囊括和保护申报系列遗产的能力,

c)  加强系列遗产各遗产点之间的管理协调,

d)  考虑加强海事和港口组织在管理体制中的参与;

3.    建议缔约国考虑在传达遗产的价值特征中进一步纳入闽南文化的重要性,因为泉州被认为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

4.    还建议缔约国继续为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研究提供重要支持和贡献,并建议世界遗产中心与咨询机构合作,特别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综合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并鼓励就该主题开展跨国对话。
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代表的缔约国中国决定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请求ICOMOS提供咨询帮助。
ICOMOS咨询工作的目标如下:
  • 通过文献和其他证据,进一步完善申报理由,以探讨宋元时期泉州老城在地理文化中的重要性;

  • 考虑具有潜在价值的关键区域/遗产点,如何通过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反映城市最繁荣时期及其关键特征;

  • 更好地描述申报遗产的每个遗产点的边界和缓冲区,以及囊括和保护申报的系列遗产的能力;

  • 讨论泉州项目的保护状况和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条件;

  • 在上述进一步工作的基础上,考虑该申报项目是否有可能展示突出的普遍价值,以及可能支持的价值特征与合适的世界遗产标准。

ICOMOS的咨询过程(2019年1月至7月)包括书面评估和一次实地考察,由一名ICOMOS咨询顾问及一名亚洲港口和海运交流方面的专家开展。
磋商
2017年,ICOMOS 咨询了其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科学委员会、国际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以及多位独立专家。
技术评估考察组
ICOMOS的技术评估组于2017年9月24日至29日实地考察了申报遗产(注:实地考察专家为来自澳大利亚的Jeremy Green)。
作为一个补报项目,评估的时间段内不允许缔约国寻求额外的书面评估。2019年11月,ICOMOS技术评估组认为没有必要(对补报)进行实地考察,因为在2019年10月和11月,缔约国提交了关于咨询程序结束后,开展的研究和活动的进一步信息。
ICOMOS收到的补充材料
作为一个补报项目,评估的时间段内不允许缔约国要求提供补充资料。
ICOMOS通过此报告的时间
2020年3月12日

2 申报项目描述

注意:咨询程序过程中及结束后提供的申报文本和文件中包含有关泉州项目更具体的描述、其历史与保护状态。限于篇幅,本评估报告仅提供了最相关方面的简短概括。
描述及历史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它从晋江和洛阳江冲积而成的狭小平原上发展壮大起来,直至北抵戴云山脉和武夷山脉的天然屏障,南达海滨。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深水湾,泉州城则临湾而踞。
修订后的申报提供了特定的地理历史背景以解释泉州(阿拉伯语和西方文献中称“刺桐”)在10-14世纪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列出了在亚洲海洋贸易史上尤为重要的宋元时期,泉州能成为一个卓越的海洋商贸中心的因素,并清晰地将这些因素与各遗产点联系起来。
原申报项目包含16个遗产点。经过修订后,新增6个遗产点(原文为component sites and contributing elements,即遗产点和遗产要素。原文对于omponent和contributing element似乎有混用,翻译时为便于理解,根据语境在此处及一些其他位置做了“修正”。其他位置不再备注,可参照原文阅读)。修订后的申报文本较之前更注重文化脉络,并且根据基于泉州的大量学术研究,确定了泉州作为一个成功的港口能繁荣发展的六大关键要素:
  • 机构保障

  • 多元社群

  • 城市结构

  • 生产基地

  • 交通网络

  • 整体格局

每个要素都被分解为更简单的元素作进一步说明。
因此,以下对各遗产点的描述将根据上述要素呈现。需注意的是,正如申报文本中所注明,各遗产点及遗产要素(contributing elements直译为贡献要素,本文统一译为遗产要素)所反映的并不一定仅仅是某单一的关键要素。
修订后的申报文本修改了各遗产点的边界,以避免之前文本中所存在的过于分散的问题。例如,在泉州老城,7个遗产点由宋元时期界定该城市的主要路段、八卦沟(注:泉州老城区排水系统)和东护城河的遗存相连,形成了一片整片的缓冲区(注:WHC/21/44.COM/8B文件中,泉州老城内8个遗产点缓冲区共有,面积为709.78公顷)。另外,江口码头与真武庙两个遗产点的缓冲区也是共有的。
机构保障要素
一个有效的制度体系是港口作为海运枢纽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泉州,该系统表现在两个方面:帝国官方贸易机构和当地海神信仰。
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祈风石刻为上次申报时的16个遗产点之一,其记载了航海祈风的祭祀仪式,反映了当时海上航行存在的不确定性。祭祀仪式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航海顺风。本遗产点包括 10 方完整记录的石刻,最早的可追溯至1174-1266 年间,反映了一年不同季节的航海传统。
市舶司遗址
这是基于近期考古发掘和研究而新增的遗产点。虽然古文献中有市舶司相关记载内容,但其遗址直到近期才被发现。1087 年市舶司的成立,是推动泉州发展成为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关键,使其具备了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其位于城市南部晋江河岸。虽然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但目前已经有丰富的考古成果。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又名“南门遗址”,是一处已发掘的考古遗址,它是上次申报时的16个遗产点之一,位于泉州老城的南面。德济门建于 1230 年(宋代),在元、明、清时期均进行了修缮,是泉州七个城门中仅存的遗址。2001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该遗址的范围,以及宋元时期印度教、景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石刻文物。
天后宫
天后宫是现存最古老、 规制最高的祭祀海神天后(天妃妈祖)的庙宇,建于公元 1196 年(宋代)。寺庙保留了宋代石基,其木架构保留了清代的原始特征。20 世纪 90年代,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出资修缮了这座庙宇。
真武庙
真武庙为上次申报时的16个遗产点之一,是祭祀水神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该寺庙建于967-990年间(宋代),保留的宋代遗存包括石基、平台基座、部分路面、阶梯上雕刻的狮子等。寺庙的木结构建筑在清代进行了修缮。
多元社群要素
泉州作为一个海洋商贸中心,其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外国商人及其社区的存在,他们与皇族、泉州本地精英和中国商人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社会结构,并将其投射到全球贸易领域。
南外宗正司遗址
该考古遗址是一个新增的遗产点。宋朝赵氏皇族群体及其管理机构迁至泉州后,赋予了这座城市重要的政治地位。这一群体不仅提升了泉州的消费能力,还直接参与贸易,进一步刺激了泉州的经济发展。南外宗正司遗址提供了诸多相关的重要信息。
泉州府文庙
位于泉州老城中心,具有中国东南地区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元素。泉州府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公元 976 年,是泉州的最高教育机构,培养了众多知识和政治精英。其宗教和教育活动延续至今。
开元寺
开元寺在上次申报的系列遗产里就已经被包含进来。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融合了亚洲和西方文化影响,其中包括佛教和印度教元素。寺庙建于686年(唐朝),但其格局由于历史变迁经历了多次演变。寺院包括一座藏有27000册经文的藏经阁。宋代的后渚港沉船也在此展示,证明了泉州的造船技术之高。
老君岩造像
建于宋代的老君岩造像(道教创始人)位于泉州郊外清源山风景保护区内,体现了该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清净寺
清净寺(艾苏哈卜大寺) 位于泉州市中心,是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体现了伊斯兰教经海洋贸易线路传入中国的历史。清净寺建于1009年(宋代) 。1310 年,来自波斯设拉子城的朝觐者艾哈玛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出资予以修缮。碑铭显示清净寺是由从事海洋贸易的商人建造的。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圣墓位于灵山脚下。据信,这是公元7世纪到达泉州的两位穆斯林先贤的安眠之地。圣墓在1322年(元代)进行了修缮, 1962年又再次修缮。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仅存的摩尼教(又称明教)创始人摩尼的石像。这一宗教大约在公元6-7世纪传入中国。草庵始建于宋代(1131-1162年),初为茅草屋,元代改为石构建筑,一些元代建筑特征保留至今,其余则多为现代重建。
城市结构要素
通过路网、沟渠和护城河连接起来的7个遗产点——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开元寺、泉州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很好地展现了泉州的城市结构,也反映了泉州能成功成为一个商贸中心的其他因素。
生产基地要素
一个商贸中心成功的关键是拥有大量生产在海外市场上具有售卖或交换竞争力商品的能力。泉州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丝绸、布料、瓷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等,其中丝绸、瓷器和铁器是最重要和最广泛的产品。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金交椅山窑址建于10世纪,废弃于14世纪,为生产外销瓷器的重要场所,是该时期贸易兴盛的证据。泉州拥有众多此类窑址,已知的有150多座。东南亚、南亚和东非的考古发掘以及西沙群岛和南海的沉船均发现有磁灶窑的瓷器。2002年至2003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 4个龙窑、1个工场和众多文物。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
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是新增的遗产点,均位于泉州西北70公里处的戴云山,这里有丰富的高质量制瓷原料。目前已发掘出的不同类型窑址,包括一座分室龙窑、瓷土处理作坊及青白釉和白釉瓷片。瓷器通过晋江及其支流运往各地。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这个新增的遗产点代表了通过泉州港交易的冶铁体系,遗址距泉州西北70公里左右,通过水路可连接至港口。遗址包括矿场及冶炼设备(冶炼炉及小高炉等)。该遗址是少数保留至今的完整冶铁遗址。
交通网络要素
泉州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商贸中心,离不开高效运作的水陆交通网络系统。通过该交通网络,可以快速运输商品,并且有许多码头可供装卸货物。
石湖码头
石湖码头位于泉州外港,据信建于公元713-741年(唐代)。该码头面对主航道入海口, 具有重要战略位置。1068 年(宋代)这里修建了一座水上要塞、一座栈桥、小路和石阶。石湖码头在宋代进行过数次修缮,至今仍保留着宋代的石基。
万寿塔
这是一座5层石塔,建于1131-1162年(宋代),位于泉州湾制高点。缔约国认为它是港口的航标。1981年增建了一个葫芦形塔顶。
六胜塔
这是一座俯瞰石湖码头的5层石塔, 始建于1111年(宋代),1336-1369年(元代)一名海商出资修缮,反映了14世纪泉州的繁荣。缔约国认为该塔是主航道的航标。六胜塔于1982年进行了修缮。
江口码头
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江口码头)建于宋代,位于江海交汇处。两座码头对古泉州最繁盛的港口之一法石港的贸易和海防具有重要作用。码头附近有祭祀海神的庙宇,文兴码头上矗立着一座小型宝箧印经塔。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在该区域发现了一处造船遗址、若干石锚和多座伊斯兰教墓碑。该遗产点的陆地区域内有一艘沉船。该码头于2002年进行了修缮。
洛阳桥(万安桥)
建于1056-1059 年(宋代),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使海陆联运成为可能,使福州和其他城市与泉州港的距离拉近。在宋代建筑的基础上,明代进行了修缮,1993-1996年进一步对其进行了修缮。
安平桥
新增的遗产点。安平桥桥长2255米,距泉州南部30公里左右,是南下去往漳州和广州的重要通道,连接着泉州地区的安海港。安平桥建于1128-1152年之间。
顺济桥遗址
该新增遗产点是通往古泉州商业地区的重要通道,方便了货物的运输。顺济桥建在德济门附近,向南横跨晋江两岸。顺济桥建于1211年,直至20世纪仍在使用中,2005年及2006年受到洪水影响而部分坍塌。
(整体格局)
在10-14世纪的海洋亚洲时期,复杂而快速发展的航海网络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了学者所谓的“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在该体系中,泉州处于商贸中心,并快速超越了自唐代即占据海洋商贸重要地位的广州。目前学者们还不能完全追溯到,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繁荣港口的开端,一些学者认为泉州海运发展的开端可能要追溯至8-9世纪。但从10世纪开始,泉州见证了海洋贸易的突飞猛进的增长,并逐渐成为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的成功得益于当地的地理条件,例如泉州湾水域较深,通过晋江可直达城市海滨,城内还有波斯、阿拉伯和印度商人,并且主动提升,例如在泉州湾内及晋江沿岸不同位置建设码头,改进南北交通运输线,开发港口城市的山区腹地为制瓷和冶铁提供资源,使用水道运输货物等。最终,在1087年建立的泉州市舶司,使得泉州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官方地区。此后,当地还建立了南外宗正司,进一步推动了海洋贸易的繁荣。
元代海洋贸易的爆发和泉州的成功,加强了亚洲南部沿海各港口之间的联系,另外国商人获得有利条件,财富和权力进一步集中于少部分人手中。
元末明初时期,许多商人涌去了东南亚,泉州开始衰落。
边界
申报遗产的22处的遗产点的遗产区面积总计536.08公顷,缓冲区面积总计11126.02公顷。
申报文本描述了划定遗产点边界的理由。
划定的缓冲区面积十分充分,以保护遗产点直接所在的区域、重要景观,以及其他在功能上对遗产点及其保护很重要的价值特征。申报文本中还包括了更大范围的关联环境区域。为缓冲区制定的保护措施来源于保护性机制和计划。详细信息可参考本报告中相关部分。
然而,ICOMOS需要指出的是,修订后的申报文本中提供的地图将系列中的遗产点与其中的遗产要素区分开来。一些地图,特别是泉州老城的一副地图展示了8个独立的遗产点——在申报文本中“遗产的辨认”部分,标识了各遗产点的平面图区域——在这张地图上似乎通过街道、桥梁、运河网络完全连接起来了(除了一个以外)[注:此处可能指顺济桥遗址],好像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独特且独立的“遗产点“。此外,ICOMOS还指出,一些地图的图例并未清晰区分遗产点本身和其遗产要素(例如真武庙和江口码头的地图)。
ICOMOS认为,缔约国应澄清并统一该申报的系列遗产各遗产点的确切数量信息,以及其所包含的遗产要素的数量。缔约国还应提供各遗产点的实际范围,因为已提供的部分平面图仅与遗产要素相关,而不是与系列遗产的遗产点相关。
保护状况
位于城市和城市周边环境中的遗产要素,如寺庙、桥梁、航标塔等,有着悠久的保护和修复历史,而生产场所的考古遗址则被提供了保护棚,并改善了其环境。对所有遗产点均有定期的监测。
修订后的申报文本提供了对所有遗产点近期保护和干预措施的详细说明。总之,缔约国的结论是,所有遗产点的保护均处于较好或良好的状况。
根据缔约国提供的信息以及2017年ICOMOS技术评估组的考察报告,ICOMOS注意到,遗产点的保护状况在当时可视为总体不错,尽管均受到几个修复重建过程的改变,尤其是古建筑。缔约国于2019年10月和11月提交的文件表明,近期在新增的遗产点开展的工作符合ICOMOS咨询程序中提出的建议。
ICOMOS认为,应密切监测所有遗产点和遗产要素的环境,以避免进一步的变化,从而对它们以及理解其价值和意义的解读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正如一些遗产点已经发生的事情一样。另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人口增长,申报系列遗产的关联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影响遗产地的因素
根据缔约国提供的资料,并根据2017年ICOMOS技术评估组对原申报系列遗产进行的的考察报告,ICOMOS认为影响该遗产的主要因素有:
  • 发展压力,特别是那些位于城市或近郊的遗产点,它们受到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升级、土地使用和空间结构变化,以及住房建设的影响;

  • 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特别是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以及桥梁;雷电可能是航标塔的危险因素,而白蚁可能威胁到木构建筑。

缔约国建立了防洪措施、防雷防火体系、灾害预防和预警系统等多种防护体系。
尽管泉州已经经历了游客数量的增长——2014年有4428.3万游客记录,2016年有1000万游客游览了22个遗产点中的16个——缔约国仍认为申报的遗产点并非热门景点。但是,已根据承载能力指标制订了旅游管理、流量监测系统和改善游客服务的计划,以防止游客增加的潜在影响。

ICOMOS认为,各申报遗产点的遗产区和缓冲区的边界是适当的。申报的系列遗产各遗产点的保存状态总体尚佳,尽管其中一些的关联环境稍差。影响遗产地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发展、基础设施、气候变化,特别是洪水和台风,以及潜在的游客压力。缔约国制定了应对这些因素的战略和措施。

3 申报列入名录的论证

申报理由
缔约国认为申报遗产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OUV),理由如下:
  • 在10-14世纪,泉州是横跨亚洲海洋的庞大贸易体系的支点,也是通往宋元中国以及从宋元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门户;

  • 该系列遗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了使泉州在10-14世纪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因素:一个高度整合的区域体系,结合了生产和高效的运输、机构支持、世界主义以及农业和商业文明之间的交流。

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在以下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
  • 世界各地的港口城市和海洋商贸中心

  • 发展时期(10-14世纪——“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

缔约国从全球层面开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涉及地区和国家层面。
在欧洲选择了14项世界遗产,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选择了5项世界遗产,直接反映了相关历史时期的国际海洋商贸。此外,还在东亚和东南亚考虑了另外8项反映出海洋商贸所产生的财富的世界遗产。
随后,分析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和东非的缔约国预备名单上的项目。最后,比较研究了活跃在相关时期(10-14世纪)的中国主要港口城市:广州、泉州和宁波。分析相当详细,结论是广州和宁波的发展开始得比泉州早得多,但泉州在10-14世纪迅速繁荣,超过了这两个港口,紧接着面临着迅速的衰退。这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然而,尽管它们的发展故事不同,这三个港口城市都在帝国的统治之下,应该被视为不同时期的互补。
比较分析的结论是,在该主题下,以及在同一时期,没有来自亚洲的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可以补充《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单对亚洲海洋商贸体系的叙述,并说明在欧洲人到达该地区之前全球海洋商贸体系的繁荣。比较分析所研究的另外两个中国港口被认为与泉州是互补的。
挑选的这22个遗产点作为最佳或唯一留存的物质组成部分,反映了泉州作为全球海洋商贸中心所成功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要素。申报文本中,详细说明了挑选这些遗产点的理由。
ICOMOS注意到,比较分析本可以进一步开展对其他地区在相关历史时期活跃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的港口城市的分析。比较分析本还可以考虑中国的其他港口城市,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首都杭州(临安)。ICOMOS还注意到,这些结论不仅是为了证明泉州与《世界遗产名录》的相关性,也是为了勾勒出泉州、广州和宁波这三个城市的独特轮廓。
尽管有上述强调的缺陷,ICOMOS认为,申报的系列遗产根据其本身价值的证明是合理的。

ICOMOS认为,通过比较分析的证明,有理由将这一申报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报的标准
该遗产根据文化遗产标准(ii), (iii)和(iv)申报。

标准(ii):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缔约国认为符合该标准的理由如下:申报的系列遗产通过其空间结构,反映了10-14世纪亚洲贸易网络中,东亚帝国的农业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通过其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和景观,展示出在中华帝国主流文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
ICOMOS认为,在该项系列遗产中,仅部分现存实物古迹体现了当地和外来影响所折射出的人类价值交流,并主要体现在建筑元素方面。另一方面,大多数遗产点反映的是特定文化的价值,而非文化交流的物化。此外,很难看出仅有的几个这种交流的实例,是如何在世界遗产的语境中体现出其重大意义的,或者这个系列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证明这项标准的,因为遗产点只反映了系统中的特定方面。在同一时期及其他时期,世界上其他地方也表现出类似的文化交流,并且对这些地方的物质形态产生了根本性而非偶然性的影响。
ICOMOS进一步认为,中国的农业文明与当地和外国的海洋贸易文明之间的交流,或许可通过泉州作为一个商贸中心的历史与经济故事来得到反映,但不能说该系列遗产能够整体反映这种交流。
ICOMOS认为申报遗产不符合标准(ii)。

标准(iii):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缔约国认为符合该标准的理由如下:该项遗产提供了一幅成功的海洋商贸体系的全景图,这套体系在10-14世纪实行,并使泉州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窗口。其见证了泉州通过平衡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行业和跨地区发展、共享经济机会,并包容不同文化共存,而形成的以多样性和共同繁荣为特征的海洋商贸伟大传统。
ICOMOS认为,为证明这项标准的合理性而提出的第一个论据,更好地反映了标准(iv)而非标准(iii)。
为支持标准(iii)而提出的第二套论据没有显示出泉州的特殊之处,而全世界大多数成功的港口城市和商贸中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如此,无论其是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经济繁荣和获利为代表的文化共存,区域的相互联系和互补,机构的平衡调节作用,这些都是世界上一些类似遗产的共同特征,不会使泉州(或其他任何一个)在与其他一些类似遗产相比较时脱颖而出。
ICOMOS认为申报遗产不符合标准(iii)。

标准(iv):是一种建筑、建筑或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缔约国认为符合该标准的理由如下:泉州是商贸中心的一个杰出范例,在10-14世纪亚洲海洋商贸中扮演了支点和引擎的角色。泉州展示了一个具有生产、连接、运输和销售功能整合的区域一体化结构。
ICOMOS认为,申报的系列遗产通过其遗产点、相互间的位置和相关功能,以出色的方式反映了使泉州成为宋元时期海洋商贸中心的关键因素及其物质表现(行政机构、宗教建筑、生产基地、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港口和码头等)的地域组织形式和一体化系统,这对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全球海洋商贸发展至关重要。
ICOMOS认为申报遗产符合标准(iv)。

综上,ICOMOS 认为申报的系列遗产符合标准(iv),但是不符合标准(ii)和(iii)。

完整性和真实性
完整性
申报文本主张,申报的系列遗产包括了所有说明它们在功能、空间、社会和文化方面互相联系的遗产点和遗产要素。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泉州在10-14世纪成功地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一系列过程、关键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然后,申报文本分析了每个遗产点和遗产要素具体的完整性程度,以及与缓冲区和关联环境之间的作用。
ICOMOS认为,在修订后的申报文本中,系列遗产申报的理由得到了加强;每个遗产点对该系列遗产的作用都得到了解释,从而解决了上次申报的系列遗产在完整性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将有价值贡献的遗产要素纳入更大的遗产点,并通过提供加强各遗产点之间功能联系的总体叙述,减少了该系列遗产最初的支离破碎和互不关联的情况。因此,修订后的申报系列遗产可以说阐明了使泉州成为东亚、欧洲和阿拉伯地区之间海洋商贸的一个繁荣的国际中心的关键因素,并体现了其提出的突出普遍价值,尽管不是根据所有申报的标准。
对于某些遗产点,ICOMOS认为基于上次申报时技术评估组所作的考察结论仍然有效,特别是在某些遗产点由于开发或大量修复工程而遭受的视觉影响方面。城市发展的压力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加以控制:已经为明确划定的区域(缓冲区和关联环境区域)建立了一套管理和保护体系。
真实性
申报文本认为,申报的系列遗产真实可信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世界级海洋商贸中心的整体区域布局、历史功能、社会结构和历史年代信息。所有遗产点和遗产要素都通过其原始位置、考古研究得出的信息、其形式和材料、传统维护体系以及实物遗存中反映的技术体系,以可信的方式体现了申报的列入理由。
ICOMOS认为,修订后的申报文本大幅扩展了对泉州作为一个海洋商贸中心的整体描述和背景介绍,并明确了每个遗产点的贡献,切实反映了使泉州成为商业范围遍及东南亚、阿拉伯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一个成功的全球海洋商贸中心的关键因素。
对于某些遗产点,ICOMOS认为基于上次申报时技术评估考察组所作的评估结论仍然有效,特别是在大量的修复或重建方面。另一方面,新增的经考古学研究的遗产点似乎表现出很高的资质,可在生产过程方面提供出真实的信息。
对于某些遗产点,在咨询程序进行期间无法实地访问;不过,ICOMOS已根据咨询程序的建议,考虑了在这些地点所开展过的工作。

综上所述,ICOMOS认为,整个系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条件已经得到满足,尽管仍有必要确保有力的保护,以防止潜在的进一步城市发展可能破坏对每个遗产点之作用的理解,并应在每个遗产点中为整个系列遗产提供强有力的展示与阐释方案。

对所申报的列入理由的评估
修订后的申报文本能够提供一个整体和特定的地理历史背景,解释在10-14世纪这个对亚洲海洋商贸非常重要、被学者们定义为“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的时期,泉州是如何作为一个全球级别的海洋商贸中心而繁荣昌盛的。
修订后的申报文本能够通过一个单独的叙事,将申报的各遗产点联系到一起,解释泉州作为一个富裕海运中心所成功的关键因素。后来新增的遗产点和遗产要素,也让这套使泉州发展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商贸中心的经济和区域体系的各方面,得到了扩展。
比较分析在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但其结论总体上是充分的。
所提出的突出普遍价值,似乎符合与申报文本中所表达的叙述,也符合构成该系列的各申报遗产点。然而,在提出的三个标准中,即标准(ii), (iii)和(iv)中,只有标准(iv)能被该系列遗产作为一个整体,以及被每个遗产点提供的价值贡献所证明。标准(ii)可以适用于一些遗产点,但不适用于所有遗产点,而且在这种价值交流所实现的地方似乎是“偶发的”,而不是大量的,例如仅限于个别建筑元素。为支撑标准(iii)而提出的论据,看起来在世界各地及各世纪的港口城市或商贸中心里都很常见,并不表明泉州会是唯一或特殊的。
通过将一些遗产点纳入更大的组成部分,这些为减少各遗产点的分散性而作出的努力,从而克服了关于这个系列遗产完整性的主要问题。扩大的缓冲区有助于加强每个遗产点的完整性。然而,考虑到申报系列遗产的大多数遗产电在关联环境中所遭受的巨大变化,有必要进行仔细的控制,以防止遗产点的直接环境或关联环境进一步变动。此外,还需要一个细致的阐释方案,以促进公众对这个商贸中心在其鼎盛时期的区域体系的了解。长期的考古研究也将有助于增进对申报系列遗产和整个体系的理解,结合已积累的大量学术研究,并且有丰富的档案,研究还将继续下去。在这方面,积极保护现存的古代文献和档案,对于增进人们对泉州作为一个海洋商贸中心的理解至关重要。
价值特征
泉州湾、晋江和洛阳江的地貌环境,面对着高山背景,这样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在不同地点兴建多个港口和码头,方便货物的装卸。桥梁和道路的建设,改善了港口地区与内陆的联系,河流的存在促进了产品从腹地到港口的快速运输。所有遗产点和遗产要素对理解这个区域体系,以及对它们的环境和相互间的视觉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两座宝塔(注:六胜塔和万寿塔)来说尤为如此,它们与其他港口要素和海洋之间的相互可见性(如果它还存在的话)必须得到保持和加强。包括泉州老城在内的城区遗产点中,两条主要城市路段、八卦沟和东护城河之间的纵横交错,是理解泉州城市格局的一个关键价值特征。事实上,在缓冲区中的整个泉州老城,包含了对遗产地及其保护与理解具有重要支持功能的价值特征。
腹地生产基地几乎完好无损的环境,对于理解这些遗产点的功能作用,以及与古代交通系统有关的任何元素也非常重要。

ICOMOS认为,申报的列入理由与泉州的历史发展,以及与申报的系列遗产点所反映的物质和非物质证据,是相符的。在提出的三项标准中,只有标准(iv)能被证明。该系列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条件已经得到满足,尽管由于其环境的巨大变化,需要对可能发生的进一步变动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并为整个系列遗产制定坚实的阐释方案。管理实体意识到了这些需求,也制定了措施,以避免申报系列各遗产点的环境被进一步破坏。

4  保护措施与监测

保护措施
修订后的申报文本指出日常维护和监测会定期实施,该系列的几个遗产点也已完成保护工作。
保护原则以及对修缮和修复实践的规范,已经由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规以及相应的国际文件,即《北京文件》(2007)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进行了规定。
申报文本中展示了一个概要表,总结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对该系列的各遗产点实施的主要保护和维护措施,并与具体的主要影响因素关联。该系列遗产地的一些遗产点和遗产要素拥有已经制定的保护规划(如开元寺、泉州府文庙、德化窑址);对于其他遗产点,保护规划正在拟订;对于新加入的遗产点,保护措施也已优化。
传统保护技艺得到了维持,它们被证实在对各遗产点的维护和修缮中发挥了作用。
管理单位及其专业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考古研究与保护的长期规划,在2019年考古调查中发现的遗存已经得到了保护。
ICOMOS认为,其对于已经包括在原申报文本中的一些遗产点的评估目前仍然有效,尤其是对于过去的修复工作,以及近期保护工程所秉持的高标准。
对于那些由于技术评估组专家未能前往考察的遗产点,ICOMOS根据缔约国在2019年11月提交的最新资料,认为其近期开展的工作完全符合此前咨询程序中提出的建议。
监测
监测体系将监测的目标、对象、指标相联系,复杂的指标被分解为更简单的指标。这一体系规定了合理的监测周期以及负责部门。其监测对象包括了各遗产点的整体空间结构和景观环境、它们的遗产构造、系列遗产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旅游业等方面。具体的行政协调安排已经建立,泉州市政府的不同部门被各自分配了监测任务,将数据和信息提交给泉州市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由后者汇总数据。工作会议将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让申报遗产的管理团队了解最新情况。
ICOMOS认为,该申报遗产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并考虑到了关键的复杂价值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监测指标、影响因素、世界遗产定期报告汇总表的合理化修订将会简化这一工作,并加强数据的可比性。

ICOMOS认为,现行保护措施有助于确保该系列遗产各遗产点和遗产要素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状态得到长期保持。监测体系也与申报的系列遗产地相适应。

5 保护与管理

文件管理
修订后申报文本的撰写,基于大量的与遗产点及遗产要素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来源于相关研究以及保护干预的实践。通过进一步的考古研究与监测活动,完善了此版申报文本。妥善保存关于维修和保护工作的记录是十分重要的。这些资料可供将来的后续工作和磋商使用。
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最新修订版)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标准。所有遗产点中,有18个享有“国保”的法律地位。在省级层面,《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9 年修订版)也提供了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框架。其余4个遗产点全部被纳入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也明确了不同等级的保护责任。
泉州历史城区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被妥善保护。对于这种类型的重要文化遗产,泉州一直享有国家级和省级的保护。部分遗产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另一些则被纳入海洋保护区范围内。
泉州对部分保护优先级较高的遗产点(如开元寺、泉州府文庙、德化窑址、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清源山风景区)实行专项管理。
同时还设立了从国家层面到遗产地层面的四级行政体系来执行保护措施。
对于每一个遗产点/遗产要素,都有保护和管理的实体。而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地级市层面通过法规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与监管。在国家层面、市层面、区层面,保护和管理的执行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管理体制
国家、省、市、区各级的法律和机构框架提供了整体的管理架构。
泉州市人民政府已经成立了一个包含12个市相关部门和9个区代表的工作组,来负责协调、管理和决策。
直接的管理职责落在不同的行政部门,这些部门直接监督对遗产点和遗产要素进行日常管理的办公室。协调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以在现行法律和规划框架上,调整标准,讨论结果,确保计划实施的连贯性。
2019年,缔约国对原申报遗产的管理方案进行了修订,新增了遗产点,并对每个遗产点的保护计划进行了优化。新的管理方案于2020年获批。新的管理方案汇总了整个系列遗产的管理目标,背景文件、管理现状、每个遗产点的管理需求、要求和措施,以及负责实施的管理实体。新管理方案还包括了研究计划的概述。
其他相关规划工作包括: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8年修订)、清源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泉州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泉州市海洋保护规划(2011-2020年)、以及景观相关的专项规划。
遗产地中的宗教场所依照中国《宗教事务条例》(2017年修订版),并以泉州市负责8个宗教场所各项事务的管理单位为基础,进行管理。
对于每个遗产点,都建立了一个管理体制,以负责遗产地安全、档案管理、维护/维修、游客安全、巡逻、应急计划和游客条例。
总共有16个不同的管理实体负责不同遗产点和遗产要素的日常管理。这些管理单位由泉州市人民政府的不同部门协调。
风险和应急管理则在遗产点层面通过临时性的方法进行处理。
游客管理
许多遗产点都设立有停车场和休息室等访客设施,其中大部分都可以提供展览介绍、指示牌和旅游册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常设展览,从各个方面展示申报遗产的历史及重要性。同时,宗教场所不仅提供宗教服务功能,还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倡议。申报文本中也详细说明了各个遗产点的访客设施。展示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博物馆和遗产地现场展示。
为确保所申报的系列遗产与其突出普遍价值相符合,同时也鼓励私人组织积极参与,申报遗产的展示已被列入城市旅游部门的评估指标。
社区参与
重新修订后的申报文本并未具体解决这一方面问题。但是,在上次申报时提供了关于遗产点与居民磋商的信息。当时ICOMOS 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社区参与的重大问题。
阐释与展示方案是明确面向当地社会的。
ICOMOS 建议:对于新增遗产点周边地区的社区,特别是位于内陆地区的社区,应该向他们充分告知申报的程序,以及这些遗产点在申报系列遗产中的价值。
申报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性评估
根据国家和省级的相关法律法规,申报项目中所有遗产点和遗产要素都享有法律保护地位。且其中大部分同时享有多重保护。有效的保护措施是通过多级的监管框架和规划工具确立的。而保护和维护则是通过现有的或正在编制的专项规划来执行的。
遗产地的管理体制是多层次的,从国家一直到县/区一级。而泉州市人民政府则是该管理体制的关键。泉州市特别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以协调和执行管理与保护规划。
泉州系列遗产的最新管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获得批准,并与其他规划文件协调一致。
ICOMOS认为,法律保护和保护措施是明确的、充分的。
ICOMOS注意到,泉州所建立的管理体制是非常明确和全面的。鉴于所涉及的行政机构较多,管理层次较多,泉州需要进行积极的协调和沟通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计划概述了关键的管理要素,这些是实施协调管理的良好基础。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明确价值特征;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在现有的或计划中的各个遗产点的具体保护/管理计划与整体管理计划及其目标之间建立更明确的联系,将有助于有效的实施管理。研究计划,特别是考古调查,仍将需要进一步执行。

ICOMOS认为法律保护及保护措施都是充分的。管理体制也是充分的,但鉴于其复杂性以及参与者众多,需要持续的协调。申报遗产的管理规划是协调管理实施的良好基础,但仍需要在价值特征方面进一步努力,加强各遗产点具体保护计划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加强考古研究计划。同时密切关注游客对遗产地产生的压力,并在必要时实施措施来减少游客的压力。

6 结论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一个经过修订和扩充的系列遗产,反映了10-14世纪之间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和贸易枢纽的发展方式。
缔约国作出了可观的努力来遵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建议修订上次的申报方案,并充分运用了咨询程序。申报文件的修订帮助扩充了遗产点和遗产要素的数目,并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历史地理叙事,这两个方面都极大地改善了该系列遗产想要反映的整个体系的清晰性。
修订后的申报文件能够通过一个单一叙事将申报的组成部分联系在一起,阐释泉州在宋元时期作为一个独特的航海枢纽的关键成功因素。新增的遗产点和遗产要素也拓展了经济和土地体制的层面,这一层面的发展使泉州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商贸中心。
拟定的突出普遍价值与申报文件中的陈述,以及与该系列各遗产点的主要价值特征是一致的。比较分析的结论总体上是合理的,并证明了修订后的该系列遗产应当被考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然而,在拟定的三个标准,即(ii)、(iii)和(iv)当中,只有标准(iv)被该系列遗产通过各遗产点的价值贡献而作为一个整体得以证明。标准(ii)并没有反映在所有的遗产点中,即使有也仅限于次要的要素。标准(iii)的支持论据似乎在世界各地和各个时期的港口城市或商贸中心中都很常见,无法证明泉州是独特或突出的。
为了改善该系列遗产先前的碎片化问题,一些遗产要素被归并成更大的遗产点,这加强了该系列遗产的整体完整性。扩充的申报陈述优化了该系列遗产修订后的可信度。
扩大后的缓冲区有助于强化每个组成部分的完整性。然而,考虑到该系列遗产大多数遗产点在更广泛的环境下遭受着剧烈变化,有必要实施谨慎的控制来防止在直接或更广泛背景下对遗产点造成进一步变动。此外,还需要一个细致的阐释方案,以便公众理解在鼎盛时期塑造了这个商贸中心的土地治理体系。
该系列申报遗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游客的压力。管理当局很了解这些因素,并建立了机制来控制其演变和潜在负面影响。
不同级别的保护单位覆盖了所有的遗产点,并根据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法律法规框架制定了保护措施。
管理体制拥有从国家级到县/区级多个层次,并囊括了几个行政区划:这将需要积极的协调和沟通努力来保证有效性。
一部最新的泉州系列遗产的管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被批准:它为实施协调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价值特征方面,以及在加强总体管理规划与各个组成部分现有管理方式之间的联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研究计划方面,特别是考古调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

7 评估建议

关于是否列入的建议
ICOMOS建议将中国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按照标准(iv)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的突出普遍价值声明
简介
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系列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以特殊方式反映了,产—运—销整合的区域一体化空间结构以及重要的制度、社会以和文化因素,促成泉州在10-14世纪的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中作为海运枢纽崛起和繁荣。宋元泉州商贸系统以位于江口平原的城区为运行枢纽,东南面的辽阔海域是其对外联系门户、西北面的广袤山区是其产业基地,水陆复合的运输网络连通其间。
承载着关键价值特征的遗产点和遗产要素,包括了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标准(iv):“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其遗产点突出阐释了这一地区的地域一体化结构以及关键的制度、交通、生产、销售及社会文化因素,使其在10-14世纪亚洲海洋贸易的高度繁荣阶段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商贸中心和关键节点。该遗产展示了泉州对东亚、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完整性
这一系列遗产包含了必要的遗产点和价值特征,阐释了泉州作为10-14世纪世界上首要的海洋商贸中心的史实。遗产点及其要素之间保持了功能上的以及社会、文化和空间的紧密联系,并共同阐释了宋元时期泉州海洋贸易体系的完整治理体系、关键特征和要素。遗产直接所在的区域、重要景观以及其他支持的区域或价值特征均被包含在缓冲区内。对与系列遗产地整体有所关联,容易影响遗产地景观的地区和周边环境,均划定了关联环境区域并已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一系列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城市发展压力、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威胁和旅游压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真实性
该系列遗产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其各遗产点和遗产要素,可信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总体区域布局、历史贸易体系功能、历史社会结构和历史年代顺序信息。各原始位置尚存;历史功能信息能被清晰识别和理解;实物遗存及其历史记录中反映的形式、材料、工艺、传统维护机制与技术体系的历史信息,以及这些古迹和遗址所承载的现存信仰和文化传统;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各遗产点的高度真实性和可信性。大量的历史文献以及中国与国际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其物证。
保护和管理要求
泉州系列遗产的所有遗产点,均受到国家和省级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它们均属国家所有,并根据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宗教事务、海洋事务和风景区的法律和法规,往往被授予多重保护称号。传统的维护和保护机制在这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保证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性,缓冲区和关联环境已被纳入该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机制,并涵盖在已编制和实施的《“古泉州(刺桐)史迹遗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和修订后的《福建省“古泉州(刺桐)史迹遗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之中。
该遗产的管理体系是依托中国文物行政管理机制设计的,并均纳入国家、省、市/县和遗产点的4级管理框架。它是建立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社区积极参与的原则之上的。市级的协调管理机制,整合了各组成部分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划。管理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保证整体协调。管理实体提供充足的资金、人力及技术保障,并使系列遗产整体及各组成部分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长期妥善保护。一项写明有具体要求的长期的保护和管理策略,已为该系列遗产准备就绪,它的逐步执行,对整体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附加建议
ICOMOS进一步建议缔约国考虑下列事项:
  1. 提供各遗产点区域的真实范围,因为有些提供的平面图只与一个遗产要素有关,而这些平面图与构成该系列遗产点的全局平面图无关;

  2. 以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开展对体现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价值特征的分析;

  3. 从操作的角度,增强并更加明确遗产地的整体管理规划与现有其他的单个遗产点或其他称号的规划之间的联系;

  4. 进一步开展和实施考古研究计划

  5. 密切监测游客压力,并在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6. 稳步实施长期保护和管理策略,并于2022年12月1日前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上述的策略

执行进展报告及策略本身,供ICOMOS审查。

精简版

从报告中对比两次申报差异

申遗名称
2018年报告:古泉州(刺桐)史迹
2021年报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申报标准
2018年报告:根据文化遗产标准(ii)(iii)和(vi)申报
2021年报告:根据文化遗产标准(ii)(iii)和(iv)申报
列入预备名单情况说明
2018年报告:泉州项目列入预备名单时间为2016 年,即“古泉州(刺桐)史迹”。
2021年报告:泉州项目列入预备名录的时间为2008年,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海上航线的一部分。
猜测这个变更与文本服务团队变化有关。
新增遗产点
新增了6个(或7个,德化窑址分为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2个遗产点)遗产点如下:为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归类变化
2018年报告:16个遗产点按主题分为3组:航海与通商史迹(8 个)、多元文化史迹(6 个)、城市基础设施史迹(2个)。
2021年报告:22个遗产点按照六大关键要素,重新归类。遗产点不再限于归类在某一关键要素里。

机构保障: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
 
多元社群: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城市结构: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开元寺、泉州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
 
生产基地: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交通网络:石湖码头、万寿塔、六胜塔、江口码头、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
 
整体格局:22个遗产点全部囊括其中

遗产区及缓冲区面积大幅增加
2018年报告:16个遗产点的遗产区面积总计101.14公顷,缓冲区面积632.82公顷
2021年报告:22个遗产点的遗产区面积总计536.08公顷,缓冲区面积11126.02公顷
2次申报各遗产点的遗产区、缓冲区面积对比
遗产区面积是上次申报的5倍多,更多的区域将被纳入世界遗产范围内。而缓冲区面积更是增加了近20倍,达到110多平方公里,连ICOMOS也认为本次划定的缓冲区面积十分慷慨。
比较单个遗产点,泉州府文庙、德济门遗址、洛阳桥、清源山老君岩造像的遗产区面积都大幅增加。六胜塔和万寿塔的缓冲区面积分别达到56和21平方公里,大得惊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老城范围内的7个遗产点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开元寺、泉州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或8个,还包括顺济桥遗址)以及的它们缓冲区连成了一整片,面积达7.62平方公里。猜测包含了整个泉州老城,因为据其他统计数据泉州老城核心区面积为6.41平方公里。
评估结论变化
2018年报告:建议不予列入(N),标准(ii)(iii)(vi)均不符合。2018年大会决议:补报(R)
2021年报告:建议列入(I),符合标准(iv),但不符合标准(ii)(iii)

本次ICOMOS报告摘录

2018年世界遗产大会退回泉州项目的决议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中国“考虑在传达遗产的价值特征中进一步纳入闽南文化的重要性,因为泉州被认为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继续为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研究提供重要支持和贡献,并建议世界遗产中心与咨询机构合作,特别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综合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并鼓励就该主题开展跨国对话”。之后,泉州市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请求ICOMOS提供咨询帮助
ICOMOS认为,应密切监测所有遗产点的环境,以避免像一些遗产点已经发生的事情一样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人口增长,申报遗产的关联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ICOMOS认为影响遗产地的主要因素:城市发展、基础设施、气候变化,特别是洪水和台风,以及潜在的游客压力。中国制定了应对这些因素的战略和措施。
ICOMOS认为,申报时除了比较研究了活跃在10-14世纪的中国主要港口城市:广州、泉州和宁波之外,也可以考虑中国的其他港口城市,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首都杭州(临安)。
中国认为,在宋元时期(10-14世纪),全球的港口城市和海洋商贸中心中,没有来自亚洲的遗产项目被列入名录。泉州可以补充对亚洲海洋商贸体系的叙述,说明在欧洲人到达该地区之前全球海洋商贸体系的繁荣。比较分析所研究的另外两个中国港口广州、宁波被认为与泉州是互补的。挑选的22个遗产点作为最佳或唯一留存的物质组成部分,反映了泉州作为全球海洋商贸中心所成功的关键要素。
ICOMOS 建议:对于新增遗产点周边地区的社区,特别是位于内陆的社区,应该向他们充分告知申报程序,以及这些遗产点在申报系列遗产中的价值。
ICOMOS认为法律保护及保护措施都是充分的。管理体制也是充分的,但鉴于其复杂性以及参与者众多,需要持续的协调。要加强考古工作计划。同时关注游客对遗产地产生的压力,并在必要时实施措施来减少游客的压力。

ICOMOS结论及评估建议

ICOMOS建议将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按照标准(iv)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系列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条件已得到满足。法律保护和保护措施明确、充分。泉州所建立的管理体制非常明确、全面。
标准(iv):“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其遗产点突出阐释了这一地区的地域一体化结构以及关键的制度、交通、生产、销售及社会文化因素,使其在10-14世纪亚洲海洋贸易的高度繁荣阶段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商贸中心和关键节点。该遗产展示了泉州对东亚、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ICOMOS认为中国作出了可观的努力来遵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建议修订上次的申报方案。申报文件扩充了遗产点数目,并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历史地理叙事,这两个方面都极大地改善了该遗产想要反映的整个体系的清晰性。
拟定的突出普遍价值与申报文件中的陈述,以及与该系列各遗产点的主要价值特征是一致的。比较分析的结论总体上是合理的,并证明了修订后的该系列遗产应当被考虑列入名录。
在申报的(ii)、(iii)和(iv)三个标准中,只有 (iv) 被通过各遗产点的价值贡献而作为一个整体得以证明。标准(ii)并没有反映在所有的遗产点中,即使有也仅限于次要的要素。标准(iii)的支持论据似乎在世界各地和各个时期的港口城市或商贸中心中都很常见,无法证明泉州是独特或突出的。
ICOMOS进一步建议中国考虑下列事项:
  1. 提供各遗产点区域的真实范围;

  2. 进一步开展对体现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价值特征的分析;

  3. 从操作的角度,增强并更加明确遗产地的整体管理规划与现有其他的单个遗产点或其他称号的规划之间的联系;

  4. 进一步开展和实施考古研究计划;

  5. 密切监测游客压力,并在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6. 稳步实施长期保护和管理策略,并于2022年12月1日前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上述的策略执行进展报告及策略本身,供ICOMOS审查。


本文非专业人士翻译,诸多错误及不足之处还请多赐教。欢迎在本公众号留言纠错

或通过微博@爱世界遗产 /邮件wei_yao@foxmail.com联系亦可

主要参考资料: 

WHC/21/44.COM/INF.8B1
ICOMOS evaluations of Nominations of Culturaland Mixed Properties

http://whc.unesco.org/document/18777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