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挤独木桥”与“脚踏两只船”

“强挤独木桥”与“脚踏两只船”

“妈妈,老师表扬我了,说我画画有感觉了。”女儿兴奋地眉飞色舞,一见面就向我们报告这个重大新闻。

“厉害!”我竖起大拇指赞叹。

“上次画的是三棱锥,上上次画的是正方体。”女儿如数家珍,“老师教的真好,我以前自己琢磨画正方体,至少得用橡皮擦个三五次,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来画,居然一次成功,并且又快又好。”

看着女儿得意的神情,听着女儿自豪的声音,我又想起了女儿最初的选择。

“妈妈,清华美院的老师免费来教喜欢美术的孩子,我们班很多人报名,我也要学。”女儿自告奋勇。

“好,无条件支持。”我鼓励。

“妈妈,我不想去了。在家自学吧。”午饭前,她忽然改口。

“为什么?”我反问。

“如果去学画画,三点就得到学校,每周如此。如果不去学画画,六点到校就行。”她坦言。

饭桌上,我保持沉默,老公和孩子则展开拉锯战——“去吧。”“不去。”“去吧”“不去”。一而再,再而三,剑拔弩张,没有结局。我一边给老公示颜色一边用脚阻止他,终于避免一场战争。

午饭后,我推开女儿卧室的门,她一如既往在浏览漫画,专心致志。

“我想对你说说我的看法。”我平静地说。

“不去就不去,谁说也不去。”她直接拒绝。

“我没有强迫你去的意思,我只是尽到妈妈该尽的职责。我只说三点,结果自己选择。”我摊牌。

“好,你想说就说。”她无所谓。

“首先恭喜你,从来没有学过画画,却没有被淘汰。说明你有画画的天赋。如果老师让我画一滴水,我实在没有创意,只能涂成一个标点符号。”这是对女儿初赛的肯定。

“虽然你没有被淘汰,如果你这次主动放弃,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出来容易进去难,想学画画的人很多,老师不缺你一个学生,你却在拿自己的明天做赌注。”我陈述厉害关系。

“咱们河南考生很多,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表姐和她的同学就是很好的例证。她们两个当时成绩相当,一个选了文科一个选了艺术,现在你表姐非常努力想考取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她的同学已经是985院校的高材生,保研指日可待。无独有偶,我的同事张老师家的女儿学的绘画,现在已经是著名插画师。如果你现在去学画画,虽然每周牺牲三个小时娱乐时间,但尚可'脚踏两只船’;如果你现在在家看动漫,你就只能'强挤独木桥’。是'脚踏两只船’还是'强挤独木桥’,决定在于自己,决定就在今天。”我抛给她全部选择权。

“好,买铅笔,买素描纸,先学到暑假再说。”心动不如行动。

之后,画画班就成了我们谈论的热点。“又淘汰一批人。”“我初中同学XXX,小学同学XXX也在画画班。”“XXX主动放弃。”“XXX乐在其中。”“老师水平真高。”“XXX画的真好。”

诚然,画画在她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或许仅仅是一个插曲、一个爱好、一种消遣。但画画班的淘汰机制会无形中增强她的抗挫能力,从而使之成败皆能泰然;面对事情冷静分析、慎重考虑也会成为伴随她人生的靓丽风景线。

最后,插入一些她画的书签和手绘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