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自我安慰,中小学成绩不重要,高中阶段都能补上
常听到部分家长有这样的论调:小学成绩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成绩好不代表什么。初中知识简单,哪怕成绩不理想,到了高中都能补上。事实是这样吗?
个例不具有普遍性
事实上,中小学成绩不理想,到了高中阶段成绩能够撵上来的例子是有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且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孩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并且让人引以为傲。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也正因为不多见,看起来很“新奇”,往往被肆意夸大,常常在各种资讯里看到,让人以为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营造出了“高中能补上”的假象。
中小学成绩不好,学习习惯是主因
以目前大多数孩子的资质来说,理解课本知识并不是困难的事情,成绩好坏的原因更多是学习习惯。以语文为例子,课文的预习,课外的阅读,字词句的整理都是日常学习的方法。在数学上,我们更提倡每个孩子都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的是每一个单元里自己不熟悉的题型。时常翻看自己曾经答错的题,没有记住的公式概念,直到能够理解题意,轻松作答。经过9年的义务教育都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想要改过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教材特点愈发明显,连续性增强
从第一版教材到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小学的课本已经经过了几次大的变动。知识的连续性良好,不论是纵深还是呈扇形的扩展,都已经有了基础框架。在基础阶段没有掌握好,到了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反超的机会,时不时用到的基础知识还要再次学习,别说是高中阶段深奥许多的知识点了。高中生哥哥辅导小学弟弟语文,对“江上的轮船像一页扁舟”定义为比喻句。可见哥哥在小学的时候对比喻句的含义没有弄清,这种错误的认知一直到了高中都没有改过来。比喻句以物喻物,有本体有喻体,而上句中轮船像扁舟是同一物体,不过是借此比喻江的浩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习惯了落后,给了自己一个假象的上限
学习成绩重要吗?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小学阶段,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某个排名层次内,往往内心认定自己就是属于这个“级别”。一个长期排名在中下的学生,你问他下次考试考个第一名有没有信心?大部分会实事求是的说没有信心。这不怪孩子,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的。每周的小测验往前走个一两名,在一直进步的状态下,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树立起来。优者自勉,劣者图强。建立学习上的自信才是进步的动力。
从厌学到好学的转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厌学心理越严重,因为看不到学习上的希望。每个班都有几十名学生,无论老师的精力有多充沛,也无法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功课。当成绩有大的波动时,老师会及时的开小灶。但是成绩一直稳定在后几名,换位思考,谁也不愿意再花费大的精力去给一个厌学的孩子补课。孩子有了厌学心理,是找不到乐趣,看不到方向,得不到鼓励,寻不到帮助。在这样的状态下,让孩子再转到“好学”上来,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所以,家长不要再迷信什么中小学成绩不重要,高中能补上。你在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稳扎稳打,学好每一个生字,学好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学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