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干嘛播客第2579篇原创,共2910字,阅读需8分钟
昨天有朋友和我聊起育儿,提到杭州、上海这样的城市实行“公民同招”之后,家长们纷纷回归理智了。之前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们纷纷咬牙切齿、拼尽全力地购买学区房,觉得这样就能一劳永逸。但后来出台的新政策,导致中产阶级变得非常尴尬。
之前看过一个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走向人生巅峰,费尽心力选择学校。电影里,主人公夫妇想让孩子进贵族阶级的私立学校,但学校因为夫妇没有贵族基因而拒绝孩子入学。将孩子送去穷人学校,想用穷人学校的名额读好学校,又有人责问:你们凭什么挤占穷人孩子的教育资源?最后不得不退回本阶级的生活。父母为什么要煞费苦心让子女进入好的学校?其实和孟母择邻而居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是想让孩子可以在好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最近看张云雷的传记,有个很重要的发现:曲艺行业的艺人,越早入行越好。郭德纲七岁开始学艺、张云雷五岁开始学艺。
早早入行有一个好处,虽然入行之初不能直接上手学习技能,只能在后台打杂,但这恰恰是最关键的一步。郭德纲当年跟着师傅学评书,一开始就负责在台下给先生端茶递水,一刻不得闲,最后学到了一身本事。张云雷自小和姐姐王惠一起,那时王惠还不是郭德纲的老婆,而是一名红遍天津曲坛的名角。姐姐在台上表演京韵大鼓,张云雷从台下耳濡目染,五六岁便学会了很多曲艺技能。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张云雷的成长史非常值得探究:孩子时期坐在台下耳濡目染,最后居然热爱上了曲艺表演,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外加自身有这方面的天赋,张云雷现在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
我当年高考失利,被父亲送到了高考补习班。补习班的生活非常残酷,每周只有星期一下午三四个小时的个人时间,其余时间要全部用来学习。那时候我发现,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东西,由不得我们浪费一分一毫,所以规划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早年规矩没有建立好,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有人给你立规矩。有人说男生18岁是个坎儿,如果读书不行,就会被送去当兵,学习一些规矩;如果早年立好了规矩,有了自己的热爱,就不需要靠行伍立规矩。
最近看到王嘉尔的成长史也非常有意思,王嘉尔曾是香港击剑队代表,当年放弃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机会,拒绝了斯坦福大学的offer,到韩国去做练习生。众所周知,韩国练习生过得非常苦,而且在语言不通的环境下,王嘉尔也没有放弃,这算是一种热爱。有的人总会咨询我,找不到自己的热爱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判断自己对一件事情是否热爱,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去做,看自己面对困难是否能坚持下来,就知道是不是真的热爱。换一个角度看,生活在这个时代下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种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尤为明显,大部分孩子在这一时期都会非常叛逆,但青春期少年的叛逆往往是有迹可循的。
小孩子往往都是有脾气的,这种脾气分两种:一种是父母和孩子好好沟通,孩子会乖乖听从父母的建议;另一种是父母把弹簧压坏了,孩子开始事事叛逆。面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我父亲的做法实在值得一提。当年我对我爸爸说,我喜欢唱歌。父亲听完肯定了我说:你喜欢唱歌对吧?我去给你找老师,让你好好学。我原本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他真的找了音乐老师,还请了最贵的老师来教我。我心想着:老头花了这么大的价钱,如果我不好好学,以后都不会再给我学唱歌的机会了。所以这件事情我必须要做,还得做好。我爹的这一行为无疑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让我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变优秀。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知道自己的方向、应该选择哪条路,只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见所感不同,导致了眼界的差异,最后眼界决定了你会选择哪条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的性格是不屈不挠的,遇事不怕事,那么子女多半也会如此;父母看待问题清晰,孩子多半活的通透。比如郭德纲一路摸爬滚打不容易,积攒了很多对生活的见解,而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在父亲的教导下,活的就会非常通透。
有些父母喜欢颐指气使地教育孩子,在我看来确实大可不必。其实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所说、所做都是正确的,所以这样的教育弊大于利,往往是不可取的。除了教育,对热爱的传递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初心不改的,虽百折而不挠,遇到困难还是一如既往地“打败了再冲进去”,这种行为唯有热爱二字可解。
很多人“干一行恨一行”,本质就是因为自己本身对这件事情没有热爱。所以在生活中,找到“千金难买我乐意”的事情,非常重要。发自内心去做的事情多半会成功,因为是自愿的,遇到困难也不会觉得抗拒畏缩,反而会越挫越勇,培养出来一些优秀的品质。我的两个儿子性格迥异,大儿子出生后,我和妻子比较关注他的成长,每天都想看看他发展的怎样了,是不是有进步。但久而久之,我们的过分关注并没有给大儿子带来什么正面影响。某一天,我收到的一本画册让我大吃一惊,画册里的每一幅作品都很棒,画的非常用心,原来是小儿子画的。因为小儿子不受关注,所以便自发地想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
有时候过分关注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总是被人盯着,被寄予了过多的厚望会使得一个人想要躲避,但一个人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多半是可以做成的。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过分地强调一件事背后的结果,反而会使人压力过大而产生放弃的念头。张云雷当年在后台,谁也没有过分关注他到底适不适合、喜欢不喜欢、会不会在这个行业有所成就。但是经过漫长的耳濡目染后,自己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没有过大的压力下,自发想去做这件事情,最后便也成了。教育的平常心也是这样的逻辑,靠耳濡目染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父母强行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强迫他们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如果大人特别小农意识,孩子眼光也不会长远。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教育不仅要学会给孩子做加法,还要学会做减法。对于我自身而言,我现在开始给大儿子做减法,试着不去过分关注他。而小儿子因为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反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好了,上半集我们就先聊到这。关于育儿,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去热爱一件事,并为自己的热爱而付出努力。下半集我们来聊聊:人生中的热爱要如何寻找?怎样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写在最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自古以来,父母为了子女的教育往往都是煞费苦心的,但这种过度关注换来的成果往往是好坏参半的。
凡事皆有度,太过了不行,没有到达也不行。好的家庭教育往往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好比《知否》中,无论是个性直白的大娘子,还是机关算尽的林小娘,亦或是明事知礼的卫姨娘,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寄养在老太太名下,为什么?正是因为老太太出身名门,跟在老太太身边教育出来的姑娘无论品行、见识都不会差。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找到合适的度非常重要,各位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什么问题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提出。
--简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