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文丨《安城风韵》序

作者简介

杨世文,1954年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员,曾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方言研究所所长。

《安城风韵》序

杨世文

《安城风韵》是一幅濛江人描绘的濛江图画,是一部濛江人所记载的濛江历史。它虽然写的是濛江一镇之事,我想它会有以小见大的价值的。它是一部学术与文学并蓄的书,有考证论文,也有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它又是一部历史和现实并记的书,有历史事件的追忆,也有当代生活的描述。我相信它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书,因为它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去反映濛江镇不同层次的文化。
“文化”一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言语里,比如“有文化”“文化程度”“饮食文化”“乡土文化”等等,但是如果细究文化是什么,却没有谁说得清楚。几个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给文化这个概念下的定义不少于二百种,莫衷一是。不过,人们对文化还是有一个基本共识的,那就是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指的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的书本知识;广义的文化则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简言之,广义的文化就是人们社会生活所留下的一切,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因此,广义的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物质文化就是人们创造和制造的一切实物;制度文化就是人们形成的法律和制度、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心理文化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实践经验、学说理论、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安城风韵》所反映的,就是濛江镇的广义文化。
本书的主编何海荣先生,是本书集结的主导者和担纲者,他发挥了所学历史专业的优势和文学特长。他所撰《濛江镇的历代建制和圩市》一文,可说是本书的纲,简明地概述了濛江镇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使人对濛江的历史一目了然。他另外几篇对濛江地名和地理位置的考证文章也堪称精品。海荣先生的系列考证文章,有如下三方面的贡献:
一是系统整理了濛江墟镇的形成和濛江行政区划的演变历史。关于濛江历史的记载,散见于各时期的县志,然而作为乡镇一级单位,在县志的记载中既不系统又不具体详细,往往一笔带过,有时各版本县志所记载的濛江史实还相互矛盾。海荣先生为理清濛江建制的历史演变,不仅查阅了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版本县志,还广泛搜集了各种相关典籍,去讹存真,整理出濛江镇行政区划的演变历史。读他写的濛江概况,读者能了解到濛江镇的成因,名称的由来,管辖地域的变更,濛江历史的源流清晰在目。
二是纠正文献讹误,考证地理位置。海荣先生的考证功夫是很精到的,这里举两例以窥一斑。1987年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地名志》中记载有濛江镇西部的一个村叫“十二基”,并解释其得名的原因:从白马村数起到该村共有十二个明显的石角伸向浔江,形似一道道小基坝,故取名十二基。海荣先生根据明代的几位官员田汝成、章潢、钱溥、桑悦亲历该地的记述或著作所记和现代海事部门所著航监文献记载,考证了上述“十二基”是“十二矶”之误。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考证了旧县志提到而新县志无载的濛江六爻山的具体位置,就是后代已经改名的神岭。又如濛江明朝时有一个古驿站叫“黄丹驿”,《梧州府志》只提到这个驿站的名称,却没有其具体位置的记载。海荣先生的《黄丹驿小考》文章虽短而所下的功夫不小,列举了《读史方舆纪要》、《殿粤要纂》、《广西通志》、《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藤县地图册》等古今文献的记述,考定了这个古驿站的位置在今濛江镇的新安村。
三是补缺拾漏。海荣先生从清代诗人何文谷的诗“芸窗读罢转蓬窗,隔岸村中吠小庬。一塔独从天外立,楼台高处是濛江”看到濛江有一座塔的记述,然而今已无此塔,查阅历代正式出版的藤县志亦未见记载,经多方寻找材料,终于在未正式出版的民国三十六年由何亮辅编纂的《藤县志稿》手稿中找到了线索,清代确有一座建于濛江凤岭之上的文塔。
考证文章本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海荣先生善于发挥他善于作诗填词的特长,在文中或插入自己创作的诗词,或引用与该文相关的诗词,使文章读来饶有趣味。他的这个特长,也展示在本书各章节描绘濛江历史风物的诗词中。
如果说海荣先生所写的历史概况和考证文章是本书的经,那么,诸位作者所写的文章便是纬,经纬交织出一幅精彩的濛江历史图画。
濛江曾有一段光荣的抗日历史,如今已经很少人知道了。周雄先生的《濛江勇士伏兵歼日寇,壮士捐躯高村楼》、磨小云女士的《黄埔军人磨汉斌》,以真实的故事再现了这段历史和人物。前者直接描写濛江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经过,后者则是记述一位濛江籍的黄埔军人投笔从戎,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这两个故事仅仅是濛江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家卫国诸多事迹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濛江人民的抗战史实还有待收集。
濛江各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构成濛江历史文化的元素。本书的作者有从30后至70后各个年龄层次,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展现了各历史年代濛江鲜活的事实。
已故廖炳森先生是三十年代生人,他的《畴昔濛江·儿时忆犹新》一文记述了上个世纪初至上个世纪末的濛江往事。从他那粗线条的叙述和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读者大概了解了近代、现代到当代濛江墟镇很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很多事情对于现代的青年人来说,似乎已很遥远了。
麦杏生先生是记述濛江墟镇往事最多的作者。他的笔触比较细腻,一事一忆,在叙事的过程中有细节的描写,有对实物和事件的评论,既生动有趣地呈现当时濛江墟镇的人情世故,又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感。“我此生羁旅他乡,家乡的山风水月、朝阳晚霞、雨态晴姿已深深融入游子的骨肉血液中。昔日在以船为交通主角的年代,每当探亲期满乘船离别,我都会伫立在船舷,与故乡依依惜别,直至那清风角及岭上苍松在视线中慢慢消失。”读者在读他的文章时,一定会感受到作者那股深爱家乡的强烈感情。麦先生有较好的记忆力,他能记住濛江墟镇的许多往事的细节。曾经的“濛江八景”连同位置和名称早已被人遗忘,经麦杏生先生的一一点出,如今方得以明确。
李绛明、甘轶雄、朱强鸿三位先生的文章,则是反映濛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青少年生活面貌。那个时期大人们虽然在进行着“残酷斗争”,但他们并没有泯灭青少年热爱生活的好奇心,他们强烈地追求着有趣的生活,用天真无邪的目光捕捉美好的东西。深深地印在李绛明先生心坎里的濛江那几棵古榕树是多么美好:“绚丽的晚霞,粗壮的树,闪光的叶子,憨实的牛,加上不愿离去的还在下棋或闲坐的人们,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在甘轶雄先生的心目中,“不忘少年时曾经消磨自己宝贵时光的那间濛江镇文化室,其实是自己心里的一种文化情怀。”朱强鸿先生的《旧时的濛江车排》,必定会勾起濛江中老年人对那段经历的无限回忆和感慨,也见证并录下了濛江交通前进历史的脚印。
民谣童谣也是一个地方文化元素之一。收集濛江的民谣童谣廖金胜先生用力最勤,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开始留心收集了。他收集的一组童谣(外加朱伟旗女士记录的一首),大多在民间已经失传,这不得不记下廖金胜先生的抢救之功。更值得称道的是廖先生将从前儿童唱这些歌谣时所做的游戏方法也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这是我所见各地记录民谣歌谣所未有的。其实廖先生还记录了大量的民间体育游戏,比如“斫地雷”“打拐”“抨黄牛”“点兵兵”等等,只是限于篇幅而没有收入。廖先生是县文体部门的领导,他经手组织和培植了被称为“东方狮王”的舞狮团体,也自然不会忽略对家乡民间体育活动的支持和指导。他和周雄的《不是猛龙不过江》生动地描述了濛江龙舟队在全市比赛夺冠的经过就是证明。
要记抢救濛江山歌之功的是朱伟坤先生的《浅谈濛江人唱山歌》和朱宸鸿先生的《一首流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濛江本地歌》。朱伟坤先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会唱濛江山歌的人,他的文章再现了地道民间山歌的风味,使我们感受到民间山歌的赋比兴手法和熟练运用谐音双关的艺术。“镰刀冇磨你上鉎(上姓),水推八角河香仁(何乡人)”,在对歌中歌手询问对方的姓氏和住处,是那么含蓄而有趣,这与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和温庭筠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有异曲同工之妙。朱宸鸿先生记录的是五六十年代脍炙人口的《濛江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是借用《刘三姐》中的曲调来填新词的,在当时几乎人人会唱,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已不为六十岁以下的人所知了,即使六十岁以上的人也只记得开头的一两句,是朱宸鸿不辞劳苦地走访老一辈人,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濛江镇的戏剧文化,历来为当地人津津乐道。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濛江镇粤剧的兴旺是全县首屈一指的。磨小云女士的《梨园繁花绽濛江》详细地记述了濛江粤剧及其他形式文艺的发生、发展、兴旺的过程和原因,可以算得上一篇较全面的濛江文艺发展史。这篇力作的问世,麦杏生先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很早就想写一写濛江粤剧发展的历史,因为他曾是濛江粤剧团成员之一,亲历了濛江粤剧团由小到大而走向繁荣过程的前半阶段,因此在磨小云女士撰写《梨园繁花绽濛江》时,麦先生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和线索。磨小云女士从小酷爱文艺,七十年代末开始,凭着自己的天资和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藤县文艺团体的骨干,因而十分了解共和国成立以后藤县文艺的历史。按理说,写起濛江文艺史来她该是得心应手的,然而她写《梨园繁花绽濛江》的过程却十分艰辛,一丝不苟的她,几乎每个细节都打电话或发微信向今尚在世的老一辈演员、亲历者求证。她文笔清丽流畅,文章贻人美感。
语言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濛江方言是濛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收集的濛江歇后语,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濛江的风貌和特色。各地都会有自己的一批歇后语,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各地的歇后语有相当一部分只适用于当地。正因为这样,看一个地方的歇后语,可以了解该地的自然和人文情况。比如濛江歇后语“十月空菜—冇上nad”,空菜(空心菜)是南方蔬菜,生长喜热怕寒,种植以两广地区为普遍,以致形成一套专门的空心菜吃法习惯,因此这个歇后语就只有处于两广的地方才会形成,不会形成于两广以北的地方,它反映了地域特点。语中的nad是将长条的菜掐成一段一段的意思,说明空心菜是不能切的,因为切了就会使菜梗和菜叶分离,不好吃了,可见该歇后语又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经验和习惯。“冇上nad”指不够一掐的长度,表示短,就是说到了十月份,空心菜不再生长了,这又反映了空心菜生长的季节。具体地方的某个人的某件事,对当地人影响较大,也往往由此人此事形成歇后语,这是其他地方的人不了解的,外地人到本地来,当了解了当地的歇后语之后,就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人情世故。当然,任何一地的歇后语,都不可避免的带有粗俗的成分,我们现在使用这些歇后语时应当择善而用,但这是已经存在的事实,作为研究该地风俗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多收集,且按原样收集。
语言能间接地反映当地的人口成分的来源。海荣先生的《濛江白话中为何存在闽南语词汇?》通过濛江方言的某些用语,分析了濛江人口中有福建人迁来的成分。通过对濛江方言词的考察,我们还可以窥见其与古代汉语的联系。濛江话中“伤”这个词有一个义项表示“太,过于”的意思,如“人伤多”的意思是“人太多”,“水伤少”的意思是“水过于少”。人们都以为这个“伤”不是本字,是濛江特有的土语词正好与“伤”字同音而已,殊不知“伤”正是本字,古诗文中就有该字该义的用法。杜甫诗《曲江二首》其一“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诗中的“伤多”就是太多的意思。濛江话常用“yoi”这个词来形容蔬菜等植物长得很好,但都以为此词也是濛江特有的土语,却不知古语已有之,就是“甤”字,后来又写做“蕤”字。《说文解字》:“甤,草木实甤甤也。”段玉裁注:“甤与蕤音义皆同。”意为植物茂盛的样子。唐代张九龄《感遇》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宋代叶适《鹿鸣宴》诗:“朝阳羽翙翙,春梧绿蕤蕤。”又如濛江话说绳索松弛为“nuang”,这也古而有之,就是“儾”字,《广韵》:“儾,缓也。”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论俗》:“物宽缓不帖帖者曰儾。”本书由于容量和时间的限制,本辑未及收集较多的有关濛江方言词语的文章,望下一辑能加强。
本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图片和插图。收集到几十年以前反映濛江各方面的照片,实难能可贵,它为本书添色不少。濛江八景,实地已无存,而通过茅丛光先生的素描得以重现,朱强鸿先生的濛江八景篆刻图章与之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去年底濛江镇党委、政府为弘扬濛江文化,兴建“安城楼”,嘱我拟楹联以志,今亦借移于此以概括《安城风韵》内容:
安土绕浔蒙,观鱼跃鸢飞,耕市从来通外海
城厢陈虎凤,识灵钟秀毓,戈毫一往助中华
濛江,这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安城古镇,应该留下她的历史行迹,让濛江的今人和后人记住她,热爱她,爱护她、建设她。

2020年3月30日

本公众号本年度往期作品选读

李绛明丨近作几首

梦荷斋命题作业之鱼、虾、蟹

晨睿丨近作几首

何海荣丨近作几首

李绛明丨濛江象棋史话(一)

磨小云丨源远流长的濛江水浸助

李琼丨2020年近作小辑

李绛明丨回乡(组诗)

石瑞圣丨近作一组

石瑞圣丨己亥年七绝集(33首)

石瑞圣丨己亥年七律集(50首)

何海荣丨从藤县历代诗词看西江流域的民俗(连载十)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0)

相关推荐

  • 鄂州历史之太和探古

    太和探古 "故人家住南山下,心与白云共潇洒."这是元末明初武昌大诗人丁鹤年,<寄武昌南山白云老人>的记念诗.六百年后,我们带着丁鹤年的诗句,带着吴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带着 ...

  • 杨世文丨中秋节唱和录

    杨世文,1954年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员,曾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方言研究所所长). ...

  • 杨世文丨镇小校园橄榄树唱和录

    杨世文,1954年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员,曾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方言研究所所长). ...

  • 杨海文丨“统合孟荀”已成为学术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

    瓷版画"八圣人"中的荀子. 被称作先秦儒家最后一位集大成者的荀子,对孔子.孟子的思想有扬弃也有创新.在山东省尼山书院举办的"荀子公开课"上,中山大学教授杨海文在 ...

  • 【人物志】杨玉文丨南国往事之小原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南国往事之小原 □ 杨玉文 / 文 司机小张推门进来:"给你推荐个人吧,搞设计的!" 跟进来一个小伙子,黑,瘦,唇厚,眼大,头发凌乱.整个体型来看,个子不高 ...

  • 杨世勇:重睑的设计与手术方法丨专业视点

    中华整形大典·医学编委 杨世勇: 开封市政协委员.杞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杞县工商联副会长: 一  重睑术的美学效果及重睑常见的形态 1.重睑术的美学效果 双眼皮成形术后,能使:1.细小的眼睛变大.变长: ...

  • 安城风韵丨濛江诗词三首

    , 念奴娇·过节 山崖老翁 少时过节,见狮舞烟火,兴高情激.耀眼银牌危阁上,罗汉层层如壁.人语喧天,鼓声震地,爆竹狮头袭.烘然场景,怒书真莫能白. 排闼岸绿江清,春来节又,何奈重山隔.也问乡关依旧否, ...

  • 安城风韵丨浔梧郁区矿务处​-历史上设立在濛江级别最高的单位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人.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 ...

  • 安城风韵丨濛江黄石堠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人.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 ...

  • 安城风韵丨咏濛江镇江中石塔小辑

    题记:濛江江中石塔,是指独立在濛江镇浔江河段江中的跨江电缆电缆塔.其坐落在新城村对出,独悬在江中,塔基建在礁石黄石滩头(即黄石堠)上,是国内单点跨度最大的跨江电缆的支点塔.同类型的跨江电缆支点塔在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