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出尖,形不破体
力不出尖,形不破体。据说是芗翁的言论,是与不是不管,我们都要谢谢芗翁对于武学的贡献,这是应该的。
题目放上来,大家一讨论,基本都很知道了,想出来的也好,摘过来的也罢,只要能够合在你的身上,这话怎么说也是可以的,要是合不到身上去,说的怎么圆满也是无有用处,咦,这就怪了,都是一样的字意,都是大家的体会,真假为何却是十万八千里呢?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或是听到的,甚而至于感受到的,深浅不一,无所表述啊,我最怕的就是这个了,所以,还要再啰嗦一些,在这里这两句话,对于某些学习的武者,作用意义不是很大的,武学之体,犹如禅宗道学,知之才知之,不知就不知,非有,不知其意也,唉,人人都在讲慈悲,我也努力里这样做,我这里把它的端的浅议讲出来,说明它们的意义不是简单的,他们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依附关系,大家知道了大概的来龙去脉,对于日后练习或是日后推手练习,在心里有这么一个模子在,不期然,就能有个用处,等到一个日子,心下一明,就是了,所以说说还是有好处的,不说,考不上去没有成绩,这一题就证不了过不去了。
力不出尖,形不破体,大家都知道这是整劲浑圆力,力不出尖芗翁也说了,力有方向谓出尖,力有方向,行则破体,定不住就丢了,四仰八叉,丢死人了哦,“譬之户牖,开合在枢,枢若动摇,云何开合。”枢是什么,听我慢慢说,你站好动桩步,有人在前面一拽,你前脚一踩,力到了手上,不动为定,前腿不跪膝,拽力越大,你收力就越紧,这时中柱支撑反作用到肩手,好了,枢既是,此是一堵墙啊,这就是力不出尖了,说这样,做到这点,大家要知道这不只是腿的功劳哦,在这里这样说,为的是强调腿的根本是第一步,这一步没有啊,其余也就没有说说的必要了,这是强调前腿支撑反作用,膝不过尖,好了,拽一下不动,这时你用力推,于是,斜面柱体反作用支撑到肩手,这又是一堵墙啊,这是强调后腿支撑反作用,柱不过后脚跟,还是枢既是啊,枢到底是什么?就是我常说的中柱,有人说是第三只尾巴,尾巴是个定盘星,也有人说是第三只脚,这个有了,配合两脚虚实兼备,这才是虚实分清阴阳互为的真实处,有人直接说是脊柱的原因,它的出现来自于两腿,两胯,气沉丹田,这是身弓方便说,轻重来自于个人的个体感受,无所谓真的假的。
都说胯是大拳头,还是说说胯吧,胯的开合很重要,人人都说,不究竟,开胯合胯有两个方向要注意,横向开,纵向落,这就开合了,小腹常圆是说气沉丹田,注意这里面的一个重点,它与呼吸无关哦,有人配合呼吸练丹田,我不赞成这样练,好了,一前一后互为推搡,这是什么呀,推手啊,捋出来了吧,所以啊,形不破体是指合理,合自身框架条件之理,合于浑圆之身,夹角,折叠,均是恰到好处,中柱中正不偏,不可倾斜过大,此为真用处啊,我们把动桩摘开来,无端加了一个旱地划船式,这是水上架桥不得已,中柱是中柱,弯则不备,这就像是块木头棍,做桌子腿弯着,砍门框又斜着,顶门棍吧,不够长,四无用处,这不行,我们这是练武啊,不是做人修道,有人说一棵大树歪脖子不成材,还有毒性,路人不敢近前,所以,在路边几百年了,郁郁葱葱,独善其身,刚好修道哦,练武不可以这样的。
架子要正,一定如山,力不出尖就来了,在对抗中,形不破体是布阵,守中用中不放松,各色强兵砺马各就各位,各显神通,绝不偷懒刁滑,大帐居中,战无不胜,攻无不破,身形恰到好处,使身体处于更加匀衡的位置,在前后左右方向都获得了较大的稳定角,是身体无论受到任何方向的外力,力都会顺应到脚下来,中柱支撑,夹角呼应,都能使本我之力达到最大值,就个体自身的条件来说,也就是能最好的发挥自身本体能量最大化。犹如三足鼎立,雄浑饱满,支撑八面,敛束相抱,自在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