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回顾 | 从历史的视角看河南“7.20”暴雨

FLOOD STUDY

We are Long's group

2021年7月22日10点,中央气象台全国小时降雨排行前10名中已经鲜有河南城市的影子。

至此,霸屏近一周之久的河南“7.20”暴雨终于偃旗息鼓,消散在巍巍太行。

1

大家都在谈论这场暴雨本身,而我想回顾一下历史。

中国从来不缺极端暴雨和洪水,其中黄淮海平原便是这“不速之客”最为频繁的造访地。八百里太行纵贯南北,与秦岭东脉(主要是伏牛山)共同构成了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中段,同时也为极端暴雨洪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中国大陆诸多点极端暴雨和洪水记录诞生于此(图1中红点和黑点标记代表洪水记录,系笔者未发表成果)。

图1 黄淮海平原历史洪水记录分布(笔者未发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洪水科研笔记”)

1975年8月,台风Nina在伏牛山前形成持续强降雨,最大1小时降雨量218 mm,最大3小时降雨量495 mm,最大6小时降雨量830 mm(位于河南林庄),后者也是世界点降雨记录保持者。破纪录的暴雨产生了破纪录的“75.8”洪水,导致直接死亡21000人,间接伤亡人数以百万计,被评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Yang et al., 2017,如图2)。

图 2 “75.8”洪水过后实景(照片来自网络)

再来,1963年8月,海河南系发生罕见特大暴雨,河北邢台獐么乡7天降雨量2050 mm,为我国大陆点降雨记录,持续强降雨产生的洪水总量高达330亿m3,大水围困天津城数月之久,史称“63.8”洪水(中国历史大洪水,中国书店)。1996年8月,台风Herb登陆晋冀交界,最大中心雨量473 mm,造成465条中小河流同时发生洪水,是中国历史上同步范围最大的一次洪水过程(Yang et al., 2019)。

再说两个最近几年发生的例子,2016年7月19-20日太行山南麓的暴雨以及2012年发生在北京的“7.21”暴雨,研究城市洪水的人对后者尤其不陌生,北京“7.21”暴雨几乎被认为是城市洪水研究领域的“头号公敌”。更早还有1939年和1917年发生在海河(尤其是南系)的两次暴雨洪水。据记载,冀南和豫北地区当时可谓是一片泽国,处于九河末梢的天津城也是路可行船。

这些发生在黄淮海平原的历史暴雨洪水,个个都曾经“倾国倾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沉重的一笔。

2

唉,人类是善于遗忘的动物。

扯远了,再回来说说河南“7.20”暴雨。

台风烟花远距离的水汽输送为这次河南“7.20”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偏北偏强且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阻断了低涡切变北上的路径,使得对流活动持续锚定在太行山南麓,形成“列车效应”。异常的水汽输送加稳定的环流形式几乎是形成我国特大暴雨的“最佳拍档”。这里说的水汽输送异常,不仅指输送强度的异常(参考2016年“7.20”暴雨相关研究),也更加强调水汽来源的异常。我国华北地区暴雨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七下八上”。从多年平均的水汽输送路径来看,水汽贡献主要来自西南方向上的低空输送,水汽自孟加拉湾穿云贵高原,一路北上(如图3)。

图 3 华北暴雨典型水汽输送路径(笔者未发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洪水科研笔记”)

这次河南“7.20”暴雨的水汽来源则主要是太平洋,而非西南源区,属于水汽来源异常。相比于西南水汽输送,太平洋的水汽没有沿途翻山越岭的损耗,更加强劲丰沛。此外,太行山的南北走向使得东进的水汽更容易受到地形辐合抬升的作用,从而形成强降雨。类似的案例还有海河“63.8”暴雨和1939年海河南系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分布如图4所示)。

图 4 1963年和1939年暴雨水汽输送异常(笔者未发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洪水科研笔记”)

以“63.8”暴雨为例,彼时台风Besse为暴雨的维持提供了源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补给(除了西南涡切变和切断低压合并的影响外),直接创造了河北獐么7天2050 mm的中国点降雨记录。所幸, Besse最终并没有登陆我国,只是远远地“助攻”了一把。当地人回忆“63.8”暴雨,称“那雨下得如同天漏了一样,像是女娲补天遗漏的地方”。因此,河北獐么乡也被称为“中国大陆的雨极”(如图5)。

图 5 河北邢台市獐么乡(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河南“7.20”暴雨虽未超过“75.8”这样的极端大洪水,但与黄淮海平原的一些历史大洪水相比已是不相上下。最大1小时201mm的降雨量仅次于台风Nina保持的中国纪录,也打破了多个城市的历史点降雨记录,郑州3天下了一年的雨量。然而,媒体中普遍提及此次暴雨强度为“5000年一遇”(可以简单理解为每年发生同等及以上量级暴雨的概率是1/5000,几乎约等于0),笔者认为有夸大之嫌,毕竟有数据为证。

3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我们常常会遗忘。

说完大历史,再来聊一下我们的渺小。

受限于数值天气预报准确预报极端事件的困境,高效及时的应对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尽管这次河南“7.20”暴雨导致数十人不幸遇难,但笔者认为当地政府还是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救援和应急措施(包括及时分洪、泄洪,连续发布预警,停工停学等),受灾人民群众也团结互助共度难关,要为政府点赞。

也许有人又要质疑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作用。诚然,我国的城市防洪除涝标准偏低,排水体系也屡被诟病,的确是事实。然而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郑州就是其中一个试点城市。这次暴雨洪灾的锅不能由城市排水体系差来背。红红火火的海绵城市建设,遇到了劲敌,不能以此次成败论英雄。世界上再完善的城市排水体系也恐怕难以抵挡十之一二,杯水车薪之功,实在不足以缓解此次巨灾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重要的是,郑州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加上周围河流泥沙含量高,淤积严重,河床已经高出城市地面数米,暴雨形成的洪水无法及时排泄到河流,从而加重城市内涝。“内忧”和“外患”并存,再好的“海绵”也无能为力。

图6 河南郑州城市内涝(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气候变化是否要出来背锅?

或许吧。经典的大气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全球气温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也要增加,降雨理论上也要增强。笔者对此持不置可否的态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降雨记录和洪水并未被明显打破。此外,过去近三十年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枯,北方流域洪水的量级显著降低(Yang et al., 2021),只是从2010年开始才有陆续的几次极端降雨过程。这是否意味着雨带将从华南地区北移?值得关注。2020年,偏北且持续停留62天的雨带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流域“超级暴力梅”,带来了大范围流域性洪灾,厄尔尼诺不活跃的时期,印度洋异常增暖却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Ding et al. 2021)。暴雨洪水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变化的原因也不能单纯的用热力学理论“一言以蔽之”,比如由大气动力因素引起的暴雨强度、路径和时间变化不容忽视 (Yang et al. 2020)。极端暴雨洪水作为小概率事件,摸清其背后的变化规律十分具有挑战性。

极端事件发生后,对其个例分析可以让我们认识这一场事件的成因和机制,将其放到历次记录中,又能得出怎样的发现和规律,有待于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发现。只能说,对于自然的极限,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联想到就在一周之前发生的西欧洪水,德国西部和比利时死亡125人,主要是由于突发山洪,居民未及时转移而酿成巨祸(图7)。相比广袤的农村,城市的基础建设还是比较完善,应急抢险能力也更强,即便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大国也存在短板,可见这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图7 德国西部洪灾(图片来自网络)

及早预报暴雨洪水的发生以及做出有效预防必然是有效的,但精准短临暴雨洪水预报仍属世界性难题,出现暴雨位置和强度的预报偏差再所难免,有待科研工作者继续攻坚克难。普通民众能做的也许还是相互信任和理解,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学会有效避险和自救,要知道历史会重演,同时也要坚信所有人都正在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河南“7.20”暴雨结束了,台风烟花携带大量水汽汹涌而来,它又将会创造怎样的历史?

撰文:杨   龙、杨依欣

美编:杨依欣

参考文献:

[1]Ding Y, Liu Y, Hu Z-Z. The Record-breaking Meiyu in 2020 and Associat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ropical SST Anomalie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21: 1-14.

[2]Yang L, Liu M, Smith J A, et al. Typhoon Nina and the August 1975 Flood over Central China. 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 2017, 18(2): 451-472.

[3]Yang L, Wang L, Li X, et al. On the Flood Peak Distributions over China.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9, 23(12): 5133-5149.

[4]Yang L, Villarini G, Zeng Z, et al. Riverine Flooding and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s Over China. Earth's Future, 2020, 8(3).

[5]Yang, L., Yang, Y., Villarini, G., Li, X., Hu, H., Wang, L., Bloschl, G., Tian, F. Climate More Important for Chinese Flood Changes than Reservoirs and Land Use. https://doi.org/10.1029/2021GL093061. 2021.

  Flood Hydrology

Hydrometeorology

Hydroclimatolog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