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泽泻
药材名称:泽泻
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
采收加工:地移栽当年12月下旬,大部分叶片枯黄时收获,挖出块茎,除去泥土、茎叶,留下中心小叶,以免干燥时流出黑汁液,用无烟煤火炕干,趁热放在筐内,撞掉须根和粗皮。
药用部位:块茎
产地:主产福建、四川、江西
科:泽泻科
原植物:泽泻
植物情况:多年生沼生植物
高50-100cm。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cm, 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
叶根生;叶柄长达50cm,基部扩延成中鞘状,宽5-20mm ;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长5-18cm ,宽2-10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光滑;叶脉5-7条。
花茎由叶丛中抽出,长10-100cm,花序通常有3-5轮分枝,分枝下有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轮生的分枝常 再分枝,组成圆锥状复伞形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小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长2-3mm,宿存;花瓣倒卵形,膜质,较萼片小,白色,脱落;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
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mm,宽约1mm,背部有两 浅沟,褐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
泽泻饮片性状:块茎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盐泽泻
以块大、黄白色、光滑、质充实、粉性足者为佳。
泽泻药性:
【本经上品 泽泻 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水泻,芒芋,鹄泻。】
味咸,微寒,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燥土泄湿,利水通淋;除饮家之眩冒,疗湿病之燥渴;气鼓水胀皆灵,膈噎反胃俱效。
泽泻咸寒渗利,走水府而开闭癃,较之二苓淡渗,更为迅速。五苓、八味、茯苓、泽泻、当归、芍药诸方皆用之,取其下达之速,善决水窦以泄土湿也。
【产地】产我国福建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生于水泽池沼,根作圆球形,色黄,入药。
【性味】味甘咸,性寒无毒。
【主治】泽泻为渗湿利尿要药,主风寒湿痹,逐膀胱三焦停水,通淋沥,止遗泄,利小便,消肿胀。
【别录】补虚损,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甄权】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宣通水道。
【大明】主头眩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元素】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东垣】去肤中留垢,心下水痞。
【药征】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灵胎】消水利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均忌。古方常以配合补剂用,因欲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宗奭曰多服昏人眼,以行去其水也,凡服泽泻散,未有尿不多者,尿既多肾气焉得实。海藏曰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是可知泽泻之能明目,在能渗湿,若已中病而用之过量,则诛伐无过,使肾气虚而昏目,药本在治病救偏,过量则害,百药皆然,岂独泽泻而已。著名方剂有疏凿饮(泽泻商陆赤小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茯苓槟榔生姜)治水气通身浮肿。烦燥喘渴,小便不利。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肉桂)治水分有热,小便不利,烦渴或水饮内停,脐下悸者。
生于根下,则化气上行,引肾阳以达上。
【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分开,浸泡四小时,热天加少量明矾,冬天不用。捞出,沥干除水,用盐水喷洒,晒干,火烤使色现微黄色,取出,冷却即得。
【炮制】 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盐泽泻:取泽泻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 6~9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备注】 (1)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术配伍。此外,本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泻泄相火作用。泽泻利水力佳,实有伤阴之可能,更无补阴之效用,张景岳谓:「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可资参考,故临床应尚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