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他们别再制造工业糖精了
都说生活太苦,需要一些甜。
但这几年的甜宠剧也太多了吧?
今年上半年,就有40多部甜宠剧上线。量是上去了,但基本没有甜宠剧大爆,它们的豆瓣评分也多集中在4-6分。
差不多的人设、套路化的剧情,就连宣发的模式都几乎一模一样,观众对于同质化剧集也越来越不买账。
从一大把人追剧嗑糖,到现在逐渐审美疲劳,甜宠剧的观感是怎么变得越来越差的?
01 演技模式化,人设永流传
甜宠剧越来越让人疲劳,其实和人设、演技有很大关系。
大部分情况下,甜宠剧的人设逃不开两种——不是多金霸总爱上善良倔强灰姑娘,就是这几年火起来的年下男与御姐的姐狗之恋。
《原来你是这样的顾先生》里,一个是邪魅狂狷的霸道总裁,另一个是拼命还债却乐观面对生活的画手;
《忘记你,记得爱情》讲的是集团继承人、骄傲自恋的富二代和单纯善良的海岛导游的故事,总之就是身份怎么悬殊怎么来。
到了《下一站是幸福》,男女主的身份就做了对调,一个是“白骨精”行政女主管,另一个是刚入职的实习生。
《没有秘密的你》里是民事诉讼女律师配法律系学生。
《理智派生活》,也是理智冷静的职场御姐配初出茅庐的助理。
这种年下恋,十有八九都是发生在职场OL和暖甜小萌新之间的故事。
从性格来看,甜宠剧的男女主也都大差不差。
男主角总是专一的,深情的,外冷内热的,时常还夹杂着点腹黑和傲娇。
《半是蜜糖半是伤》里男主是行事老辣的投行董事,却甘愿为女主顶住外界一切风雨,《月光变奏曲》里对别人偏执高冷的天才作家,却可以耐心等待女主慢慢成长。
一些剧为了凸显人设的与众不同,纷纷给男主强行加上了强迫症、洁癖之类的特点,结果反而走上了同质化的老路。
而女主的性格,这么多年了还是在善良、勤奋、可爱、单纯里面选几个进行排列组合。
《御赐小仵作》里细心善良的楚楚、《我,喜欢你》里面活力满满又上进的女厨师,即使是御姐类型的女主,也逃不出善良、勤奋这些框架,女主只是外表坚强,内心里肯定住的是一个小女孩。
翻来覆去就看这几种人设,观众能不腻吗?
除了人设,选角也基本都是套路。
甜宠剧的男主们一水儿的长腿大高个,女主要么是身材娇小的甜美挂女孩,要么是惹眼的美艳型御姐。
演员类型本来就不多,造型上也看不出太多差别,不少男主都是走的精英路线,衬衫西装一大把。
人设和演员本身气质完全不符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让人觉得选角导演仿佛是在用脚挑演员。
《我的漂亮朋友》里女主本来是一个从山区来的朴实女孩,却找了五官立体明艳的张天爱。
《长相守》的男主设定是东庭绝色的四大公子之首,但于小彤的五官加上这死亡妆发,看着真的挺一言难尽的···
一些演员和剧本来就不搭,演技也是让人抠出三室一厅。
《蜗牛与黄鹂鸟》里,林允永远都在嘟嘴皱眉瞪眼睛,活生生把女主的傻白甜演成了智力低下。
《小风暴》里的乔欣,则是该用力表现时挤不出表情,把看到爱人跳楼的痛苦演成了“盲人假笑”。
前段时间播的《遇龙》,原版橙光游戏中分明写着“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但王鹤棣剧里却是AI式的面瘫演技,抱女主时,宛如一个失明的机器人。
他就连躺在床上被女主压着,也像是商场橱窗里的假模特,这种面无表情、形如枯木式的表演,哪里能让观众感受到龙王的“气宇轩昂,身躯凛凛”?
这些的角色毫无特点、缺少灵魂,仅仅靠脸撑起来,剧播周期就是他们的生命周期,观众也只会看一个忘一个。
02 剧情全靠套路,发糖全靠硬塞
观众稍微多看几部甜宠剧,也基本对剧情感到疲惫了。
曾有网友总结了2020年的100部甜宠剧作品,其中不少编剧的名字在几部作品之间反复横跳。
比如南镇两年内编写了《传闻中的陈芊芊》、《99分女朋友》、《折腰》三部甜宠剧,还有更为勤奋的编剧穆静文,在2020年一口气直接参与了《凤归四歌时》等五部甜宠剧的编写。
编剧长期都写同一类题材,长此以往写作思路逐渐僵化,内容套路化也是必然的结果。
相遇大都是意外,男女主在寥寥行人的空地中间恰好相撞是常有的事,甚至可能一个踉跄直接扑倒对方,上演接吻戏码。
同住一个屋檐下是甜宠剧里男女主关系升温的常见手段,他们总是会在机缘巧合下成为邻居或者室友。
《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里,女主入住后才发现室友是男生。
《我的邻居睡不着》更加离谱,女主偶然走错房间和男主睡了一晚,发现可以睡得安稳,就直接签合同每晚和男主同床共枕。
先婚后爱也是常见套路,商业联姻屡见不鲜,还有《奈何boss要娶我》里这种女主为了获得男主的骨髓跟他结婚的奇葩设定。
种种套路实在太多,有网友直接做了个全方位总结。
过多套路削弱的是剧情的合理性,这导致很多甜宠剧的感情逻辑毫无铺垫,让人一头雾水,比如各种让人看不懂的一见钟情——
《少主且慢行》的女主迷之眷恋青梅竹马的男主,长大之后再重逢就是一顿猛追。
《韫色过浓》里,女主做手术前看到了主刀医生的眼睛,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笃定主意要拿下他···
在草草结束剧情铺垫之后,编剧就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怎么花式发糖上,其实这种没有任何感情酝酿过程的糖,只会让人觉得腻味和不适。
吃棉花糖,要这样吃,
一口一个的寿司,也非要一人半口,
还有不得不提的《双世宠妃3》,女主招了两个男妃,每集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搂搂抱抱,一言不合就圆房,还有网友做了统计,一部下来的吻戏高达80多个。
与其看这样生产出的工业糖精,还不如直接去b站看吻戏剪辑···
03 能捞多少是多少,甜宠剧生产线的恶性循环
甜宠剧本身的质量每况愈下,但他们之间的营销内卷倒是越来越激烈了,传统的微博开播通知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市场,每个团队都使出浑身解数花在宣传上。
播出期间去各大公司扫楼是必备流程。
稍微上心一点的剧组在宣传期间都会安排情侣写真。
《时尚芭莎》因为拍摄了太多荧屏情侣,已经被网友改名为“芭莎婚庆影楼”。
有的甜宠剧为了杀出重围,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宣推方式,比如《亲爱的,热爱的》开设了专门的男女主微博用来撒糖。
按头塞糖已成为剧宣常态,似乎只要营销做得好,剧集本身的质量和观众的口碑也会随着虚假的热度蹭蹭往上涨,微博热搜榜几乎不间断地被各种剧情和人物话题霸占。
评论也被控得死死的,前排热评基本都是重复的“太甜了”。
网上评分界面的五星短评内容常常是同一个模板,豆瓣小组也活跃着不少发帖安利的水军。
但如果质量拿不出手,前期造势造得越盛,后期只会摔得越惨。
像最近经常上热搜的《爱上特种兵》,大面积宣传之后口碑也不尽人意,目前豆瓣的评分只有4.4分,而上述提到的所有剧,没有一部在8分以上。
受众群固定,制作成本低,回报率高是甜宠剧倍受市场青眼的原因,之前投资2000多万的《花间提壶方大厨》用8亿的播放量就换来了超过140%的投资回报,而3000万投资体量的《双世宠妃》播放量达到了38亿。
也有不少新人通过甜宠剧成为市场新秀。
但资本纷纷下场想分一杯羹的甜宠剧,想成功也没那么容易。
从目前的剧集质量来看,甜宠剧的生产流程已经形成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恶性循环,该好好拍戏时只想着如何能够最快变现,尽可能多地忽悠观众增加点击率,捞到钱后再去投资下一部套路式的作品。
这样的流水作业不可能创造爆款,更不可能创造利润率300%的奇迹,只会让内容生产陷入同质化的困境。
近几年良心好作频频出现,观众抵制烂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是能捞一笔是一笔还是用心创作的内容更有持续性和生命力,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自明。
靠套路,是打造不出黑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