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女跟庶女的区别,别被电视剧误导了!事实跟你想的不一样!
在古代生活,鱿鱼女性地位低下,男人是可以有很多女人的,虽然只有一个正妻,但他们十几岁家里长辈就会安排性启蒙,那会就会有通房丫鬟,自己喜欢还会有妾,妾还分为良妾、贱妾、滕妾,做妾就是低人一等,生出来的孩子也都是庶出,只有正妻才是那个体面的。
古时候的人家,子女众多,虽说重男轻女,男女有别,儿子的地位远远高于女儿,但即便在女儿当中,仍有嫡女和庶女之分,那么,在历史上,嫡女和庶女到底是如何区分的,其地位又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因为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家中可拥有妻妾的一般都是豪门望族,普通人家大多数时候还是守着一人过活。所以若是想要探讨嫡庶的区别,其实应该从豪门入手。在《三国志》之中曾经记载,''礼,大宗无嗣,则择支子之贤者,为人后者,为之子也''。不难看出,其实嫡庶之别主要便是在对宗庙的祭祀以及将来对家产的继承,这个在皇家其实是最为讲究的,其中明朝最为典型。朱元璋建朝之时,为防止后代君主宠幸某个嫔妃,从而爱屋及乌立为太子,所以将''嫡长子继承制''写进了祖宗礼法。所以自然明朝的皇子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在这里不以贤才论高低,只以身份的高贵论长短。所以在王位继承上,是以妻子所生的男孩从长到幼进行继承。当然历史上也是不缺乏一些庶子继承王位,这其中便是妻子无法生育,只能将妾生育的孩子养在自己的膝下,算作长子。不仅仅是皇位,比如将来的爵位、官位都是这样。所以这般来说,若是妻子膝下一直无子,庶子的身份便位同于长子,其中和嫡长子所享有的规格是一样的。
在古代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里,虽然表面上来说,庶女与嫡女都是主人的女儿,千金小姐,二者在吃穿用度上有时差别不是很大,但庶女与嫡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利益和心理层面,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古代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里,家里当家理事的,往往是正妻,像在《红楼梦》里,贾政府上管事的实际是王夫人,只是他委托侄女王熙凤管理而已,家里大事,最后都要请示他定夺的。正因为正妻的这个经济实权,对自己所生的嫡女高看一眼,或厚爱一层,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嫡女更受宠,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而受宠,也标志着地位更高,利益更多。
庶女与嫡女的区别还表现在谈婚论嫁上。在古代达官贵族之间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挑选对象,一般也倾向于嫡女。同时,由于嫡女母亲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个案另当别论),嫁入夫家时,大都带来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包括金银细软,都是归嫡女母亲私有的,她自己的嫡女出嫁,嫁妆自然丰厚些。而庶女母亲大多出身仆从,甚至有的还是从人贩子处买来的,嫁来时一般不会有多少嫁妆的,因此庶女出嫁,嫁妆上与嫡女当然会有较大区别。这只是说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正妻跟侧室的出身都差不多的话,那么嫡女跟庶女在嫁人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嫡女跟庶女不同于嫡子和庶子,儿子在古代嫡、庶是很极大的差别的。女儿不同,女儿不管嫡亲还是庶出,在出嫁之前是绝对依附于父母的,命运是由父母决定。这点,嫡女跟庶女是一样的。在选择结婚的时候也是如此,男方那边都希望自己能娶个嫡女,因为那会儿女生要嫁人,嫁妆都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嫡女的嫁妆肯定很多,而庶女就不一样了,母亲就没什么钱,能给女儿的也就很少,不过要是人家小妾也有钱有地位的话,那自然就另外说了,反正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和自己的母亲有很大联系。
女子在家靠父母,出嫁了虽说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了,可是若没有娘家撑腰,也不是没人做出看碟下菜的事情来,古代女子生活不易啊!嫡庶尊卑有别,自古以来,男人三妻四妾,妻妾地位不同,造就了子女地位的不同,妻的子女为嫡女嫡子,妾的子女为庶出。红楼梦中,探春是赵姨娘所生,但她从来不叫赵姨娘为母亲,甚至有些回避他的这个母亲,她极力的避免着与自己亲生母亲的瓜葛,来显示自己的尊贵,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只有庶出的女儿才会这样自卑。古代人们重男轻女,庶出的女儿更是没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