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初,吴德峰将一大袋的黄金首饰转...

1930年初,吴德峰将一大袋的黄金首饰转交给了周总理,但是周总理核对后却发现这笔巨款的总分量不对。

原来,当吴德峰收到组织筹集的这笔巨款后,感到党组织把不计分量、不计件数的如此贵重物品交到自己名下,可能是传递工作上有所疏忽,但是这也包含着党对自己的信任。

于是,吴德峰认为自己不能这样向上级交待,他设法计算了件数和斤两,委托他的爱人戚元德送交上去。

戚元德见到周总理,交出了那一包贵重的财宝,并按照吴德峰衡量过的结果,说明这笔巨款的件数和总分量。按照16两1斤的小两计算,大约有70多两。

周总理收到这笔款后,很快借来了天平,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把天平放稳,选了个适量的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把黄金首饰分成若千份,依次衡量,每次的结果都记下一个数字,最后把它们加在一起,折合成斤两总数。

周总理看着总数摇了摇头,停一下,又改用新的砝码重新计算,如此3次、他的结果与吴德峰报来的都不相同。周总理皱着两道浓眉:

这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吴德峰接到通知,要他在下午4点到一个地方和周总理会面,说是有一个问题和他面商。吴德峰准时到达在指定的房间里等着。

周总理进来后,寒喧几句,然后和颜悦色地问道“德峰,你接收这笔款子的过程中,出过什么事没有?'

“没有。”吴德峰回答说。

“你个人和家庭上有什么需要吗?”

吴德峰连连摇头,表示没有。

周总理接着问那包东西在分量上经过核对没有?吴德峰做了肯定回答,周总理说:“徳峰同志,按你说的,分量可不对啊!'

“可能我称得不过细。”当时吴德峰在搞地下工作,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大,虽然住在大上海的法租界,但深居简出,无事不交友,很难找到标准的度量衡工具。

吴德峰费了很大的力气借到一架旧的天平,根本没有砝码。“我是用它来做砝码的。”吴德峰有准备,一边说着一边从衣兜里掏出一枚看来已经是流通了很久的银元。

周总理一看,马上问道,“你是按7钱2计算的?'

“银币出厂一般都不够分量,又经过长期的磨损,我是按7钱1.5来计算的。”

周总理不吱声了,他心里做了核计,按照吴德峰提供的情况和相差的分量一起核计,大致是相差无几的。

按说,作为党中央的负责同志,对这样一件具体事情,经过如此的查对,也可以了。但是,周总理并没就此了结,分手的时候,他要吴德峰把所用的天平和那块银元留下来,并告诉吴德峰,让他5个小时后,到五徳路等。

周总理回到住所,把吴德峰拿来的那一套工具摆好,按照他说的方法,把银元放到一端,把同样的金属器皿放到另一端,水平之后,在小本上记下一个数字。

七八十两零碎黄金,用不足1两的银元来衡测,其琐碎和费神是可想而知的,急躁的人,粗枝大叶的人是很容易出差错的。

可是,周总理在任何工作上,一向稳妥细致,既对党负责又对同志负责,他终于又连续计算了两次,计算工作刚刚完成,吴德峰准时到达。

周总理舒开紧皱的浓眉,亮着喜悦和赞许的眼神,握住吴德峰的手,先提出他们两人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接着赞许地说:“德峰同志,你既忠诚,又很精细;党的事业需要你这样的同志,我们机关工作更需要你这样的人。”

吴德峰謙逊地回答说:“我的工作干得并不好,有点子成绩也是党和上级的指导和帮助。”

稍停一会儿,吴德峰由衷地说:“说实在话,在你这样的领导人身边工作,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

@东秋妮 说:

周总理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在他领导下的无数干部,也使他们成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作为一位领导于部,要善于为人处事,就必须学习他的这一品质。

跟着总理学为人处事,你一定会成为人生大赢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