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写传统节日
这个作文真不好写,年级老师都在这么说。
主要问题有两个:1.比如选择端午节,然后一整篇作文下来,就是在写关于屈原的故事,相当于把搜集的资料抄一遍。简称掉书袋。2.写了传统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可是这件事情基本与习俗沾不上边,也就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段都是可以的。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也是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怎么破?
再看了一遍书上的要求: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这个要求,不难理解,给学生的空间也还是比较大。为什么这么大空间,孩子们却频频出现这样的状况呢?随机采访了几个孩子。
端午节你们一般怎么过的?
吃粽子。挂艾草。
粽子怎么包?
不知道,妈妈从超市买的。
在物质极大丰盈的今天,传统节日这种亲自经历做一道菜,或者举行一种什么活动其实已经很是淡化了。旅游景区还会有,但是孩子只是处于一种观看的状态,没有太多的亲身感受。
中秋节你们怎么过?
赏月,吃月饼。
这样的回答很标准。同时,这么标准的背后,是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感知度仅限于此。像中秋节、重阳节、甚至端午节、元宵节这些节日在我们这个地方已经变成就是口头提及的一个节日。而家庭里边,最多的实质性活动就是一家人出去或者在家里吃个饭。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来写,就会空洞,甚至没有话可写。
当然,从学生入学起,在每个节气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布置一些活动,借助作业这种方式,让家长帮助营造一些节日的氛围,使孩子更好地感知节日。
教学这次作文的时候,因为之前有资料搜集、做手抄报等活动的开展,基本的了解,学生还是有的。出示节日,请孩子起来说过每个节日的过程,大家相互补充,尽可能地挖掘出习俗。
然后,我重点选取了除夕这个传统节日,学生边说我边写。1.吃团圆饭。2.看春节联欢会。3.发压岁钱。4.放鞭炮。5.守岁。
这5个步骤列举出来,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这么过的,但是提醒孩子,实在没有的步骤确实可以不写,但是至少要保留三个以上的步骤。
在这三个步骤中,哪一个步骤你是印象最深刻的,标出来。印象最深刻的,往往就是有故事发生的。然后你再按自己列举出来的提纲,按顺序写下来。
有的步骤,孩子家里实在没有过过,也是可以借助资料,看看别人怎么过的,引用过来。
但是在自己选择的重点部分,一定要有自己的参与,要写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说了什么、家里人的反应怎样。
思考到这里,我发现把书上的这个要求改为: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一写自己家里过节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这样,是不是给学生的指向性更明确,对于学生列提纲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