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由来是什么,使用方式和以前一样吗?如何看待现在的建盏?
建盏的兴衰迭起,是古代饮茶习惯的一个缩影,顺应着变化而崛起,也伴随着茶文化一同消逝,想了解建盏的由来是什么,应该从茶的喝法入手。人们对茶叶的认知是不断改变的,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汉代,吃茶都是整片茶叶辅以各种佐料,一起熬成茶粥来喝,各种佐料可以有效抵消茶叶本身的苦味,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唐朝。陆羽写出的《茶经》总结了各地的习俗,自此喝茶之前要磨成茶末,再搭配各种调料,这个时候的品茶比较像现在的抹茶,茶叶属于一种独特的调味品。
宋代文官的地位比较高,思想层面也更有内涵,人们认为品茶应该品尝茶叶的味道,所以宋代的品茶保留了茶末,却不再加入各种佐料,也就是“点茶法”,并衍生出了斗茶和茶百戏的玩法。斗茶要比较茶汤的颜色,颜色越接近乳白色,就说明茶叶质量越好,使用纯黑色的茶盏更适合;茶百戏类似咖啡的拉花,要保证欣赏后茶汤不会变凉,茶盏厚实些比较好,建盏刚好满足两个要求,所以成了贵族士大夫的首选。不同于现在烧制的建盏,宋代的建盏是点茶用的茶具,为了方便搅拌茶末做得比较宽大,从出土文物的尺寸来看,中等大小的盏口径也有11-15厘米,而现在建盏的标准尺寸是9厘米,可以说宋代的建盏更像是小碗。
宋代的点茶法需要厚重的黑盏,黑瓷的着色剂是氧化铁,要想保证是纯黑色,其他金属的含量也不能太高,否则会略微带点别的颜色,而不是纯正的黑色。建窑并不是唯一的黑瓷窑口,但还具备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也就是釉面上千变万化的结晶。析晶现象在瓷器烧制中很普遍,不过这会破坏瓷器表面的完整性,唯独建阳的釉石因为含量特殊,不仅能保持黑釉的特征,析出的结晶也能保持明显的特点,让建盏有特别的艺术价值,这样建盏成为了宋代的常用茶具。
相较于宋代的建盏,现在烧制的建盏釉色种类更多,现在的饮茶习惯是冲泡茶叶,不需要纯黑色釉面作为对比,反倒是因为审美趋于多元化,釉面的种类也比较多。器型的变化也很大,点茶对注水线的要求比较高,这样才能防止茶汤溅出,所以宋代建盏大多都是束口器型,只有小部分是其他器型,而现在不仅有很多创新器型,撇口这类不大使用的器型,也因为美观性有了不少受众,可以说现在的建盏技术或许不及宋代,但绝对更适合现在的需求。
建盏是顺应宋代的需求而流行的茶具,和现在烧制的建盏产地虽然一样,但是受众已经截然不同,所以在器型釉色上有很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