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食疗:补心脾,益气血的龙眼肉附龙眼核的食疗偏方

祖国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预防治疗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形成了璀璨的中医药文化。流传下来的中医药经验秘方,偏方让在病痛折磨中的患者得到解救。特别是对于经济困难和现代医药都无法解决的人群,犹如旱地的一汪清泉,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让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受益更多人。

龙眼肉

别名:益智,蜜脾,龙眼、比目、荔枝奴、亚荔枝、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桂圆、元眼肉、龙眼干。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采收和储藏: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性味:甘,温。

归经:归心、脾经。

化学成分:含葡萄糖、酒石酸、蔗糖、维生素B1、B2、P、C。

药理作用: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有镇静和健胃作用。煎剂用纸片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内服:(1)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60g;(2)熬膏;或浸酒;或入丸、散。

【龙眼肉应用实例】

(1)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归脾汤)

(2)大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一钱,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至多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一名代参膏)

(3)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4)治脾虚泄泻:龙眼干十四粒,生姜三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5)治妇人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泉州本草》)

附:龙眼核

别名:圆眼核、桂圆核仁。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种子。

性味:微苦、涩,平。

归经:肝;脾;膀胱经

化学成分:核含肥皂草素及脂肪。

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用于胃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瘰疬,疥癣,湿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或调敷。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龙眼核应用实例】

(1)治刀刃跌打诸伤,止血定痛:龙眼核研敷,(《重庆堂随笔》骊珠散)

(2)治疝气偏坠,小肠气痛:荔枝核(炒)、龙眼核(炒),小茴香(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服一钱,用升麻一钱,水酒熏,送下。(《内经类编试效方》偏坠散)

(3)治一切疮疥:龙眼核煅存性,麻油调敷。(《高世元传世方》)

(4)治癣:龙眼核,去外黑壳,用内核,米醋磨涂。(《医方集听》)

(5)治脑漏:广东圆眼核,入铜炉内烧烟起,将筒熏入患鼻孔内。(《黄贩翁医抄》)

(6)治小便不通:龙眼核,去外黑壳,打碎,水煎服。如通后欲脱者,以圆肉汤饮之。(《纲目拾遗》)

(7)治足指痒烂:桂圆核烧灰掺之。(《药镜》)

(8)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纲目拾遗》张觐斋云,桂圆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愈后无痕;若伤鬓发际,愈后更能生发,不比他药,愈后不长发也。

(9)治流涕:烧烟熏鼻,治流涕不止。《医学入门》

(10)治狐臭:龙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纲目》

(11)治瘰疬:消肿排脓拔毒。并治目疾。《本草再新》

(12)龙眼核三颗,烧炭存性研末,冲热酒服,治胃寒痛。

(13)龙眼核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

(14)龙眼核(去黑皮)研末,每日空腹时开水送服6克,治便血。

(15)龙眼核500克,洗净,放瓦上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黄酒送服,治疝气疼痛。

【食疗】

(1)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2)龙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

(3)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4)龙眼肉10克,花生米(连红衣)12克,水煎服,亦治贫血体弱。

(5)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煮汤睡前饮,治失眠、心悸。

(6)龙眼肉干七个,连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细末,分四次服,一日两次,用锻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7)龙眼龙30克配白糖3克,若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碗口加盖,每天在饭锅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灵膏(亦称代参膏)。凡年老体衰赢弱病者,每次用开水送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产前服之尤佳。

(8)龙眼肉15-30克,大红枣15克,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治妇女崩漏,贫血,血小板减少。

(9)龙眼干、大枣、生姜各适量,水煎服,治产后浮肿。

(10)龙眼肉、鸡蛋,蒸熟食用,治月经不调,产后虚弱。

(11)龙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12)归元仙酒:龙眼肉、当归适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饮之,有养血益颜之功效。

(13)龙眼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同煮汤食用,可治贫血,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神经衰弱等症。

(14)蜜饯姜枣龙眼:龙眼肉、大枣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鲜姜汁两汤匙和蜂蜜250克,调匀煮沸,冷却后装瓶。每次服用龙眼、大枣各6-8粒,每日三次。有补脾胃,益心血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浮肿等症。

(15)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16)桂元醴:龙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有补心脾,助精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惊悸,虚劳衰弱等症。

(17)龙眼百合茶:龙眼肉10g、百合5g、花茶3g。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糖。用于补心安神。

(18)龙眼茶:龙眼肉10g、花茶1g。用龙眼肉的煎煮液250ml,泡茶饮。也可不用茶,以煎煮液代茶饮。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用于心脾气血虚弱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来源:传统药茶方)

(19)龙眼姜茶:龙眼肉5g、生姜3g、红茶3g。用龙眼肉、生姜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具有益脾温中止泻。用于脾虚泄泻、腹冷痛。 (来源:《泉州本草》)。

(20)龙眼莲子羹:龙眼肉100克,鲜莲子200克,冰糖150克,白糖50克,湿淀粉适量。将龙眼肉放入凉水中洗净(块大的撕成两半),捞出控干水分。

鲜莲子剥去绿皮、嫩皮,并去莲子心,洗净,放在开水锅中氽透,捞出倒入凉水中。在锅内放入750克清水,加入白糖和冰糖,烧开撇去浮沫。把龙眼肉和莲子放入锅内,用湿淀粉勾稀芡,锅开盛入大碗中即成。适宜于血虚心悸、健忘失眠、气血不足、脾虚泄泻、浮肿、以及妇女因气血两虚引起的病症。

(21)龙眼参茶:龙眼肉5g、西洋参2g、花茶1g。用龙眼肉、西洋参的煎煮液300ml,泡茶饮。也可不用茶。具有益气血,宁心神。用于体虚失眠;产妇临盆前饮用可助力。 (来源:《随息居饮食谱》)。

(22)龙眼肉粥: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2两。一同煮粥,如爱好食甜病者,可加白糖少许。具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主心血不足之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脾虚腹泻,浮肿,体质虚羸,以及神经衰弱,自汗盗汗。 注意:龙眼粥每次用量不宜过大,根据各人食量,每天早晚可各服1-2饭碗,并须热服,量过了会引起中满气壅。凡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或舌苔厚腻者忌用。 (《药粥疗法》引《老老恒言》)。

【注意】

(1)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2)鲜龙眼肉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又名桂圆肉。

(3)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

(0)

相关推荐